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懸劍山
- 地理位置:安徽省六安市
- 氣候類型:亞熱帶溫濕季風區
- 占地面積:25平方公里
基本信息,地理信息,旅遊信息,懸劍山詩詞,
基本信息
懸劍山位於安徽省六安市,距金寨縣城20公里,210省道直通山下,懸劍山主峰915米,總面積572.1萬畝。傳說是黃龍真人、麻姑道人在此潛心修身,得道成仙之處,有麻姑洞為證,故原叫“二仙山”,後因清人陳伯卿不堪朝庭的壓迫和腐敗,率眾義士聚集山上,陳為蠱惑人心,置兵書於峰項,掛寶劍於懸崖,聲稱神書寶劍,意為聚眾造反,乃天權神授,順應天命。起義軍隊伍不斷壯大,數度重創清兵,聲勢不同凡響,自那以後,“二仙山”就改名懸劍山。
懸劍山龐大山體全由岩石組成,壁立千仞,山有九峰,一字羅列,刀劈斧削,如載似劍。自古就有可通山峰一條道之稱。途中百步九折,險境環生,人移景換,步稱景新。它以山峻峰險、樹拙洞幽,奇松怪石,晨霧雲靄,春華秋實,夏蔭冬凌及敦厚純樸的民風,優美神秘的傳說而聞名。初步探明有南、北、中三寨遺址,跑馬場、仙山迎客松、石神劍、石天書、石椅、石雞、石狗、石象、石桌、石門、石林、石筍、石奶、石爺、石棋盤、令牌石、飛來石、玉香石、天泉、天洞、麻姑洞、三仙上山、羅漢肚、一線天、雲松閣、風動石、情侶樹、山鷹探寶、回音潭、擂主台、南天一柱、南天門、救命石、神仙路、伯卿墳等幾十處景點。有待專家和有識之士認可命名的景點還有數十處,景點眾多,惟妙惟肖,或憨態可拘,或精美深沉,或博大精深,或深藏不露,它有豐富旅遊價值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地理信息
懸劍山覆蓋面積25平方公里,經安徽農業大學教授考察論證,此山尚近100畝的榨葉林,是皖西集中連片保有最完好的一片,處處有景,季季可游,各具特色。於梅山湖、大壩、天鵝島、梅山水庫旅遊客航至龍潭碼頭重返紅軍路,步行5公里到懸劍山南寨腳下,可觀懸劍山風景如畫,極目遠眺,俯仰環顧,層林盡染,盡收眼底,均會感受到奇的吸引,險的刺激,朴的敦實,野的樂趣,高瞻遠矚,萬般憂悶,頓時雲散,割然開朗,胸襟愜意。
懸劍山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距老縣城僅20公里,210省道擦山而過,交通便捷,懸劍山所有景點坐落桃嶺鄉新安村境內。懸劍山面臨梅山水庫,背靠雙河觀,近觀蓮花山,毗鄰金崗台,遙對天堂寨綜合開發利用後,縣城內各景點能形成網路格局,是開闢金寨縣內一日、二日游的大手筆之作,一舉多得。
旅遊信息
懸劍山旅遊開發條件。旅遊業是最新世紀發展最快,前景廣闊的產業之一,生態旅遊業是旅遊市場中發展潛力最大、最被看好的旅遊形式之一。懸劍山風景如畫,傳說優美。每年四季均有遊人,慕名登山,觀景懷古,祝禱神靈,旺盛之時日達數千人,四方雲集,紛至沓來遊人,喚醒了當地乾群的旅遊開發的意識,民眾自然捐資十多萬元,建修了黃龍真人閣、建造500餘級台階、四台泵水倒流已送到峰頂、“三清大殿”廟基已完成,在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臻臻提高的今天,旅遊觀光的人越來越多,民眾要求開發的意識越來越增強,桃嶺鄉黨委政府領導也高度重視,把懸劍山旅遊開發用最快的速度早日開發。
懸劍山詩詞
近代:黃莽
雲霧蒼山掩,悠然野徑尋。
懸崖垂白練,飛鳥入幽林。
誰得真經去?空留寶劍吟。
登高方識遠,天地納於心。
【賞析】這是一首描寫登山野趣、寫景抒懷的五律。詩人立意深遠,將景語、物語、情語融匯於登高一事之中,精簡卻不失含蓄,平易卻不失韻味,值得一品。首聯“雲霧蒼山遠,悠然野陌尋。”融寫景敘事於一體,讓讀者仿佛看到蒼莽的懸劍山被團團雲霧所遮掩,雲霧繞山,山不轉雲轉,欲探天穹之美。“掩”字一方面寫出了雲霧之多之濃,另一方面反襯出懸劍山的雄偉氣勢。就在這座幽深的山林里,詩人沿著山間小路悠然地盤級而上,邊走邊觀賞著大自然創造的美麗神奇的景致,怡然而自得。“尋”字著力表現了詩人登高意在尋找著什麼,到底是什麼?詩人埋下了伏筆。
頷聯“懸崖垂白練,飛鳥入幽林。”重在寫景,著力表現懸劍山的美,美得有聲有色,美得動靜有致。詩人巧妙地選取兩地兩景,用詞精當。懸崖處,似白練的瀑布落潭有聲,白花花的流水傾瀉而下,給這座山林帶來了生氣。“垂”表現出了瀑水的柔情,瀑布的柔美襯著山體的冷峻,山水相依。就在這幽靜的深山中,一隻只飛鳥歸家棲息了,給幽林增添了許多生趣,一時間,幽林的靜被飛鳥的鳴囀啼叫所打破。當疲倦的鳥兒棲息之時,幽林又恢復了原先的幽靜,因而詩人巧用“入”這一動詞,形象地寫出了飛鳥歸林的短暫之“動”。“幽林”一詞也很好地表現了山之靜謐,這兒不僅是飛鳥的棲息之所,亦是尋找幽靜安寧的人們嚮往的心靈驛站。
頸聯“誰得真經去?空留寶劍吟。”以設問形式巧妙用典,意義深刻。懸劍山地處縣境腹地,海拔不是很高,卻很有名氣,傳說是黃龍真人、麻姑道人在此潛心修身,得道成仙之所,有麻姑洞為證,故原叫“二仙山”。在這裡,詩人的用意極其巧妙,詩的內涵十分豐富:是麻姑道人、黃龍真人獲得了真經,還是起義首領陳伯卿?如今,昔人已乘黃鶴去,只留下歷史故事後人吟誦評說。詩人立意含蓄,筆鋒一轉,從原先的敘事寫景轉入議論,含蓄雋永,耐人尋味。“寶劍”這一意象在這個特殊的背景之下另有一番深意,這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含義通過“吟”這一字眼很好地折射出來,讀來回味無窮。到底在吟誦著什麼?那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了。好作品的妙處就在於給讀者以多方位的感受和多角度的自我詮釋,而這句詩就夠讀者咀嚼的。
尾聯“登高方識遠,天地納於心。”是經典之句,比杜甫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更大氣,空靈,這也就是作者既有太白之風又兼眾家之長的藝術修為。此聯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原來,獲得真經的就是登上山頂之人!站得高,方能看得遠,眼界開闊,心境空明,塵念頓消,世間的一切爭鬥都顯得無足輕重,眼裡心裡只有天與地,坦坦蕩蕩如天之寬,地之闊,這就是登高人獲得的人生真經!也正是詩人所要尋找的!與頷聯相互呼應,渾然天成。結句畫龍點睛,使詩的主旨更為深刻。
整首詩憑視角觀其物,以形寫形,以色貌色,而得巧構形似之妙,在心靈與風物的交融中,隨著對現實自然的擁抱也就是擁抱了意念中的彼岸自然,隨著主體融入空間的自然心靈也便進入這一時空與物象同一存在的現實。結聯極凝練,寫出這首詩的宗旨:山色綺麗,水光瀲灩,卻是一片自然,自能使人心靈淨化,精神超然。整首詩渾然天成,語言自然,含義深刻。詩人的表現手法富於變化,將寫景、敘事、議論、抒情融為一體,時而描寫,時而用典,時而抒懷,時而說理,將人生的豐富涵義囊括在清晨登山之中。
解讀
黃莽的這首“懸劍山”,可以說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其中“登高方識遠,天地納於心”一聯,隨著其《詩韻乾坤》的出版,已成為其名句。從黃莽的詩集中可以看出,其中有不少作品,是刻意模仿太白的。其中包括風格、對杖等。觀黃莽的這首“懸劍山”,首聯從“望”而起。“雲霧蒼山掩”,屬於倒裝句,理順了應該為“蒼山雲霧掩”,是剛到懸劍山時所見之景象。因為蒼山雲霧裊繞,使得詩人有一種探索的心,故有了下句的“尋”字出現。此“尋”,是悠然的,是高興的。隨著詩人“尋”入蒼山野徑,一幅“懸崖垂白練,飛鳥入幽林”的圖景便出現在眼前。此情此景,是“尋”的結果,也是入蒼山野徑獲得的喜悅。試想,不入蒼山野徑,哪來的飛瀑飛鳥?此蒼山,是人生道路上的蒼山;此喜悅,是人生道路上的喜悅。前兩聯皆寫所見所聞,屬於實寫。第三聯,詩人轉入虛筆一問“誰得真經去?空留寶劍吟”,顯得有幾分空寂。同時引入了詩題“懸劍”二字。山如“懸劍”,更體現出登高的艱難。有此思,難免帶著幾分沉重的,空寂的心情。一路走來,終於登山了山的高處,不由眼界大開,並發出 “登高方識遠,天地納於心” 感慨。這是對人生的感悟。於此,詩思也從第三聯的一抑,轉向了一揚。而此揚,顯得有些不可收拾。此處“方”字頗具玩味,言下之意,以前沒有登上高處,並不“識遠”。觀黃莽的人生經歷,是十分吻合他的心境的。是的,只有登高才能看得更遠;也只有登高,才有機會看得更遠;同時也只有登高,才能把天地納於心中。而此聯“天地納於心”是一種大寫意,來照顧首聯的蒼山被雲霧掩蓋,所以看到的不是眾小山,而是詩人登高后而產生的一種境界。
黃莽的這首“懸劍山”,無論從結構安排,還是文采上來看,都不失為一首好詩。觀黃莽一生的經歷,可以說結尾一聯,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他這個年齡,正是人生的大好年華,作為一個有抱負的青年才俊,能登上懸劍山之高處,能沒有幾分豪氣嗎?
黃莽的這首“懸劍山”,無論從結構安排,還是文采上來看,都不失為一首好詩。觀黃莽一生的經歷,可以說結尾一聯,是他內心的真實寫照。他這個年齡,正是人生的大好年華,作為一個有抱負的青年才俊,能登上懸劍山之高處,能沒有幾分豪氣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