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河灘原為一片河灘空地,因地形寬敞開闊,曾是糧食、豬羊的集市貿易場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懷遠西河灘
地區歷史,改革開放,
地區歷史
懷遠縣城地處渦淮兩河交匯之處,是八百里長淮的一大水港。清朝末年,官府曾在渦口設立徵稅關卡,凡中原至兩江的船隻進出,必經此地。當時津浦鐵路尚未修築,蚌埠還沒有形成,懷遠便成為經濟發達、交通便利的水陸碼頭。商業的畸形繁華,使得流動人口急劇增加。在當時,商行林立,客商、船民雲集的東順河街(現在的三橋廣場以東),出現了熱鬧異常的遊樂場所——東河灘。民國初年,懷遠大關撤銷,商業鬧市便從東順河街逐漸遷移至西順河街,遊樂場也由東河灘移至大西門外的西河灘(現團結橋抽水站一帶)。從此,西河灘成為懷遠縣城的遊樂場地,達四十年之久。
西河灘原為一片河灘空地,因地形寬敞開闊,曾是糧食、豬羊的集市貿易場地。民國初年,懷遠城關人楊如遙在這裡搭建起一座簡陋的小戲園子,經常接納一些京劇、河南梆子、高調鼓(淮北花鼓戲)、拉魂腔(泗州戲)等小戲班子演出,生意十分紅火。以致招引很多曲藝藝人、江湖藝人、小攤小販等,相繼來這裡演出或做小生意,使這片場地逐漸形成非常熱鬧的娛樂場所。
而後,開飯店的李三,擺茶攤的鄢昆江等,在這裡毗鄰搭起了書棚,成為懷遠最早的書棚。在這裡演出過的評書藝人有:壽縣的張建夫(張疤頭)、賈韻齋、徐州的翟少亭、渦陽的康亞東,亳州的唐豁牙、懷遠的王金山(王大侃)、孫自理(小庚子)、周元珍等,棚主鄢昆江後來也下海成為評書藝人。安徽大鼓藝人有:靈璧的張疙瘩(其子就是解放後著名的大鼓藝人二孩、三孩)、泗縣的閔清明、懷遠的馬履綏(馬小白子)等。唱河南墜子的有:亳州的張胖子、渦陽的女藝人一聲雷等。此外,還有渦陽唱小鐃書的藝人丁文聲。
改革開放
1938年,懷遠縣城淪陷,隨著商業中心的變遷,遊樂場也移至河溜鎮。抗戰勝利後,西河灘遊樂場又逐漸恢復如初,而且比抗戰前還要繁盛。這裡常年除戲曲、曲藝演出外,還有木偶、雜技、皮影、拉洋片以及打彩、套圈、算命、看相、押寶等。各種風味小吃、零食攤點也不少,有名的有:潘家的吊烙饃夾豬頭肉、王家的煮小魚子、小樓底下的辣湯、李永福家的饊子等。1955年,懷遠縣城修築護城堤,西河灘被占用,並壓在河堤下,方停止活動。直至上世紀八十年代,在小渡口一帶,還有評書藝人零星演出,以後便銷聲匿跡,西河灘也永遠成為歷史的記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