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遠縣大青豆協會

懷遠縣大青豆協會成立以來,面對千變萬化的農產品大市場,對內致力於農村科普事業,大力開展科學宣傳和技術培訓,普及科技知識、提高農民科學素質,組織農戶按無公害標準化生產,依靠科技努力提高基地蔬菜的產量、質量;對外積極引進技術、開拓市場,使懷遠縣大青豆、大蒜產業得到了長足發展,協會規模迅速壯大、服務功能不斷增強,基地農戶收入顯著增加,農民科學文化素質明顯提高,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目前協會已有入會會員650多人,帶動種植農戶約8000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懷遠縣大青豆協會
  • 地址:懷遠縣
  • 性質:民間組織
  • 屬性:盈利
經營模式,產量與收入,背景,協會目的,

經營模式

協會下屬會員單位安徽安達土產品有限公司(以加工大蒜頭,生產蒜油為主)一個,懷遠縣興達實業有限公司(以蔬菜冷藏保鮮為主)一個,建成大青豆一大蒜模式化生產基地3萬畝(其中1畝為綠色食品基地,2畝為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輻射帶動早熟毛豆生產基地約3畝,初步形成了“協會+基地+農戶”經營模式。

產量與收入

2005年,協會共引進大蒜等新品種5,舉辦科普宣傳和技術培訓25,印發科技明白紙(技術資料)5多份,推廣適用技術6項,組織會員種植無公害大青豆3.5萬畝、大蒜3.2萬畝。生產大青豆鮮莢1.8萬噸,蒜苔1.5萬噸,其中銷往上海、江蘇、山東、河南等外省市大青豆鮮莢1.1萬噸。2003年-2005年,協會會員年人均收入3343元,較全縣農民人均收入2470元,高35.3%,種植和銷售大青豆、大蒜已成為當地農民收入的主要來源。

背景

協會是安徽省十佳示範農村專業技術協會,蚌埠市發展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蚌埠市農產品流通領域中介服務先進單位,協會產品“梅橋大青豆”為蚌埠市名優農產品;協會同時擁有多項先進適用技術,其中蔬菜無公害綜合生產技術研究與套用,梅橋大青豆、大蒜優質高產及保鮮技術研究與套用分別獲蚌埠市2004-2005年度科學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是蚌埠市2006年科技創新先進單位。

協會目的

一、建好協會 致力於農村科普和公益事業
梅橋大青豆是當地獨具特色的地方農產品,多年來在滬、錫、常等大中城市具有很高的知名度,但由於梅橋大青豆產量較低,鮮莢不易貯藏、供應時問短,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另一方面,由於大青豆易發黃腐爛,上市期又非常集中,長期以來農民種植風險高、種植效益低。
為提高農民科技素質和種植大青豆效益,把梅橋大青豆做大、做強,形成產業,2000年6月,在懷遠縣科協的支持下,梅橋大青豆主產區的六個村委會及其種植能手、運銷經紀人在楊國領的帶領下,組建成立了懷遠縣梅橋大青豆協會(2004年5月變更為懷遠縣大青豆協會)。
協會成立以後,在市、縣科協的支持下,通過培訓會、花鼓燈藝術、科普展板、田頭現場會等農民喜聞樂見的方式經常開展科普宣傳,大力普及科技知識、弘揚科學精神、傳播科學思想、倡導科學方法;崇尚科學文明,反對愚昧迷信。據不完全統計,幾年來協會共組織技術培訓、科技趕集或現場培訓會200多場次、配合縣科協或獨立設定科普展8次、舉辦花鼓燈等藝術表演宣傳13場次、印發各類科普和技術資料10多萬份,利用協會和企業經營收入籌資12萬多元用於劉西村修路、學校舉辦文體活動以及幫助孤寡老人和困難戶,組織會員積極同邪教組織和封建迷信活動作鬥爭,極大地提高當地農民科學素養和專業技能,得到當地政府和民眾的廣泛認可和好評,為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引導廣大農民建立科學、文明、健康的生產和生活方式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二、普及先進適用農業技術 增加農民收入
幾年來,協會共推廣普及大蒜地膜覆蓋等適用技術12項,大青豆、大蒜等新品種15個。在生產過程中,協會採取“分戶栽種、統一技術指導、統一防治病蟲害、統一收購加工貯存、統一組織外銷”的辦法,組織農戶按照市場要求進行標準化生產操作。並先後制定了梅橋大青豆優質、高產生產技術規程,梅橋大青豆綠色食品生產技術規程,大蒜地膜覆蓋生產技術規程,蒜苔冷藏保鮮技術操作規程,大青豆鮮莢冷藏保鮮技術操作規程等技術規程,要求農戶和企業在生產過程中嚴格執行,以保證產品質量,提高效益。
為引進適合本地栽培和貯藏加工的大蒜品種,協會多次前往四川、山東、江蘇等地考察引種,先後引進了大蒜品種12個,篩選後向農民推廣,並最終使白皮蒜、太蒼大蒜、二水早等品種成為當地大蒜主栽品種。由於品種適合,加上當地優良栽培環境,使協會生產出的蒜苔以耐貯藏、損耗率低、品質好而聞名于山東、東北等地。為提高大蒜產量,2001年協會又組織有關會員到蒼山、臨沭等地考察學習大蒜地膜覆蓋技術,並率先示範種植1000畝,隨後又通過現場會和技術培訓向全縣推廣。大蒜地膜覆蓋栽培技術在當地的使用,不僅讓蒜苔能提早1周上市,適宜播期推遲2周,同時取得了蒜苔平均增產21%,蒜頭平均增產28%,植效益平均增加30%以上,深受農戶的歡迎,因此在當地得以迅速推廣和廣泛套用。
為解決日益嚴重的大青豆問題,協會積極同有關部門聯繫,研究制定地下害蟲綜合防治技術方案,有效地解決了地下害蟲危害問題。在2002年和2004年梅橋大青豆防治過程中,協會不僅花費2.1萬元購置了高壓汞燈51套、頻振燈60盞,免費提供給農戶使用,還以1元/公斤的價格從會員手中收購害蟲近1萬公斤,提高會員滅蟲積極性,保證了防治效果。通過連續三年的燈光防治,不僅徹底解決了大青豆地下害蟲危害問題,取得了防治區大青豆平均每畝增產186公斤,畝增收200元的效益,同時由於基本不需要使用化學藥劑防治,杜絕了農殘超標,為產品順利進入外地市場及通過綠色食品認證奠定了基礎。
三,建立良種繁殖基地 實施品牌化戰略
梅橋大青豆由於長期混雜栽培,品種已嚴重退化,為迅速恢復大青豆品種優勢,引進推廣新的秋季毛豆品種,協會通過反租倒包形式,租用農民耕地500畝,用於大青豆(大蒜)品種的提純復壯、良種繁育,以及新品種的引進、試驗、示範、展示,供會員及當地農民選擇。已建成了包括單株選擇圃、混合圃和良種繁育圃在內的良種繁育基地500畝,年生產大青豆(大蒜)優良種子30萬斤,確保向會員和農戶提供優良種子。
為切實提高產品質量,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協會大力推廣物理防治,組織農戶實行無公害標準化生產,並出資大青豆、大蒜生產基地進行了綠色食品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有力地提高了產品質量,提升了商品檔次。為進一步保護品牌、提高聲譽,協會還實施品牌戰略,先後申請註冊了“安達”牌和“梅橋"牌商標,並努力加大宣傳力度,注重培育品牌,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為帶領一方百姓從事種菜致富創造了一定的條件。
四、加強技術研究開發,提高科技含量和產品附加值
2002年以來,協會除承擔了市級科研項目~一大青豆、蒜苔保鮮技術研究,並取得了很大進展外,還組織有關人員重點開展了大青豆、大蒜優質高產生產技術、無公害生產技術、綠色食品生產技術的研究,以及大蒜膠囊、大青豆系列方便食品、食用菌罐頭、蔬菜罐頭、脫水蔬菜等新產品的研究開發工作,為產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協會正在組織大蒜膠囊、大青豆系列方便食品等新產品能夠批量生產工作。協會參與研製並實施的“蔬菜無公害綜合生產技術研究與集成示範(套用)”項目經安徽省科技廳鑑定達到國內先進水平,農民增效2億多元,並於2006年4月獲蚌埠市科技進步一等獎;主持完成的“梅橋大青豆、大蒜優質高產及保鮮技術研究與套用"項目經市科技局鑑定為省內領先水平,使農民和企業增效4000多萬元,並獲得了蚌埠市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
懷遠縣大青豆協會就象農村科普事業的一個排頭兵,幾年來,其加快了本縣農業科技的普及,提高當地農民科學素養和專業技能,推動了蔬菜產業化發展,大幅度增加當地農民收入。協會正積極總結經驗,以更好地服務於當地蔬菜業的發展,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做出更多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