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畫眉·春閨即事

《懶畫眉·春閨即事》是明代散曲家沈仕創作的一首散曲。曲的前兩句從美麗的春景引入,寫出少婦的相思;三至五句寫少婦忽然聽到人語渾身激動,卻發現是鸚鵡學舌而不是情郎。全曲用簡潔的口頭語言表現綿密細膩的情致,構思精巧而不乏情趣。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懶畫眉·春閨即事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沈仕
  • 作品出處:《唾窗絨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南呂】懶畫眉·春閨即事1
東風吹粉釀梨花2,幾日相思悶轉加。偶聞人語隔窗紗,不覺猛地渾身乍3,卻原來是架上鸚哥不是他4

作品注釋

詞句注釋

  1. 懶畫眉:曲牌名,屬南曲。
  2. 釀梨花:逐漸的讓梨花開放。梨花是二十四番花信中較晚的二番,即春分節三信中之一。
  3. 渾身:全身。乍:炸的借字,炸裂的意思,衝動的意思。
  4. 鸚哥;即鸚鵡。舌柔軟,經過訓繳、能作人語。

白話譯文

楊花季節春風吹卷著殘芳,漫天梨花又將綻放。一天天相思令人斷腸,心中的愁悶越發加重了。偶然間仿佛聽見心上人說話的聲音透過紗窗,她禁不住渾身激動突然緊張,細看原來不是他,是架上那隻討厭的鸚鵡學著他說話。

創作背景

女子閨中閒愁,是大膽的文人常寫的題材。沈仕在散曲流派中以“青門體”轟動當時,以寫艷冶綿麗的作品見稱,有似詩中的“香奩體”和詞中的“花間派”,此曲即是其中代表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曲堪稱沈仕小令的代表作,開卷微吟,春風撲面,綺麗典雅,餘韻未盡,有欲罷未休之感。作者以女子一剎那的錯覺來表現對心上人刻骨銘心的相思之情,言簡義豐,意內言外,把一個懷春少女的情思惟妙惟肖地刻畫出來,可謂是典型的“沈青門體”風格。
開頭點出時間,東風勁吹,梨花飄香,女主人公已經有好幾日沒有和心上人相會了。鶯歌燕舞,駘蕩春光,不禁引起多情少女的綿綿相思。於是,這姑娘的相思之情頓時轉化為鬱悶之情。突然,隔著窗紗,她仿佛聽到有人在說話——“不覺猛地渾身乍”。聽到人語,姑娘渾身上下都顫抖起來,剛才的百無聊賴,頃刻間被這話語吹得煙消雲散。那種驚喜、亢奮的感覺如同雲開霧散,雨過天晴。姑娘馬上打開紗窗一看,又頓時呆傻了:“原來是架上鸚哥不是他”。這無疑是一個特寫鏡頭,很像影片中亟待搶拍的“蒙太奇”。作者抓住閨中少女偶然間聽到鸚哥學語,誤以為情人到來的情感的表現,十分傳神地描摹出熱戀中少女的心靈衝動。“不覺猛地渾身乍”一語最為傳神,是全曲警句及精髓所在。翻遍唐詩宋詞元曲,沒有那首能像此曲一樣,把一個少女的熱戀之情寫得如此激切、如此透明、如此淳厚。她錯把鸚鵡學舌當作情人之語,實在是愛得太深、太傻、太痴、太苦了。
到了清代,曹雪芹也寫了一隻鸚鵡讓一個痴情少女淚如雨下的故事,這個女孩就是林黛玉。在《紅樓夢》中,瀟湘館裡那隻鸚哥能學舌:“儂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儂知是誰?”便讓林黛玉“那眼淚如斷線之珠直滾下來”。可能曹公也是受了沈仕的啟迪。
再回過頭來細細品味沈仕筆下這位少女的這份真誠、痴心、呆氣的愛。“卻原來是架上鸚哥不是他”,主人公把鸚哥當成他,自然是因為鸚哥模仿了他的語言和聲調。由此可見,這個“他”曾與女主人公朝夕相處、關係密切,甚至連鸚鵡都已熟悉並模仿他的聲音。可是,眼下的少女聽到的只是鸚哥的聲音——鸚哥尚且不能忘記他的言語,女主人公自然更加難以脫卸這相思之苦了。
用簡潔的口頭語言表現綿密細膩的情致,構思精巧而不乏情趣,是這首小令沁人心脾、膾炙人口的重要原因。

名家點評

湘潭大學教授羊春秋:刻畫入神,唯妙唯肖。“偶聞人語”,便覺衝動,這是一驚;是“架上鸚哥”而不是魂牽夢縈的“他”,又是一陣失望。曲折細膩,把女主人公內心的活動淋漓盡致地描摹了出來。(《元明清散曲三百首》)

作者簡介

沈仕(1488~1565),明代散曲家。字懋學,又字子登,號青門山人,仁和(今浙江杭州)人。工詩,善畫花鳥山水。所作散曲不少是描繪閨情和享樂的作品,當時稱為青門體。有散曲集《唾窗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