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板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雲縣愛華鎮永勝村委會,屬於壩區。位於愛華鎮東邊,距離永勝村委會3公里,距離愛華鎮10公里。國土面積1.95畝,海拔1150米,年平均氣溫20 ℃,年降水量1100毫米,適宜種植甘蔗、水稻、包穀等農作物。有耕地417畝,其中人均耕地1.10畝;有林地2513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8戶,有鄉村人口379人,其中男性192人,女性187人。以漢族,彝族,傣族族為主(是漢、彝族混居地),其中族漢290人,彝族50人,其他民族39人。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26人,占人口總數的7%;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14人,參合率85 %;享受低保6人。該村農業人口379人,勞動力214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161人。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本縣。2007年種養殖業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3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6%。2007年全村經濟總收入104.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763元。該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殖為主。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種養殖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懶板自然村
- 國土面積:1.95畝
- 海拔:1150米
- 人均耕地:1.10畝
農村經濟,基礎設施,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
農村經濟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17畝(其中:田194畝,地223畝),人均耕地1.10畝,主要種植甘蔗、水稻、包穀等作物;擁有林地2513畝,其他面積2176.4畝。
2007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0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73.75萬元,占總收入的80%;畜牧業收入14萬元,占總收入的13.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64頭,肉牛13頭);林業收入2.3萬元,占總收入的2.1%;第二、三產業收入15萬元,占總收入的14.4%;工資性收入7萬元,占總收入的6.7%。農民人均純收入2763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7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人(占勞動力的10%),在省內務工18人,到省外務工4人。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8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17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勞2532個(勞均12個)。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主要以貼上方式。
2014年該村農村經濟總收入1031.0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88.00萬元,畜牧業收入268.00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009頭,肉牛19頭,肉羊0頭); 林業收入2.00萬元, 第二、三產業收入126.00萬元, 工資性收入8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036.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殖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80.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52人 ,在省內務工152人,到省外務工40人。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7年底,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全村有88戶通自來水。有88戶通電,有63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6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100%和100%);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8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49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油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13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13公里。全村共擁有拖拉機4輛,機車22輛。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6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94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94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52 畝。該村到2007年底,農戶住房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3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8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愛華鎮衛生院,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3公里。建有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甘庶,主要銷售往本縣。2014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54.00萬元, 該村目前正在發展甘庶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甘庶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03戶,共鄉村人口394人,其中男性196人,女性198人。其中農業人口394人,勞動力250人。 到2014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0;參加農村合作醫療394人,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3.00公里,距離鎮衛生院13.00公里。 人畜混居的農戶0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永勝村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雲縣民族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00公里,距離中學13.0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中,小學生32人,中學生8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4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0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21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 0.00 元(人均 元),一事一議籌勞250個(勞均1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0.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