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龍篇

《應龍篇》是南朝陳張正見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應龍篇
  • 創作年代:南朝陳
  • 作品體裁:五言古詩
  • 作者:張正見
作品全文,注釋,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全文

應龍[1]未起[2]時,乃[3]在淵[4]底藏。
非雲[5]足[6]不蹈[7],舉[8]則[9]沖天[10]翔[11]。
譬[12]彼[13]野蘭草[14],幽居[15]常獨香[16]。
清風[17]播四遠[18],萬里望[19]芬芳[20]。
隱居[21]可頤志[22],自見[23]焉[24]得彰[25]。

注釋

[1]應龍:神話傳說中一種有翼的龍。《山海經·大荒東經》:“大荒東北隅中,有山名曰凶犁土丘。應龍處南極,殺蚩尤與夸父,不得復上,故下數旱。旱而為應龍之狀,乃得大雨。”
[2]未起:沒有騰起。
[3]乃:仍。尚。於是。
[4]淵:深淵。
[5]非云:不是雲彩。
[6]足:腳。
[7]蹈:踩踏。
[8]舉:飛舉。上升。
[9]則:就,便。
[10]沖天:沖入藍天。疾飛上天。
[11]翔:翱翔。
[12]譬:譬如。比如。
[13]彼:那。
[14]蘭草:蘭花草。一種以香著稱的花卉。
[15]幽居:幽靜地居住。幽靜的居所。
[16]獨香:獨自馨香。
[17]清風:清微涼爽的風。清新高潔的風格品格。
[18]四遠:四方邊遠之地。
[19]望:觀望。渴望。
[20]芬芳:香氣。具有香氣的東西。
[21]隱居:隱藏居住。道家哲學術語。深居鄉野不出仕或者代指隱士的住所。
[22]頤志:猶養志。頤,頤養,保養。
[23]自見:自我表現。自我表白;顯露自己。見,現。
[24]焉:文言疑問代詞。怎么。怎可。哪裡。
[25]得彰:得到表彰或彰顯。

鑑賞

張正見《應龍篇》,言龍未起時,乃在淵底藏,以諭君子隱居養志,以待時也。《廣雅》曰:“有鱗曰蛟龍,有翼曰應龍,有角曰虬龍,無角曰螭龍

作者簡介

張正見[公元?年至五七五年左右]字見賾,清河東武城人。生年不詳,卒於陳宣帝太建中,年四十九歲。幼好學,有清才。梁簡文在東宮,正見年十三,獻頌。簡文甚讚賞之。嘗預講筵,請決疑義,吐納和順,進退詳雅。四座鹹為屬目。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國左常侍。梁元帝立,拜通直散騎侍郎,遷彭澤令。值梁季喪亂,避地於匡俗山。陳武帝受禪,詔為鎮東鄱陽王府墨曹行參軍,歷宜都王限外記室,撰史著士,帶尋陽郡丞。累遷通直散騎侍郎,卒。正見著有文集十四卷,(《兩唐書志》作四卷。此從《隋書志》及《陳書本傳》)其五言詩尤善,大行於世。 祖蓋之,魏散騎常侍、勃海長樂二郡太守。父修禮,魏散騎侍郎,歸梁,仍拜本職,遷懷方太守。正見幼好學,有清才。梁簡文在東宮,正見年十三,獻頌,簡文深讚賞之。簡文雅尚學業,每自升座說經,正見嘗預講筵,請決疑義,吐納和順,進退詳雅,四座鹹屬目焉。太清初,射策高第,除邵陵王國左常侍。梁元帝立,拜通直散騎侍郎,遷彭澤令。屬梁季喪亂,避地於匡俗山,時焦僧度擁眾自保,遣使請交,正見懼之,遜辭延納,然以禮法自持,僧度亦雅相敬憚。
宋書高祖受禪,詔正見還都,除鎮東鄱陽王府墨曹行參軍,兼衡陽王府長史。歷宜都王限外記室、撰史著士,帶尋陽郡丞。累遷尚書度支郎、通直散騎侍郎,著士如故。太建中卒,時年四十九。有集十四卷,其五言詩尤善,大行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