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為何臣臣應何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臣道思想》是2014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學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為何臣臣應何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臣道思想
- 作者:劉學斌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 頁數:260 頁
- 定價:4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01085630
《應為何臣臣應何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臣道思想》是2014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學斌。
《應為何臣臣應何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臣道思想》是2014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學斌。內容簡介 在中國古代政治中,臣是基本的政治主體。他對君為臣,對民為官,實居於承上啟下之樞紐地位。關於臣的理論思考即臣道...
1.孔子是儒家學派創始人,他提出“仁”,具有古典人道主義的性質:主張“禮”,維護周禮這是孔子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儒家文化後來發展成為中國古代正統文化。2.孟子是戰國時期儒家的代表,他主張施行仁政,並提出“民貴君輕”思想;主張“政在得民”,反對苛政;主張給農民一定的土地,不侵占農民勞動時間,寬刑...
君君臣臣 君君臣臣是一個漢語成語,意思是指為君者應盡君道,為臣者應盡臣道。解釋 【成語】君君臣臣 【解釋】指為君者應盡君道,為臣者應盡臣道。出處 《論語.顏淵》:“齊景公問政於孔子,孔子對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孟子生活在宗法禮制被破壞和拋棄的戰國時代,繼續固守仁禮結合的仁學體系已不合潮流。孟子一方面繼承孔子思想中“貴仁”的傳統,同時進一步突出“義”的作用,形成了仁、義結合為主體的道德規範體系。孟子認為:“仁,人之安宅也;義,人之正路也。”(《孟子·離婁上》)“仁,人心也;義,人路也。”(《孟子...
因為,如果它的學說中一點理想主義成分都沒有,那末,他的學說就不會有什麼感染力,而他也就不能稱為一名思想家。原始儒家在先秦春秋末至戰國時期,是社會上具有廣泛影響的“顯學”之一。他們提倡的道德修養學說在“士”階層中有著深遠的影響,而他們設計的理想政治制度和治國原則,則因其主要精神,即一統天下和...
周禮的內涵和特質集中體現於敬天、明德、保民思想體系之中,對後世影響極其深遠。他代表了君師合一的理想,成了後來儒家理想的政治楷模,天命隨民心與德行而轉移的思想成為後世儒家“天人合一”觀念的濫觴,更為春秋戰國時期諸子百家社會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成為各種社會思潮大爆發的濫觴。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能像西周...
戰國末,荀子發揮孔子正君思想,亦強調君主修身。《荀子·君道篇》載:“‘請問為國?’曰:‘聞修身,未嘗聞為國也。君者儀也,民者景也,儀正而景正。君者槃也,民者水也,槃圓而水圓。’”問為國,荀子不回答為國,而回答修身,認為君主應以修身為本,這是正君方能正國思想。君為儀(日晷),民為...
29、誠臣:忠於職守的臣。30、纖芥(xiān jiè):細微。《戰國策·齊策四》:“孟嘗君為相數十年,無纖芥之禍者,馮諼之計也。”31、此:指專為人君效力方面,即上文所述的“為君”、“為一姓”。32、彼:指為天下人民效力方面,即上文所述的“為天下”、“為萬民”。33、桀(jié):夏代國君。34...
君主按照這個原則來收養臣下,臣下也按照這個原則來事奉君主,上下都互相想著公正,那末,百姓男女就都能治理好了。《管子》是一部記錄中國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齊國政治家﹑思想家管仲及管仲學派的言行事跡的書籍。大約成書於戰國(前475~前221)時代至秦漢時期。劉向編定《管子》時共86篇﹐今本實存76篇...
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社會雖然分裂動亂,卻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時代。諸子百家不僅將原有的“大一統”觀念系統化、理論化,而且還增加了新的內容,即加強調國內政治秩序的統一問題。孔子針對“禮樂征伐自諸侯出”的混亂局面,提出了“禮樂征伐自天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天下有道”的理想的秩序...
由此看,“後王”當在三代之下,也就是在春秋戰國時期。結合第4條中的另一語句會看得更明白:“言政治之求,不下於安存;言志意之求,不下於士;言道德之求,不二後王。”談論政治不要遠離安定求存;談論志意之修,不要涉及士以下之人;談論道德,不要異於後王之說,這都是從求“切用”於政治的角度上...
春秋末、戰國初文獻命篇習慣,多取首句為之, 《孝經》的“經”字不可能有“常道” “常法”可以“常行”的意思, 《孝經》當時只是傳記文獻,不可能在其他經典都未使用“經”字命名時獨居“經典”地位。大足石刻《古文孝經》“三才章”即以“夫孝天之經地之義”為首;河北定縣八角廊出土竹簡《儒家者言...
周朝戰國末期趙國人。著名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時人尊稱“荀卿”。曾三次出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後為楚蘭陵(今山東蘭陵)令。荀子對儒家思想有所發展,提倡性惡論,常被與孟子的性善論比較。對重整儒家典籍也有相當的貢獻。荀子於五十歲(有學者認為傳抄時誤將十五改為五十)。始來遊學於...
大禹為何要殺防風氏? 186 鯀敗禹成的真正原因是什麼? 188 “飛雉登鼎”背後的故事 190 紅顏不是禍水,奪嫡才是大罪 193 秦晉關係之離合與秦之自強 197 寒食無關介子推 200 誰在一鳴驚人? 203 說“持滿者與天,定傾者與人,節事者以地” 207 說勾踐滅吳之真正的幕後推手 209 論春秋戰國時期所謂文化 ...
事實上孔子去世後200多年時,《呂氏春秋·貴公》篇也提出“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天下之天下也”的著名論斷。也就是,與孔子所創立的儒學同為發端於中華易文化的《呂氏春秋》這一中華歷史文化寶典,也與孔子之思想一脈相承,即都認為天下為公,而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另外,中國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會改革...
南陽在西周時期屬申國,(今南陽市區北)呂國(今南陽市區西)春秋戰國時期先為楚所滅,後又為曾韓,秦之地,但附屬於楚的時間最長。地域相近,文化傳統相通,南陽漢畫像石自然地體現了楚文化所代表的中國純粹藝術精神。神話跟歷史,現實和神、人與獸的同台演出,羽人插上雙翅,嫦娥擺動蛇軀,雲氣在翻舞飛騰,...
在中國漫漫兩千年歷史長河中,“重農抑商”政策總是與歷史相隨相伴的。它產生於封建制度產生鞏固的春秋戰國,發展於封建制度興盛的秦漢,之後便被後面的朝代繼承,中古時代的中國是和波斯,緬甸,印度,埃及相似的東方專制封建農業帝國。歷代王朝都強調“以農為本”。中國社會採取這種政策,歸根到底是由其經濟基礎決定的...
看起來李龜年對唐明皇的感情很深,是一位忠實於唐王朝的樂工,這自然有“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禮教思想的束縛,但更重要的恐怕是他和唐明皇有著共同的愛好,他們都是真正的音樂家,是“知音”。野史記載 唐開元中,樂工李龜年、彭年、鶴年兄弟三人皆有才學盛名。彭年善舞,鶴年、龜年能歌,尤妙制《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