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為何臣臣應何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臣道思想

應為何臣臣應何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臣道思想

《應為何臣臣應何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臣道思想》是2014年1月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學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為何臣臣應何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臣道思想
  • 作者:劉學斌
  •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年1月
  • 頁數:260 頁
  • 定價:40 元
  • 開本:16 開
  • 裝幀:平裝
  • ISBN:9787201085630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在中國古代政治中,臣是基本的政治主體。他對君為臣,對民為官,實居於承上啟下之樞紐地位。關於臣的理論思考即臣道思想。與以往主要關注君、君道思想不同,《政治文化與政治文明書系·政治思想與比較政治文化系列·應為何臣臣應何為:春秋戰國時期的臣道思想》專論臣道思想。春秋戰國之世,伴隨著社會大變動和思想大活躍,臣道思想出現了初步繁榮。
  思想家們一方面對歷史上、現實中的君臣關係、臣、臣道進行了考察,另一方面則以道或類似概念為基點思考臣及臣道。最終,他們從內在素質、行為規範兩方面對理想的臣進行了理論建構。值得注意的是,臣道思想雖以臣為考察對象,但卻以整體利益和君主利益為歸宿。該時期的臣道思想具有原初性質和明顯的秩序偏好,也體現出一定的獨立意識和個性,對後世的政治思想和政治實踐具有重要影響,對今^思考政治也不無裨益。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問題的提出與選題意義
一、問題的提?
二、本書的價?
第二節 研究現狀
一、對臣道思想、君臣思想的研究
二、對臣的意識的研?
三、對臣、君臣關係的研究
四、對春秋戰國時期儒道法墨四派思想及其代表人物的研?
五、對“臣”字的文字學、考古學研究
第三節 主要概念的界定與說明
一、臣
二、臣道
三、臣道與君?
四、臣道與官?
五、臣與吏、?
第四節 其他說?
一、研究方法與理論工具的選擇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與框架
三、研究范?
四、研究目?
五、創新與發展
第二章 君臣關係——臣道思想的現實依?
第一節 君臣關係——制約臣的主要政治關?
一、君、臣、民——基本的政治主體
二、君臣民關係
第二節 變化與走向——春秋戰國時期的君臣關係
一、周室衰微與統一政治秩序的解體
二、春秋戰國時期君臣關係的變動與走向
第三節 對歷史上和當時臣、君臣關係的反思
第三章 道——臣道思想的理論基點
第一節 道的含義與特性
一、道概念的來源
二、儒道法墨諸派對道的理解
第二節 對道與政治關係的思考
第四章 理想的臣的內在素質——臣道思想的理論結論之?
第一節 素質的含?
第二節 理想的臣的思想道德素?
一、儒家:重倫理道德、道德修習
二、道家:體悟自然之道
三、法家:忠君不二
四、墨家:非儒但重視仁義忠
第三節 理想的臣的文化素質
一、儒家觀點:明先王之道、仁禮之學
二、道家觀點:悟天地之道、自然之理
三、法家觀點:有智有能、精通法?
四、墨家觀點:懂技術、明邏輯、能實幹
第五章 理想的臣的行為規範——臣道思想的理論結論之二
第一節 儒家觀點:依禮從道、尊君重臣
一、孔子:忠誠於君、依禮事君、積極參政
二、孟子:揚臣抑君、以德抗位
三、荀子:品分君臣、因君因事定行?
第二節 道家觀點:以道佐君、臣道有為
一、以道事?
二、無為與有?
第三節 法家觀點:絕對忠君、守法有為
一、竭忠為君
二、臣須有為
三、非德非賢
第四節 墨家觀點:尚同一義、忠而有道
一、尚同一義
二、堅持原則的忠誠
三、為君之耳目
四、謀道重於謀食
五、行為選擇的原則
第六章 臣道思想的特徵與影響
第一節 臣道思想的特徵
一、時代特徵
二、理論特徵
第二節 臣道思想的影響
一、歷史影響
二、理論影響
第七章 結論與討論
一、一般意義
二、當代啟示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