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教題梅

《應教題梅》是元末明初畫家、詩人王冕創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題為“題梅”,可卻不從梅花入手,詩的前兩句是先寫一派冬季凜冽的景象:獵獵西風,塵埃遍地;後兩句語意雙關,說北方長城寒冷之地,元蒙守兵幾乎凍死而江南臘梅早已怒放。全詩以巧妙的比喻勾畫出當時的政治形勢,又不脫離詠梅的主題,表現了梅花與嚴寒、風沙抗爭,把春光帶給人間的力量,且兩意融合,無雕琢痕跡。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應教題梅
  • 創作年代:明初
  • 作品體裁:七言絕句
  • 作者:王冕
  • 作品出處:《竹齋集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應教題梅1
剌剌北風吹倒人2,乾坤無處不沙塵3
胡兒凍死長城下4,誰信江南別有春5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應教:出於六朝時,因太子、諸王的命令稱“教”,故奉命所做的為應教詩。
2.剌(là)剌:一作“獵獵”,指風疾吹聲。
3.沙塵:《元詩紀事》作“生塵”。
4.胡兒:少數民族的年輕人。胡,北方的少數民族。他們一般不畏懼嚴寒。
5.“誰信”句:《元詩紀事》作“始信”。此句意在點出畫梅是春回大地,萬物復甦的象徵。此外,錢謙益《列朝詩集》注云:“余家有元章真跡,(此詩)下二句云:清高只有老梅樹,照水開花個個真。”

白話譯文

北風狂呼猛吹,其勢竟能將人像草似地任意吹倒捲走,乾坤之內,到處飛沙走石,不見天日。
連最耐寒的年輕胡人都凍死於長城,誰能相信,在這樣可怖的大氣候下,江南竟別有天地?

創作背景

這首詩,據明代朗瑛《七修類稿》和葉盛《水東日記》記載,是王冕晚年被朱元璋請去時奉命所作的。時間當是明洪武元年(1368年),當時朱元璋尚未即位,而自封吳國公,所以王冕借用了“題梅”這個詞。畫梅是王冕最擅長的本事,因此,這首詩當是他應朱元璋之命,題在自己的畫上的。據載,朱元璋當時對此詩極為“眷賞”,即授王冕為諮議參軍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雖是“題梅”,卻不用一個“梅”字,且統共四句,卻三句與梅無關,手法極為超妙。
“剌剌北風吹倒人,乾坤無處不沙塵。”此詩一起首,即描繪了一個昏暗、壓抑的世界。可一首題梅之作,用這樣的背景必然不符,故讀者在驚駭於這二句的巨大氣勢之餘,勢必又將生起如此的疑問。第三句“胡兒凍死長城下”,奇句而又成奇格。詩至第三句猶不轉,還將上文的酷冷世界再推進一步:北風之大,非但吹得倒人,還凍得死人;非但凍得死普通人,還要凍死最耐寒的“胡兒”。不轉之下,又含有轉機:凍死人的,是在“長城”下,是在北方。與之相對的是南方,於是,第四句“誰信江南別有春”,雖是急轉直下,卻也是水到渠成。不僅如此,這小天地雖然眼下還只是一隅,還不能動搖冬天的統治地位;但是,春之代替冬,是必然之勢,那么,這春的小天地的出現,正是沙塵世界中最可引人注目的事。經過了前三句的極盡形容後,這最末句的別開生面,令人眼前發亮。
此外,朱元璋對此詩“眷賞”的,主要應該是其政治含義:北風沙塵,是元朝昏暗橫暴的象徵;江南春天,是對自已“義師”的褒揚。而這種對比中夾入“胡兒”一句,則暗示了異族統治必在長城之內的華夏大地滅亡。“誰信”二字,又暗合了朱元璋的自負雖然當時他羽毛未豐、聲望未隆,天下人也不知道未來削平群雄、一統天下的能是他,但天下人不信,他卻深有自信。在朱元璋的原意,命王冕作詩恐怕只是欲觀其文采之美,不料此詩卻不事雕琢、大筆揮酒、力能抗鼎,又有如此深意。
雖然此詩有著明顯的政治色彩,但它的技巧依然可觀,非但對政治形勢的比喻巧妙貼切,不露痕跡,而且全詩連用“乾坤”“長城”“江南”等語,顯得氣勢開闊,遠非普通的以精緻刻寫為特徵的題畫詩可比。最後,回到詩的題目,詩中的“梅”,也富有氣勢,是“一枝兩枝三四蕊”(《江梅引》)而已,它已融為春光,浩浩一片,也就擁有了消融冰雪的力量;這比一般地寫寫梅的傲風霜、耐嚴寒更具新意了。

名家點評

上海古典文學學會理事劉明浩:全詩寫得明白如話,明是詠梅,實則寫形勢歌頌朱元璋政權,深得比興之體。同時也表達了王冕驅逐元蒙、渴望太平的思想。(《元明清詩鑑賞》)
蘇州大學教授王英志:此詩名曰“題梅”,實際只有末句涉及梅,其他三句皆與梅無關,而是寫“江南”的對立面北方。寫北方極力渲染其氣候之嚴寒與環境之惡劣。詩先寫北風之猛,次寫沙塵之大,最後寫寒冷,可凍死胡兒,含義逐層加深,把勢蓄足,然後尾句陡然轉折,推出“江南春”即畫上梅花,使江南春於北方背景的映襯之下顯得那樣明媚溫馨。詩人如此別出心裁地描寫看似與梅無關的北方風寒,亦是其“假畫以見志”的體現,聯繫當時義軍崛起,元朝統治殘暴腐敗的政治形勢,其中政治寓意不難體味。因此,此詩得到朱元璋的“眷賞”亦就不奇怪了。(《元明清詩詞選》)

作者簡介

王冕(1287-1359年),字元章,號煮石山農,亦號“食中翁”“梅花屋主”等,浙江省紹興市諸暨楓橋人,元朝著名畫家、詩人、篆刻家。他出身貧寒,幼年替人放牛,靠自學成才。性格孤傲,鄙視權貴,詩作多同情人民苦難、譴責豪門權貴、輕視功名利祿、描寫田園隱逸生活之作。有《竹齋集》三卷,續集二卷。一生愛好梅花,種梅、詠梅,又攻畫梅。所畫梅花花密枝繁,生意盎然,勁健有力,對後世影響較大能治印,創用花乳石刻印章,篆法絕妙。《明史》有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