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天門遺址

應天門遺址

應天門遺址位於中州中路與定鼎路交叉口以南,定鼎南路從門址中部穿過,雖歷經千年風雨,應天門東西兩闕巨大的夯土台基保存較好處依然有4米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應天門遺址
  • 外文名:The site should be Tianmen
  • 類型: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的標誌性建築
  • 地址:中州中路與定鼎路交叉口以南
簡介,保護方案,

簡介

為真實再現其歷史風貌,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和洛陽市文物工作隊先後多次對其進行大規模考古發掘,大體搞清了應天門的基本形制和布局:一門三道過梁式建築結構,是一組以城門樓為主體,兩側輔以垛樓,向外伸出闕樓,其間以廊廡連為一體的“凹”字形巨大建築群。其中應天門是隋唐洛陽城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是整個宮城的正南門,它南與皇城正門端門、郭城正門定鼎門,北與明堂、玄武門及龍光門等構成整個隋唐洛陽城的南北軸線,是隋唐洛陽城中軸線上的標誌性建築。
出土遺物中的建築構件,有唐代的蓮花紋瓦當、筒瓦、專門用於砌城牆的斜面長方形磚以及鋪地用的大型蓮花紋方磚,宋代建築構件有獸面瓦當等,製作規整,大氣,具有明顯皇家風範。

保護方案

應天門遺址保護展示方案,根據《隋唐洛陽城遺址保護規劃》的相關內容,結合宮城區整體保護展示和隋唐洛陽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需要而設計,確保應天門、天堂、明堂所在宮城區展示設計的整體性和景觀風貌的協調性,目前有兩個設計方案。
方案一基於遺址原狀研究,最大限度保持建築造型比例、尺度、色彩與歷史建築的統一,在保證遺址本體安全的前提下,採用抬高建築基礎的形式,內部採用大跨度鋼結構體系,避免建築基礎對遺址造成影響。作為定鼎門、天堂、明堂中軸線上重要的節點,在有效保護遺址的同時,使歷史城市空間得以重塑。
方案二同樣基於遺址原狀研究,但相較方案一“抬高基礎”的形式,它採用了建築整體擴大1.2倍的方式,保證遺址本體的絕對安全,內部依舊採用大跨度結構,建築造型在比例、色彩、構造等方面與歷史建築一致。
兩個方案在考古發掘的基礎上,充分參考了隋唐時期的壁畫、唐代建築實物及相關歷史文獻,以期再現盛唐時期應天門的恢宏氣勢。目前,設計方案已上報國家文物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