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憶秦娥⑴
臨高閣,亂山平野煙光薄⑵。煙光薄,棲鴉歸後⑶,暮天聞角⑷。
斷香殘酒情懷惡⑸,西風催襯梧桐落⑹。梧桐落,又還秋色⑺,又還寂寞⑻。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⑵亂:在這裡是無序的意思。平野:空曠的原野。煙光薄:煙霧淡而薄。
⑶棲鴉:指在樹上棲息築巢的烏鴉。北宋蘇軾《祈雪霧豬泉出城馬上作贈舒堯文》詩:“朝隨白雲去,暮與棲鴉歸”。
⑸斷香殘酒:指薰香里的香燒盡了,杯里的酒喝完了。情懷:《花草粹編》作“襟懷”。
⑹“西風”句:秋風勁吹,幫助即將凋落的梧桐葉更快飄落了。西風:《全芳備祖》原缺此二字,據《花草粹編》編補。即秋風。此處喻指金兵每當秋高馬肥之時,便對南宋發動南擾、東進之攻勢,而作為“亡人”之象徵的“梧桐落”,正是在“西風“催”遏的背景之下。催襯:通“催趁”,宋時日常用語,義猶催趕、催促。另說,“襯”,施捨,引申為幫助。梧桐落:在古典詩詞中,桐死、桐落既可指妻妾的喪亡,亦可指喪夫。
⑺又:楊金本《草堂詩餘》作“天”。還:回,歸到。另說,當“已經”講。秋色:《花草粹編》作“愁也”。
⑻還(huán):仍然。另說,當“更”講。
白話譯文
登臨高高的樓閣,那橫七豎八的山巒、空曠的原野像是籠罩在煙霧之中,透出一點微弱的光亮,很稀薄。微光稀薄,烏鴉飛回巢穴以後,黑夜裡聽到傳來的軍中號角。
香火就要熄滅,酒也所剩無幾,這光景令人內心好不悲苦淒切。嚴酷蕭瑟的秋風,催逼、加快了梧桐的飄落。梧桐落,就是那種不願見到的、一片衰敗的景色,它是那么叫人感到孤獨、冷落。
創作背景
關於此詞的所作之時,有以為作於作者南渡之前,有以為作於作者南渡之後;關於此詞的所作之意,有以為作者悼亡亡夫之詞,有以為作者相思其夫之詞,皆是莫衷一是,殆已不可切考。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此詞寫作者登閣眺望及孤寂之感。心與物融,情與景合。兩個“又還”,加重了淒涼哀郁的色彩,加深了主題的表達。
詞開始創造了一個視野廣闊的莽莽蒼蒼的世界。上片起句“臨高閣”,點明詞人是在高高的樓閣之上。她獨佇高閣,憑欄遠眺,撲入眼帘的是“亂山平野煙光薄”的景象:起伏相疊的群山,平坦廣闊的原野,籠罩著一層薄薄的煙霧,煙霧之中又滲透著落日的最後一縷餘輝。疊句“煙光薄”加強了對這種荒涼、蕭瑟景色的渲染,造成了使人感到淒涼、壓抑的氣氛,進而烘托出作者的心境。
“棲鴉歸後,暮天聞角。”是作者的所見所聞。烏鴉是被人們厭惡的鳥類。它的叫聲總使人感到“淒悽慘慘”,尤其在蕭條荒涼的秋日黃昏,那叫聲會顯得更加陰森、悽苦。鴉聲消逝,遠處又隱隱傳來了軍營中的陣陣角聲。這悽苦的鴉聲,悲壯的角聲,加倍地渲染出自然景色的淒曠、悲涼,給人以無限空曠的感受,意境開闊而悲涼。這景物的描寫中,融注著作者當時的無限憂傷。
下片起句,作者寫了在這種景色中自己抑鬱孤寂的心情。“斷香殘酒情懷惡”,全詞只有這一句直接寫“情懷”,但它卻是貫穿和籠罩全篇的感情,一切都與此密切相關。“亂山平野煙光薄”的景色,使詞人倍感“情懷惡”,而“情懷惡”更增添了秋日黃昏的蕭索冷落。“斷香殘酒”四字,暗示出詞人對往日生活的深切懷戀。在那溫馨的往日,詞人曾燃香品酩,也曾“沉醉不知歸路”。而此時卻香已斷,酒亦殘,歷歷舊事皆杳然,詞人的心情是難以言喻的。一個“惡”字,道出了詞人的不盡苦衷。
“西風催襯梧桐落。梧桐落,又還秋色,又還寂寞。”那陣陣秋風,無情地吹落了梧桐枯黃而碩大的葉子,風聲、落葉聲使詞人的心情更加沉重,更加憂傷了。疊句“梧桐落”,進一步強調出落葉在詞人精神上、感情上造成的影響。片片落葉,像無邊的愁一樣打落在她的心上;陣陣風聲,像鋒利的鋼針扎入她受傷後孱弱的心靈。數不盡的辛酸,一下子都湧上了心頭。作者寫到這裡,已把感情推向高峰,接著全詞驟然從“又還秋色”的有聲,轉入了“又還寂寞”的寂靜之中。這“靜”絕非是田園牧歌式的寧靜,而是詞人內心在流淚的孤寂。“又還秋色,又還寂寞”,說明詞人對秋色帶來的寂寞的一種厭惡和畏懼的心理。自己不甘因秋色而寂寞,無限婉惜逝去的夏日的溫暖與熱鬧,同時也似乎表明她的寂寞心情。長期積鬱的孤獨之感,那種種複雜難言的心情,都通過淡淡的八個字,含蓄、深沉地表現了出來。
這首詞的結句,是全詞境界的概括和升華。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又還秋色,又還寂寞”是對詞人所處的環境,所見的景物以及全部心境真實、準確而又深刻的概括,景是眼前之“真景物”,情是心中之“真感情”,同時情和景又互相融合,情融注於景,景襯托出情,使全詞意境蘊涵深廣。
細繹全詞,畫面是那樣慘澹、蕭颯,情感又是那樣凝重、沉痛,與作者早期那些抒寫相思之情的哀婉卻不失明麗的詞作有著不同的韻味,因而視之為後期的作品,或許並無武斷之嫌。
名家點評
楊恩成《讀〈憶秦娥〉》:“煙光薄”一句,是個“聯珠體”的句式。它是“憶秦娥”這個詞牌限定的,但又不是形式上的簡單重複。特定的形式是為內容服務的。這種重複,可以起承上啟下、層層遞進和渲染氣氛的作用。詞人正是借用這個重複的畫面,把自己的臨高閣時滿腹惆悵的情懷再次渲染出來,使景物更富於濃厚的感情色彩,增強了抒情的藝術效果,並以這種情景為紐帶,轉入另一種境界。(《李清照詞鑑賞》)
孫崇恩《李清照詩詞選》:這應是李清照晚年經受國破家亡之痛,顛沛流離之苦後的詞作。從內容上看,亦並非“詠桐”。上闋寫景。起筆寫遠望,“亂山平野”,景象不堪;再寫近聞,棲鴉聒噪,暮天號角,隱然有山河荒殘之痛,心懷淒涼之悲。下闋言情。先寫室內,“斷香殘酒”,已自心懷不好;再寫室外,西風蕭瑟,梧桐葉落,心懷更加悲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