憖是漢語辭彙,解釋為願意,情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憖
- 拼音:yìn
- 含義:願意,情願
- 別稱:慭、憗
基本釋義,古籍解釋,
基本釋義
慭、憗
yìn
<動>
願意,情願
吾憖寘之於耳。——《國語·楚語》。注:“猶願也。”
曾不憖留。——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
又如:憖遺;憖留(願意留下;特指前代留下的元老)
損傷;殘缺 [injure]
兩君之士皆未憖也。——《左傳》
憖
慭
yìn
<形>
閒 [not busy;idle]。如:憖置(閒置,擱置);憖暇(閒暇)
戒慎 [attentive;cautious]
稍出近之,憖憖然,莫相知。——唐·柳宗元《三戒》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魚覲切《集韻》《正韻》魚僅切《韻會》疑僅切,𠀤音猌。《說文》問也,敬謹也。從心猌聲。一曰說也。一曰甘也。《廣韻》且也。《左傳·哀十六年》不憖遺一老。《注》憖,且也。
又《詩·小雅》不憖遺一老。《箋》心不欲而自彊之辭。
又願也。《晉語》憖庇州犁焉。《注》願也。
又缺也。《左傳·文十二年》兩君之士,皆未憖也。
又發語辭。《左傳·昭二十八年》憖使吾君聞勝與臧之死也,以為快。一曰傷也。《揚子·方言》𨻰蔡之閒謂之憖。
又《集韻》《韻會》𠀤語靳切,音垽。《博雅》慯也。
又《五音集韻》香靳切,音焮。《字林》笑貌。《張衡·思𤣥賦》戴勝憖其旣歡兮。文選章懷讀。
又《五音集韻》五鎋切。《字林》問也。
又《集韻》魚巾切《韻會》語巾切,𠀤音銀。地名。《春秋·昭十一年》會於厥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