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慶雲石佛寺位於慶雲縣城南偏西5公里,始建於元朝。相傳有元龍、仁鳳夫妻二人流落於此處馬頰河畔,搭茅棚居住。某年夏秋之交,天降大雨,洪水泛濫,兩尊石佛和一口巨鐘漂來,停於岸邊。元龍夫婦遂各處募捐錢物,修一小廟供奉石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慶雲石佛寺
- 類別:寺院
- 寺院占地:12畝
- 正殿:3間
後來香火日盛,佛教弟子募化和社會各界捐助,建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稱石佛寺。寺院占地12畝,正殿3間,偏殿24間,供奉釋迦牟尼佛及石佛爺爺、石佛奶奶。有僧侶四、五名。前來祈福進香者絡繹不絕。1969年,該寺改名為石佛寺高小。1993年,慶雲縣人民政府為弘揚民族文化,開發旅遊資源,決定修復石佛寺。現有仁光、仁蓮二位法師自廬山諾那塔來此主持重建,供奉釋迦牟尼佛的“大雄寶殿”四個字是趙朴初先生所書。現山門上“石佛寺”匾額為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親筆所書。
石佛寺,位於慶雲縣石佛寺村東,始建於元代。相傳,某年夏秋,村前馬頰河洪水泛濫,兩尊石佛與一口巨鐘飄滯於此,元龍、仁風修小廟將其供奉。後來佛教弟子及香客募捐,建造一座規模宏大的寺院,稱石佛寺。該寺毀於民國十八年(1929)。1993年,廬山諾那塔院的仁光法師來此重建。我國佛教協會前任會長趙朴初、現任會長一誠法師,先後為該寺題寫匾額。修復後的寺院占地30多畝。寺院有山門、九龍壁、鐘樓、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念佛堂、方丈樓等構成。
大雄寶殿內塑有釋迦牟尼佛像,釋迦牟尼佛是印度迦比羅國的王子,他貴為王子卻棄位出家,是因為他看到了人世間的苦痛無常。他16歲的時候就要求出家,但他的父親不同意,在他的宮殿增加重兵把守。到19歲的時候他再次提出出家,他的父親仍不同意,於是釋迦牟尼就對父親說,如果父親能答應他的四個條件,他就不再出家,他的父親非常高興,自信一定能滿足釋迦牟尼的要求。但他萬萬沒有想到,釋迦牟尼佛提出的問題卻是“你能不能讓我不病、不老、不死、父子永不分離”?他的父親聽後嚎啕大哭,為什麼呢,因為在中國,秦始皇曾想找長生不老藥都沒有找到,所以“不老、不病、不死、永不分離”是只有佛陀才能得到的境界。所以他的父親沒有辦法,只能派重兵把守,不讓釋迦牟尼出去。但因釋迦牟尼佛出家心切,加之他的佛緣已成熟,終於在一天晚上逃出城去。釋迦牟尼佛19歲出家,30歲成道,在菩提樹下打坐6年的時間,有一天晚上他終於開悟。開悟以後,他就說了一句話“其哉、其哉,一切眾生皆有如來德相,但因妄想分外執著而不能正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