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陽地區衛生志》是慶陽衛生處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書名:慶陽地區衛生志
- 作者:慶陽衛生處
- 類別:地方志
- 出版時間:1998年07月
- 編纂人員:張步洲、張廷璽、李西明、何國建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包括機構沿革、預防保健、醫療發展、藥品器械、醫學科研、衛生管理等章。
作品目錄
封面
慶陽地區衛生志
《慶陽地區衛生志》編纂領導小組
《慶陽地區衛生志》主要編審人員
題詞
全國政協副主席 馬文瑞
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副部長 王隴德
甘肅省衛生廳廳長 王穎
中共慶陽地委書記 黃續祖
慶陽地區行政公署專員 李生林
圖片
《慶陽地區衛生志》編纂領導小組成員、主要編寫人員及地直衛生單位部分領導合影
地區衛生處辦公樓
地區醫藥公司辦公樓
地區人民醫院住院部大樓
地區中醫醫院門診大樓
長慶石油勘探局職工醫院門診大樓
地區衛生學校教學樓
地區衛生防疫站辦公樓
地區婦幼保健院及辦公樓
地區製藥廠生產及辦公樓
民間珍藏的古代醫籍及醫用器械
位於慶陽縣城附近的麻灣老城窯洞為紅軍三八五旅醫院舊址
一九四一年中央紅軍第三十軍十二師三十四團醫院所在地
南梁革命紀念塔,一九三四年紅軍四十二師醫院所在地
婦幼工作人員為兒童精心查治疾病
防疫工作人員為縣(市)配發冷鏈設備,開展計畫免疫
衛校教師認真講授基礎課,為本區培養衛技人才
各級黨政組織十分重視地方病防治,取得了顯著成效。左上圖為甘肅省委1985年在慶陽地區召開的全省地方病防治工作會議現場;右上圖為未補硒前的大骨節病患者;左下圖為經綜合補硒治療後大骨節病區的少年兒童健康成長。
全區廣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上圖為地區愛衛會第九次委員擴大會議現場;下圖為第一個“文明衛生縣城”正寧縣縣城一瞥。
全區醫療水平大大提高,右上圖為地區人民醫院成功地進行一例顱腦手術,患者恢復良好;右下圖為地區人民醫院對一例格林巴利氏綜合症氣管切開,七天六夜實施人工輔助呼吸獲得成功。左下圖為長慶職工醫院成功地進行顯微外科手術。
西峰製藥廠加強質量管理,“胃得寧”等產品名列省優。
人工種植黃芩豐收在望
野生甘草質優效良
鹿茸又有新生
慶陽縣五三年第一屆衛生行政會議全體同志攝影紀念
前排從左到右:×××、張彩琴、田步海後排從左到右:胡全先、雷鴻軒、姚定佩、郭永民
慶陽地區行政區劃圖
慶陽地區醫療機構分布圖
慶陽地區醫藥機構分布圖
長慶石油勘探局駐慶陽地區醫療衛生機構分布圖
慶陽地區水質分析圖
全區中藥材資源分布圖
慶陽地區地方病分布圖
人口再生產類型的變化
人口平均預期壽命(歲)
醫生數(人)
病床數(張)
總人口和自然增長率
慶陽地區行政區劃名稱表
慶陽地區縣(市)總戶數總人口年表
序
前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機構沿革
第一節 行政機構
一、民國時期
二、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二節 預防保健機構
一、衛生防疫機構
二、保健機構
三、地方病防治機構
第三節 醫療機構
一、民國時期
二、隴東解放區
三、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
第四節 醫藥器械機構
一、醫藥經營管理機構
二、藥品器械管理機構
三、藥品生產機構
第五節 醫學教育機構
一、地區直屬衛生學校
二、縣辦衛生學校
三、私人辦學
第六節 其它機構
一、醫療事故技術鑑定組織
二、衛生技術職稱評定組織
三、學術團體
四、民眾團體
第二章 預防保健
第一節 愛國衛生運動
一、隴東解放區衛生運動
二、建國後衛生運動
第二節 傳染病防治
一、急性傳染病防治
二、慢性傳染病防治
第三節 地方病防治
一、地方病病種與分布
二、地方病防治
第四節 衛生監督
一、環境衛生
二、食品衛生
三、學校衛生
四、勞動衛生
第五節 婦女保健
一、傳統接生
二、新法接生
三、婦女“五期”勞動保護
四、婦女病查治
第六節 嬰幼兒保健
一、兒童生長發育調查
二、兒童病查治
三、推行兒童保健契約制
第七節 老齡保健
一、老幹部保健
二、教師保健
三、老年人保健
第三章 醫療發展
第一節 中醫
一、歷代中醫
二、建國後中醫
第二節 西醫
一、西醫發展
二、西醫臨床技術
三、西醫護理
第三節 中西醫結合
一、中西醫結合發展
二、中西醫結合臨床技術
第四節 院外醫療
一、農村醫療
二、戰時醫療
三、巡回醫療
四、食物中毒及工傷事故搶救
五、援外醫療
第五節 醫療制度
一、公費醫療
二、勞保醫療
三、減免醫療
四、合作醫療
第四章 藥品器械
第一節 中藥資源
一、中草藥資源與栽植
二、地產名藥
三、藥品套用
第二節 藥品生產與加工
一、中藥生產、加工及製劑
二、西藥生產與製劑
第三節 藥品經營
一、中藥經營
二、西藥經營
三、藥品經營管理
第四節 藥品供應及藥品價格
一、藥品供應
二、藥品價格
第五節 藥品檢驗
第六節 醫療器械
一、醫療器械配發與使用
二、醫療器械的維修與管理
第五章 醫學科研
第一節 科研成果
第二節 著作論文
一、著作
二、論文
第三節 學術活動
第四節 引進新技術
第五節 科研成果論文選錄
第六章 隊伍建設
第一節 隊伍發展
一、人員來源與遞增
二、職工工資
三、技術職稱晉升
第二節 人才培養
一、中等專業醫學教育
二、職業技術教育
三、在職職工上大中專院校
四、“五大”學習及成人自學考試
五、進修教育
六、短訓教育
七、名老中醫帶徒弟
八、臨床帶培
第七章 衛生管理
第一節 行政管理
一、貫徹黨和國家有關方針政策
二、思想政治工作及醫德醫風教育
三、衛生改革
第二節 醫政管理
一、執行有關政策和規定
二、樹立典型與建設文明單位
三、農村衛生組織建設
四、醫院管理
第三節 藥政管理
一、藥品監督檢查
二、麻醉劇限藥品管理
第四節 財務管理
一、經費收入
二、經費支出
三、醫院、衛生院業務收支
四、醫療收費標準
五、財務監督檢查
第五節 衛生法規管理
一、衛生工作改革
二、加強預防保健
三、實施醫政管理
四、藥政器械管理
第八章 人物
第一節 醫林人物
一、歷代名醫
二、近代及隴東解放區名醫
三、建國後名醫及高、中級職稱衛技人員
第二節 領導幹部
柯與參
李義祥
唐鳳儀
張萬庫
李俊森
劉逢皓
漫仁祥
安民政
孫慶華
王子才
劉治德
孟恆福
趙玉珠
姚宏雁
侯佐先
柴生柱
唐偉勝
王義忠
路維泰
石清泉
齊爾璽
任彬
王巧鳳
慕崇懷
張進路
石國璧
王海源
房俊英
周風台
王富才
李全海
芮振鐸
於鼎銘
王群懷
王振堂
鄭夏厚
張昭鴻
徐虎城
肖永明
戶永壽
張正昭
張敬福
盧萬選
趙武成
張愛民
孫文蓮
高 虎
王振鵬
張文科
白維仁
劉維忠
白紀英
鐘先朋
胡全先
姚定佩
莫斌
黃林
岳長文
謝文科
曲志顯
郭秀明
王振華
淡可宏
張志德
夏敏儒
何永信
雷玉珍
吳煒祥
黎俊傑
劉鋒
趙培森
赫炎光
張臨春
第三節 革命烈士
徐治貴
羅元福
楊樹禎
楊培潤
第四節 人物傳記
岐 伯
皇甫謐
慕元春
楊建春
席登甲
高濟雲
陸慶雲
王貴正
崔蘭亭
曹漢三
朱維陽
崔 權
李智林
楊柏齡
柯與參
梁希灝
王教習
馬 偉
石景岳
李義祥
劉舉俊
賈進祿
第五節 先進模範人物
雷鴻軒
高 華
楊桂芬
雷玉珍
許敏華
劉惠英
張 贇
張世奇
周秀芳
李棣
楊自新
王維新
王先榮
李彩霞
石維玉
王仁
高增壽
王敬忠
郝仲科
劉志遠
楊克禮
孟汞
周致遠
王振甲
王振起
牛玉耀
崔文瑾
張廷璽
郭輝
呂滿年
常巧梅
徐成珍
楊明彩
金守琳
李樹恆
梁宗華
萬幫輝
王鼎三
呂生堂
路學興
王得力
毛芳蓉
宋 毅
唐太瑞
薛彩鳳
杜金鳳
張善哲
李富英
李秀玲
方振林
王先果
黃愛琴
王永紅
田國璧
翟興宏
趙玉珠
龐紹英
陸大成
席效東
傅雲煜
翟光斗
王秀香
高明科
楊積茂
范濟人
鄧華寧
王殿民
王畿
邱永謀
王啟良
葛福仁
賈 辛
張四民
李樹池
田 榮
鄭學軍
祁蘭芳
梁桂英
王建華
張耀華
王顯敏
冀桂梅
丁立人
甘雙貴
崔其國
楊建設
朱光遠
馬曉恭
韓世發
曹正明
任自信
高智明
王明祥
李曉虎
陳登倫
鄧淵鋅
路永森
李榮葆
李鴻潤
黃 璽
郭維連
潘文華
李保民
王忠習
趙書衍
丁玉蓮
黃正當
李雲凌
第六節 工作三十年榮譽證書名錄
第七節 參政議政人員
雷玉珍
席毅宏
井成立
姚望新
陳粉梅
張克仁
李愛蓮
趙 誠
李純秀
李社生
王希文
劉玉粉
王振甲
李振武
段文廣
翟克歧
趙玉福
焦世錄
秦鳳樓
慕榮英
慕合章
張存哲
張桂英
施艷梅
鞏東義
高雲洲
任治國
田維彩
劉惠珍
許敏華
張廷璽
梅桂英
鄧華寧
王讓
陳桂梅
楊 異
萬邦輝
王庭閣
連登彩
王汝禎
高明安
席效東
李 芹
楊積茂
王維新
唐家寶
席效東
李保民
陸大成
李元培
謝君國
郝仲科
王宗凱
張浩溫
賈順乾
翟坤厚
董孝
李作東
孟生秀
劉宗禮
方鴻斌
龔中山
趙明峰
李茂恆
王 畿
林蘇清
王 讓
徐成珍
崔文瑾
樊世民
葛福仁
李克忠
賈 鋅
王德來
唐遠洲
趙廷煒
李起超
張善哲
楊克禮
郭昭明
附錄
第一節 衛生統計資料
一、慶陽地區衛生機構及衛生人員發展情況統計表
二、慶陽地區衛生人員結構情況統計表
三、慶陽地區醫院病床發展情況統計表
第二節 文選
一、1948年8月隴東專員公署關於撲滅時疫病的指示信
二、慶陽地區行政公署關於開展衛生工作改革的兩個重要檔案
三、慶陽曆代名醫籍考
四、隴東革命老區衛生事業資料整理
第三節 衛生習俗及諺語
一、衛生習俗
二、衛生諺語
後記
甘肅省慶陽地區志編纂委員會檔案 關於《慶陽地區衛生志》稿的審定批覆
著作權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