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東原·京口夜泊

《慶東原·京口夜泊》是元末明初的作家湯式的一首雙調元曲。這首小令前三句點明主旨,分別從空間和時間,極言家鄉路途遙遠。中間三句皆是作者的眼前之景,無不映照著他那顆傷感的旅人之心。最後兩句寫各種聲音交織一起化作離愁,致使作者一夜無眠。全曲纏綿悱惻,嗚咽低回,讀來令人哀愁如縷,感嘆不已。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慶東原·京口夜泊
  • 創作年代:元末明初
  • 作品體裁:散曲 
  • 作者:湯式
  • 作品出處:《全元散曲
  • 宮調:雙調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雙調慶東原·京口夜泊
故園一千里,孤帆數日程,倚篷窗自嘆飄泊命。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一夜夢難成,三處愁相併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⑴京口:今江蘇省鎮江市。
⑵飄泊:流離無定。
⑶三處愁相併:三處,指城頭,江心和山頂。鐘鼓之聲容易引起人們光陰蹉跎之感。浪聲容易使人聯想起險惡的仕途人間:“常恨人心不如水,等閒平地起波瀾”。

白話譯文

家鄉遠隔千里,帆船數天航程。獨倚篷窗嘆息,生來是漂泊的命。城頭上響起報時的鼓聲,江心的波濤澎湃作聲,山頂寺廟裡傳來鐘聲。一聲聲歸夢難成,三處聲音三處愁,愁與愁一一相併。

創作背景

這首小令具體的創作時間已無從考證。是作者乘舟離鄉背井經過數日的旅途辛苦,夜泊京口有所感而作。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旅夜鄉愁,這是古人常寫的題目,這篇散曲也是如此。“故園一千里,孤帆數日程”,小令開篇即直寫故鄉的遙遠和行旅的孤寂,從而引出第三句“倚篷窗自嘆飄泊命”的深沉喟嘆,“城頭鼓聲,江心浪聲,山頂鐘聲”三句,表面上全是寫景,然一片孤寂煩悶之情,卻寓於這“鼓聲”、“浪聲”、“鐘聲”之中。這是一種以動寫靜的手法,獨自一人在孤舟之中,又是夜深的江上,孤獨寂寞之情是可想而知的。靜極時,便越發顯得這“鼓聲”、“浪聲”、“鐘聲”的響亮。反過來,這聲音也越發顯得夜深江上的寂靜。此情此景攪起了遊子的無限身世之感與思鄉之情,以至再也按捺不住這一腔愁緒,便衝口而出“一夜夢難成,三處愁相併”。
全篇寓情於景,以景襯情,渲染寂寞悲涼的氣氛,表達了失意惆悵的情懷。四、五、六三句,語氣平淡而意蘊雋永。“城頭鼓聲”,暗示時光流逝,使人易生光陰蹉跎的感慨,“江心浪聲”,象徵人生旅途的險惡,使人感發“世途風波惡,人間行路難”的浩嘆;“山頂鐘聲”,則顯然和唐代詩人張繼所聽到的寒山寺夜半鐘鳴一樣,使人深感客中的淒涼和惆悵。這三種聲音,構成一部情調悲涼的交響樂章,發人遐想。另外,曲詞的語言樸實而凝鍊,工整而有節奏感。

名家點評

文學史家王季思、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董上德《絕妙元曲》:“此曲寫夜泊京口、徹夜難眠:思鄉之愁苦、旅途之疲勞、舟中之孤寂,交織在一起;復有鼓聲、浪聲、鐘聲,聲聲入耳,更添苦況。”

作者簡介

湯式(生卒年不詳),元末明初散曲作家。字舜民,號菊莊。元末象山(今屬浙江)人。曾補象山縣吏,因非其志,後落魄於江湖間。明成祖朱棣為燕王時,待湯式甚厚。朱棣繼位後,亦常有賞賜。湯式性好滑稽,著有散曲集《筆花集》。另有雜劇《瑞仙亭》《嬌紅記》皆不傳。《全元散曲》錄存其小令169首,套數67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