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黨爭

南宋寧宗慶元年間(1195~1200)統治集團內部圍繞道學而進行的政治派別鬥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慶元黨爭
  • 定義南宋寧宗慶元年間(1195~1200)統治集團內部圍繞道學而進行的政治派別鬥爭
南宋紹興年間,秦檜當政時,即禁私史和程頤之學,但未形成風潮,孝宗即位後,程學之禁加劇。隨著朱熹登上政治舞台和學術講壇,反對者視其為道學領袖,朝廷中主張禁止程、朱道學者日眾,道學被斥為“曲學”、“偽學”。淳熙年間,圍繞“道學”之爭已漸漸顯露朋黨形跡。紹熙五年(1194)趙汝愚擁立趙擴為帝,是為寧宗。八月趙汝愚推薦朱熹任煥章閣侍制兼侍講,朱熹初見寧宗,即上《行宮便殿奏札》說:“為學之道,莫先於窮理。”(《朱文公文集》卷十四)閏十月,寧宗免去朱熹職位,朱即回到福建考亭。時知閣門事韓侂胄以擁立寧宗有定策之功,旋與趙汝愚相傾軋,遂惡朱熹。寧宗慶元元年(1195),韓侂胄使右正言李沐奏趙汝愚“以同姓居相位,將不利於社稷”。於是趙被罷相出朝。太府寺丞呂祖儉為趙辯解,被貶。朱熹也欲寫《封事》為趙辯護,被門人蔡元定勸止。趙汝愚被罷後,韓侂胄握權,反道學的鬥爭漸次展開。
慶元二年正月,右正言劉德秀以私隙劾觀文殿大學士留正引用“偽學之黨”,留正落職。所謂引用“偽學之黨”系指光宗時,留正曾薦朱熹為秘閣修撰一事。同年八月,監察御史胡紘上疏請寧宗宣諭大臣,偽學猖獗,圖謀不軌,選官時停止選拔“偽學之黨”,寧宗於是頒詔宣布“偽學之黨”是“逆黨”。十二月葉翥上書,批判“偽學之魁,以匹夫竊入主之柄,鼓動天下,故文風丕變”(《朱子年譜》卷四下),請求“除毀”道學家書,科舉取士,凡涉及程朱義理的,統統不取;監察御史沈繼祖指控朱熹十罪。慶元三年二月,詔布“偽學之黨”不得任侍從官;九月詔布地方監司、帥守薦舉、改官,不得任用“偽學之黨”;十二月詔命中書省設立“偽學逆黨”名籍,入籍者有趙汝愚、留正、周必大、王藺、朱熹、彭龜年、陳傅良、葉適、楊簡、蔡元定等59人,皆貶官落職。慶元四年(1198)五月正式頒詔禁“偽學”,於是“方之時,士之繩趨尺步,稍以儒名者,無所容其身”(《宋史·朱熹傳》)。慶元六年(1200),朱熹卒,韓侂胄為防止“偽徒”為“偽師”送葬,命令當時官員監視葬禮,朱熹眾多門生,因此不敢會葬。在慶元黨禁中,朱熹門人“有平生從學而不通書問者;有諱言其學而更名他師者;有變節改行狂歌痛飲佻達市肆以自污者;有昔嘗親厚憤不篤,己而反損之者”(黃榦:《槃澗先生墓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