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元古橋

慶元古橋

慶元木拱廊橋不但具有全國數量最多、歷史最悠久、歷史沿革最具連貫性的特點,而且全國現存壽命最長、拱跨度最大、長度最長的木拱廊橋均在慶元境內。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慶元古橋
  • 特點:數量最多、歷史最悠久
  • 類別:古建築
  • :28.20米
慶元木拱廊橋,如龍橋,詠歸橋,後坑橋,淤橋,蒙淤橋,

慶元木拱廊橋

慶元有五座知名的古橋樑:舉水鄉如龍橋,松源鎮的詠歸橋,五大堡鄉的蒙淤橋、蘭溪橋,竹口鎮的後坑橋,均為大跨度伸臂木拱橋。其歷史悠久,結構獨特,造型優美,富有民族特色而在中國橋樑史上占了一席地。

如龍橋

位於舉水鄉月山村,木拱廊橋,系全國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橋橫跨於舉溪,呈南北走向,因其態勢與後山脊的古松林依稀相連,橋似龍首下傾,故名,始建於明朝天啟五年(1625年),橋內由數根粗大圓木縱橫組合鉚接而成,形成架設廊屋的拱骨平面。橋長28.20米,拱跨14.10米,橋寬5.09米,矢高6.80米,上蓋廡廊11間,以木板鋪墊,兩次間設有木凳供行人小憩。橋北端建鐘樓一座,南端設橋亭,當心間設神龕,舊時為祀奉大禹神之所,兩端置閣樓,橋中置“如龍橋”匾額一塊,“如龍橋”三字遒勁有力,相傳卻為七歲幼童所書,當心間隨脊枋上有“明天啟五年歲在乙丑四月十二月乙丑谷良旦吳門從新修造”等二十五字墨書題記。如龍橋結構複雜,工藝精堪,功能完備,建築上頗具宋代遺風,是我國現存木拱廊橋中不可多得的典型範例,目前在國內已十分少見,具有很高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詠歸橋

在縣放城松源鎮北石龜背上。現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原先往來兩岸,或憑竹筏或涉淺灘,行人多感不便。元朝大德年間,邑人在深潭下游幾十丈處架設木橋。名曰“興賢橋”。因洪水頻繁,屢修屢坍,終於全廢。到了明朝天順四年(1460年),由百姓捐資,官府貼補,從球山麓經石龜背,再跨對岸,修造廊屋式木橋。橋身四十一間計數十丈,造型別致,名為“詠歸橋”。橋名語出《論語.先進》“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之句。詠歸橋建橋五百多年來,歷遭洪水、大火,幾經興廢,至解放時僅留南岸到石龜上的左橋。水泥公路建成後,此橋已失去溝通兩岸的作用,古橋廢棄。但左橋造型美觀莊重、構造奇巧,是慶元的重要風景點.它同球山、龍山、石印潭構成一幅天然畫卷。所以橋頭崖壁上有“蒙州勝景”和“球崮倚虹”等石刻。1983年。政府撥款將橋修葺一新,更加吸引遠近遊客。詠歸橋木構伸臂起拱,用大杉樹搭成“喜鵲巢”,成弓狀木拱橋,木拱不用一枚鐵釘,橫跨球山與石龜之上,橋面鋪設石塊,平坦堅固。橋上建造廊屋,覆蓋椽瓦,橋檐略向河面伸展風雨板壁.兩行廓拄與欄壁之間架設長凳,遊人磅息其上,可覽近山遠岫,可觀魚游鴨戲。橋北首為兩層建築,名日“補天閣”,昔有衣帶飄風的盼女蝸塑像。登閣遠眺,自有一番情趣。

後坑橋

在縣城西北16.6公里,竹口村北。始建於清康熙十年(1671年),光緒十一年(1885年)重修。長36米,寬5米。木拱結構,楹廊瓦頂。古樸清雅。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1934年8月30日紅軍北上抗日先遣隊,曾在此襲擊國民黨軍並活捉縣長張志遠。如今的後坑橋更顯得古樸雅致,熠熠生輝。

淤橋

在城東8公里蒙州溪上。始建於元至元年間(1335、1340年),屢毀屢修。現存橋體系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為本拱伸臂廊橋,長36米,寬5米。現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蘭溪橋和蒙淤橋都在五大堡鄉境內。該鄉境內山明水秀,碧波蕩漾,風光四時迥異,是縣內旅遊景點最豐富的鄉。其他景點有蘭溪水庫、西洋殿、獅子岩.銀坑洞等。蘭溪橋始建於明萬曆二年(1574年),重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構造巧妙,造型別致,很有特色。木構伸臂起拱,橋面覆廓屋,全長48.4米,寬6米。單孔跨度36.8米,居全省木拱廊橋之首,雖歷二百餘年風雨,仍保存完好,系全省現存同類橋樑的最早實例,頗具研究價值。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因原址(蘭溪橋村)坐落水庫淹沒區,1984年按原樣遷到西洋殿前的溪面上,這又給古廟添色不少。

蒙淤橋

在城東8公里蒙州溪上。始建於元至元年間(1335、1340年),屢毀屢修。現存橋體系清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重建。為本拱伸臂廊橋,長36米,寬5米。現系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另位慶元廊橋,經過歷史風雨滄桑,寫就了“六個最”:一是全國數量最多:木拱廊橋全國總數僅有100餘座,慶元有22座;二是全國有確切記年、現存壽命最長的木拱橋,也是全國木拱廊橋中唯一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如龍橋;三是全國現存單孔跨度最大的木拱橋——蘭溪橋;四是全國現存廊屋最長的單孔木拱橋——黃水長橋;五是全國有史料記載時間最早的木拱橋——大濟甫田橋和雙門橋;六是木拱橋歷史沿革全國最具連貫性:宋、元、明、清各朝代建造的木拱橋慶元境內均有,這在全國也是獨有。而且,慶元木拱廊橋保、省保、縣保一應俱有,文保體系在全國也是最為完整。“六個最”是慶元人民千百年來自強不息、團結協作精神的寫照,這些廊橋有的長龍臥波,有的氣勢宏偉,有的雕樑畫棟精緻不凡,但都必須投入巨額資金才能建成。每一座廊橋都造福於一方百姓,同時,每一座廊橋又都是聚集了一方百姓的財力,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在每一座廊橋的樑柱上都會刻上某某捐助等字樣,無不象徵著廊橋是集體智慧和集體力量的產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