慮虒縣

慮虒(lǜsī)縣,因發源於縣城西北15公里的山下里水東南流經縣城注入清水而得名。古城遺址在今古城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慮虒縣
  • 現為:五台縣
  • 時間:西漢
  • 隸屬:太原郡
三國時屬魏國,隸太原郡。西晉時縣廢。北魏太和十年(486)置驢夷縣,隸永安郡。與驢音近,古音夷,在縣城南新建驢夷城。城周長三里二十步,東、南臨水,西、北有池,東、南、北三面為陡崖,縣城小而堅,地形陡絕,高不可攻,宜於防守。北齊時,驢夷縣屬雁門郡管轄。隋煬帝大業三年(607),改名五台縣。金貞四年(1216)升為台州。明洪武九年(1376)復為五台縣,屬代州管轄。
慮虒縣怎么讀?
慮(Lú)虒(yí)縣:古縣名,以其境內有慮(Lú)虒(yí)山、慮(Lú)虒(yí)水,故稱。漢置,屬太原郡,晉廢。故城在今山西省五台縣東北。《漢書·地理志上》“太原郡慮(Lú)虒(yí)縣”唐·顏師古註:“音廬夷。”《魏書·志第五·地形二上》:“並(Bīng)州……永安郡……驢夷,二漢屬太原,曰慮(Lú)虒(yí),晉罷,太和二年復改。永安中屬。有思陽城、驢夷城、倉城、代王神祠。”唐·杜佑《通典·州郡九》:“五台(縣),漢慮(Lú)虒(yí)縣,隋改盧夷縣為五台,有五台山。慮(Lú)音廬,虒(yí)音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