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豐寺是坐落在今通遼市科左中旗巴音塔拉鎮巴音溫都爾嘎查的名寺古剎,始建於1648年,歷經300多年的風雨。該寺曾經擁有天王殿、蘇克勤殿、綱散殿、拉桑殿、韓東哈穆孫殿、多爾吉哈穆孫殿、浩日老殿七大殿和葛根樓、廟倉等配套殿閣,是內蒙古東部著名的佛教聖地。如今,這座名寺已經基本毀失殆盡。
基本介紹
慧豐寺的興亡
簡介
創建
慧豐寺是坐落在今通遼市科左中旗巴音塔拉鎮巴音溫都爾嘎查的名寺古剎,始建於1648年,歷經300多年的風雨。該寺曾經擁有天王殿、蘇克勤殿、綱散殿、拉桑殿、韓東哈穆孫殿、多爾吉哈穆孫殿、浩日老殿七大殿和葛根樓、廟倉等配套殿閣,是內蒙古東部著名的佛教聖地。如今,這座名寺已經基本毀失殆盡。那么,慧豐寺是怎樣從興盛走向沒落的呢?
供奉公主下嫁草原帶來的金佛
慧豐寺所在的巴音溫都爾西里(坡)地勢南低北高,漸次平緩,南邊面向希拉木淪河,北邊背靠玻璃山,是人們傳說當中最理想的建立寺廟之風水寶地。據《寺記廟志》記載,慧豐寺的建立與清朝皇室或公主下嫁有關。清代,隨著“滿蒙聯姻”的繼續延伸,很多公主格格下嫁到蒙古草原。按照清朝政府的規定,公主下嫁時皇室必陪送金佛一尊。因此,為供奉金佛在廣闊的蒙古草原上建立起了很多寺廟,這也是蒙地寺廟林立的一大原因。
慧豐寺最早的建立者是固倫端貞長公主達哲。她是清太宗皇太極三姑娘,其母就是從科爾沁走出的大清第一後孝端文皇后。固倫端貞長公主生於天聰二年七月,崇德四年,下嫁給科爾沁多羅郡王奇塔特。固倫端貞長公主於康熙二十五年五月因病去世,享年59歲,前後在科左中旗生活了46年。
固倫端貞長公主下嫁到科爾沁草原後,於順治六年(1648年)在巴音塔拉哎勒多羅郡王府東側五里,希拉木淪河北岸雄偉的大坨子上方建了一座只有三間屋子的佛殿,供奉自己從皇宮請來的釋迦牟尼佛金像,該廟也就是慧豐寺的前身。
據傳,有天晚上固倫端貞長公主夢見日月同落巴音溫都爾坡南邊水池,認為在此處建立寺廟定能興旺佛事。於是,固倫端貞長公主在從全旗徵收錢款勞力的同時,又從北京等地請來能工巧匠,在三間佛殿東南方巴音溫都爾高坡上新建藏式二層佛殿——綱散殿,並把金佛移到了這座大殿。接下來,又在綱散殿大門處建天王殿,在緊挨綱散殿處新建屋頂為二波紋狀的四十丈蘇克勤殿,從而使得寺廟規模得到了很大發展。這是慧豐寺的第一次大的擴建,大約在康熙十九年。此時,正值大清朝四方安定,國力空前繁榮時期,科左中旗黃教也日益興旺,信徒民眾日漸增多。因此,朝廷命名該寺廟為極樂集福寺,又俗稱阿貴圖召。
該寺蘇克勤殿以誦唱黃教吉圖布經為主。吉圖布經是記述宗教起源和宗教事物、習俗發展演化的啟蒙經文。也許是端貞公主也背負柔化異族加強滿蒙間聯姻聯盟重要職責的緣故,蘇克勤殿所供奉的主神據說是唐太宗時期遠嫁吐蕃的文成公主像。
綱散殿地底下深挖暗道,用厚木板做頂棚。地下室內暗藏該寺歷代活佛高僧所蒐集收藏的密宗經卷、古玩珍寶。其中尤以金字刻板《甘珠爾經》和《丹珠爾經》為最珍貴。
與蒙古草原上各寺院都以精通某種經文或佛家技藝作為立廟之特點品牌一樣,極樂集福寺也是以精通吉圖布經而名聲遠揚。該寺第一任主持喇嘛納克布昭德巴就是從北京隆福寺請來的精通吉圖布經文的著名喇嘛。納克布昭德巴喇嘛圓寂後,固倫端貞長公主親自到北京求問,經張嘉活佛認定,多羅郡王奇塔特的一名後人為二世主持大喇嘛。康熙二十九年,二世主持大喇嘛圓寂。康熙四十八年,該寺尋找到大喇嘛的轉世靈童,還請到該寺,該喇嘛在雍正六年去世。雍正八年,該寺找到大喇嘛的轉世靈童並請到寺院,該喇嘛於乾隆九年去世。乾隆十一年,該寺又尋找到一名大喇嘛的轉世靈童請回寺廟,這名大喇嘛主持寺廟後便開始將本寺所有蒙文經書全部譯成藏文。嘉慶十三年第四代主持大喇嘛圓寂 康熙四十六年,多羅郡王奇塔特孫般第娶康熙皇帝養女純禧公主(其正式身份為康熙帝弟弟恭親王常寧之女,科左中旗人俗稱其為姑娘公主)時,為了供奉純禧公主所帶來的又一尊純金佛像,在極樂集福寺東邊一里地坡上又新建一處廟宇,取名為集福法輪寺,寺廟一切事物也由極樂集福寺大喇嘛管理。當地人以地理位置分別稱兩個寺為東寺和西寺,其不同點為西寺是多羅郡王的王廟,東寺則為多羅郡王的家廟。
沿著西寺(極樂集福寺)蘇克勤殿北牆排列眾多泥胎佛像,並在牆上畫了很多鮮艷生動的佛畫和佛事典故壁畫,西北角上畫有該寺建築全景圖畫。沿東西牆放置各五行一尺半高的方桌,每行五個桌子,每個桌子可容納並排坐20名喇嘛一起念經。
嘉慶十三年,第八代多羅郡王棟默特奏請朝廷祈求寺名。嘉慶皇帝批准極樂集福寺改為慧豐寺,並賜御書滿蒙漢藏四體文金字匾,同時賜嘉譜度牒。
四世主持大喇嘛圓寂後,為尋找第五代主持大喇嘛轉世靈童,慧豐寺派出請示團遠赴西藏布達拉宮,求問達賴喇嘛。達賴喇嘛的法旨“靈童已於乙巳年在慧豐寺東南方向轉世”。於是,慧豐寺遂從科左後旗布敦哈日根蘇木蘇布海哎勒請到靈童,迎回寺里。次年,慧豐寺又將靈童送到科右前旗的梵通寺(俗稱扎薩克圖旗葛根廟),拜該寺的喇嘛諾顏葛根為師,學習經文密宗和宗教禮儀。道光二十一年,慧豐寺五世主持大喇嘛修完學業回到寺里,在蘇克勤殿西側新建了拉桑殿(密宗殿),請來土默特左旗瑞迎寺主持大喇嘛阿拉坦西埒圖葛根講解佛家經文禪宗。道光二十五年又在東廟建了一處拉桑殿。
六世主持赴藏苦學12年
鹹豐元年,五世主持大喇嘛圓寂。當年,親王銜多羅郡王濟克木特郎布親自帶領大喇嘛、德木齊等十數人到西藏拉薩,祈求達賴、班禪指點。得到明確法旨後認定科左中旗額駙台吉齊穆德多布敦德勒格次子,三等台吉格溫普日賚的第六子為轉世靈童,其俗名為業喜鄂都囊。同治二年,5歲的靈童出家到慧豐寺。次年,慧豐寺送靈童到梵通寺喇嘛認諾顏呼圖克圖為師學習。而後,14歲的慧豐寺六世主持大喇嘛遠赴西藏,刻苦學習佛經密宗整整12年。因悟性極佳且用功刻苦,其佛學功底造詣達到了非常之高,25歲時獲得班禪賜予的“額爾德尼綽爾吉堪布”法號,26歲時修完學業回到科左中旗。
六世主持大喇嘛用五年時間把拉桑殿擴建為八十一間大殿。光緒十六年,六世主持大喇嘛鑄一尊兩丈高鍍金彌勒佛,供請在拉桑殿後面彌勒殿的蓮花座上。民國四年,六世主持大喇嘛又把東廟講經殿擴為九九八十一間大殿。
民國八年,為褒獎六世主持大喇嘛勤勉刻苦一心向佛,第十代多羅郡王納蘭格埒勒奏請旗扎薩克王爺那木吉勒色冷,以旗扎薩克名義修繕修復慧豐寺各大殿。其中蘇克勤殿往南擴建一間,屋頂也成為渾然一體的三波紋狀佛堂大殿。此外,又增加了鐘樓、鼓樓、浩日老殿等相關配套建築,在蘇克勤殿前院用水泥鋪修了跳查瑪舞的大圓場,又在寺廟東、西、北方外圍每方新建了七個母祭壇小殿,每個殿內恭請石頭浮雕刻畫的一位度母的神像,朝外端坐,寓意護廟護法。度母像前有平放的高桌子,供善男信女祭祀所用。從此,慧豐寺增大了近一倍,達到五華里周長,真正步入了“暮鼓晨鐘,鎮妖辟邪,經聲不斷,佛光普照”的內蒙古東部藏傳佛教大型廟宇的行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