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城市治堵工程的推進、綠色出行和低碳交通理念的倡導與發展,城市慢行交通(即步行和腳踏車交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在實際中大多城市現有的腳踏車道等慢行交通基礎設施設定科學性欠缺,使得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時選擇腳踏車的人數較少。為加快慢行交通的發展,提升慢行交通分擔率,如何合理地設定慢行交通中的隔離設施來改善慢行交通出行環境,在對道路資源少占用的基礎上,尋求機動車交通與非機動車交通的平衡點,顯得尤為重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慢行延誤
- 外文名:Chronic delay
- 用途:綠色發展
- 學科:交通運輸
- 優點:綠色無污染
- 用途:改善出行方式
簡介,慢行交通的可適性,
簡介
隨著城市治堵工程的推進、綠色出行和低碳交通理念的倡導與發展,城市慢行交通(即步行和腳踏車交通)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然而,在實際中大多城市現有的腳踏車道等慢行交通基礎設施設定科學性欠缺,使得城市居民日常出行時選擇腳踏車的人數較少
慢行交通的可適性
從慢行交通系統中物理隔離設施的適用條件入手,分四部分展開研究。第一部分,對慢行交通相關理論進行概述。首先介紹慢行交通的定義、特點及方式劃分,並根據研究需要,對慢行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腳踏車的交通流特性進行分析;然後,對慢行交通設施的界定、分類及存在問題進行了分析,提出設定機非隔離設施的必要性。第二部分,分析機動車對慢行交通的影響。首先,描述了機非混行路段上機動車對腳踏車的干擾行為,並將干擾方式細分為摩擦乾擾與阻滯干擾;然後重點分情況討論了不同干擾產生的原因、作用機理以及產生的後果;最後通過現場調查,選用速度和延誤兩個指標來將機動車對腳踏車干擾的因素進行量化分析。第三部分,研究慢行交通隔離設施的適用條件。首先運用VISSIM仿真軟體建立機非混行路段的仿真模型,以評價指標來檢驗仿真模型與實際情況的吻合度,通過調整參數設定來修正仿真模型;然後,根據研究需要,多次調整仿真參數(主要指機動車與腳踏車之間的主要干擾因素:車道寬度、總交通量、機動車與腳踏車的混合比例等),得到不同情況下路段的仿真運行數據;最後,根據VISSIM仿真結果,選擇臨界延誤作為機非隔離設施設定的標準,通過對路段延誤的變化規律研究,得到機動車和腳踏車相互干擾程度的突變點,對比分析不同車道寬度下設定機動車和腳踏車物理隔離設施的適用條件。第四部分,研究慢行交通(主要是針對腳踏車道)的最佳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