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慢對比
1979年6月,中國派一個訪問團去美國考察初級教育。回國後寫的報告中說美國學生,無論品德優劣、能力高低,無不
躊躇滿志;國小二年級的學生,大字也不識一斗,加減乘除還在掰著手指頭算,就整天奢談發明創造;重音、體、美,而輕數、理、化,課堂幾乎處於失控狀態,最甚者如逛街一般,在教室里搖來晃去。同年,作為互訪,美國也派了一個考察團來中國,也寫了一份報告:中國的小學生在上課時喜歡把手放在胸前,除非老師發問時舉右手,否則不輕易改變;中國學生有“家庭作業”,是學校作業在家庭的延續;中國把考試分數最高的學生稱為優秀的學生,一般會得到一張證書,其他人則沒有。相比較而言,美國和中國的教育有了快慢之分。然而,從1979年算起的30多年過程中,美國的“慢教育”共培養出數十位
諾貝爾獎獲得者,而中國的“快教育”至今還沒有哪一所學校培養出一名這樣的人才。
專家分析
王久辛認為,提倡“慢教育”就是提倡日常生活式的教育,提倡潤物細無聲的教育,要改變主要考知識為主要考見識,不要追求一節課里讓學生強制性地記憶多少東西,而是啟發他們的思維。具體執行層面,就應該用法律法規或者行政手段大規模縮減現在教材容量,尤其是縮減各種輔導材料,不然的話沒辦法慢下來,因為只有足夠快才能夠把滿滿一書包的東西在一個學期塞進孩子的腦袋,還必須通過反覆考試強化記憶。必須改革
高考在內的所有考試以考死知識為主的愚蠢方法。把考試內容改成考思維、考素養、考想像、考能力、考品質等等,讓死記硬背徹底沒市場,讓孩子們從學習做人開始學習文化知識。
社會共識
過多地把成人
世界里的東西強加給孩子,不僅剝奪了他們童年的快樂,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出來的孩子甚至可能在人格上存在缺陷。
近日,《重慶南開中學2015年寒假致家長的一封信》火了。這封信引用莊子“無用方為大用”的觀點來談孩子的教育和成長,提醒家長正確看待孩子的期末成績單,正確對待孩子的成長問題,“摒棄過度關注分數和結果,家長應該陪伴成長。”
為了不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在培養孩子方面也是“蠻拼的”,讓孩子三歲學舞蹈,四歲學鋼琴,五歲學繪畫……家長按照自己的價值取向,制定了孩子的成長路線,逼著孩子去承受很多成人世界裡的東西。這封信正是戳到了超前教育、速成教育等教育理念的痛處。
過多地把成人世界裡的東西強加給孩子,剝奪了他們童年的快樂,不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培養出來的孩子甚至可能在人格上存在缺陷。比如,受到廣泛關注的復旦大學投毒案,被告人林森浩曾在法庭上喊出:“我沒什麼價值觀。”一個國小一年級學生被問及:“你的夢想是什麼?”他一本正經地回答:“我將來想當官。”當問及是什麼樣的官時,他不假思索地說:“貪官!因為可以撈很多好處啊。”
功利化的教育或許能在短時間內提高成績和名次,但這種教育方式忽視了對孩子美好心靈的滋養,違背教育的規律,顯然不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法國哲學家盧梭曾說:“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了這個秩序,就會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實,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孩子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以及健全人格的培養是有一定規律可循的,也是需要時間的,倘若忽略了這些,教育的本質也就異化了。
可見,在應試教育屢受詬病的語境下,重新審視當下的教育理念尤為必要。為什麼很多人有知識與技術,卻沒有良知?為什麼那么多高學歷的人患有人類文明缺乏症、人文素養缺乏症、公民素養缺乏症?顯然,過於看重分數和名次,直接導致了人文教育的缺乏。人文教育對孩子的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它會在孩子的生活世界和心靈世界中架起一座有效交流的橋樑。但要讓他們成長為具有人文素養、人文關懷的人,需要足夠的時間和耐心。
在“慢生活”成為時尚的今天,我們也應讓“慢教育”成為新的教育價值觀念。而要讓慢教育沁入生活,成為社會共識,需要家長擁有一種慢慢地呵護、靜靜地等待的心態。著名作家龍應台在《孩子,你慢慢來》這本書中講述了一個賣花小男孩的故事:當這個五歲的小男孩笨拙地包紮一束玫瑰,一遍遍重來的時候,小男孩的老祖母說:“我願意等上一輩子的時間,讓他從從容容地把這個蝴蝶結紮好,用他五歲的手指。孩子,你慢慢來。”對於孩子的成長,我們不能著急,更無法代勞,我們能做的就是靜心等候,因為這是生命的過程。而父母們最應該做的就是和自己的孩子一起成長,享受這個生命的過程,這也是為了讓孩子科學健康地成長。
當前,鼓勵創新正在成為時代潮流,倡導“慢教育”對培育創新能力來說,也有著重要的激勵意義。創新人才的培養要從孩子抓起,這就需要打破應試教育的桎梏,擺脫分數和名次的束縛,培養孩子對知識的熱情、對自我成長的信心、對生命的珍視,以及更樂觀的生活態度。這樣,才能激發他們的創造力,成長為對社會、對國家更有用的創新型人才。這也就是“無用方為大用”的價值旨歸。
專家評價
“快跑者”的“慢教育”
“‘快
教育’反映了當下部分教師對課堂教學的價值取向,其中不乏追求‘速度’‘效率’的功利主義成分。”邱廣東經過反覆的思考與探索,提出了“慢教育”,倡導教學要把握“慢”要義、追求“真”效益。簡單講,就是在課堂中“有意”拉長過程,把握好“快”與“慢”的分寸,“快”到事半功倍,“慢”到恰如其分,快慢張弛有度。
邱廣東一直堅信,教師站得越高,學生才會走得越遠。“發展是教師永恆的主題。以前我關注的是‘怎么教’,如今我在探尋‘教什麼’。我覺得教師應該引導學生主動放慢節奏、拉長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樂趣,在‘慢’中體驗教學思維的精巧、領悟教學思想的精深、欣賞文化的美妙。”邱廣東說。
為了實現“慢教育”這個想法,邱廣東堅持在個人專業化發展的苦旅上潛心探索、用心感悟教育教學規律,先後主持多項省級課題研究,多篇論文在《中學數學教學參考》《中國數學教育》等國家級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發表。此外,他還是教育部審定義務教育教科書《新時代
數學》(數學教材)編寫組主要成員……
為了實現“慢教育”這個想法,邱廣東認真學習學校管理理論,運用民主管理理念,制定了更為人性化的規章制度,充分調動每個教師的積極性,使校園充滿生機活力。他倡導教學要寓教於樂,全體師生要快樂學習、快樂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