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慢性結腸炎的病因複雜,最常見的病因是非特異性結腸炎,如腸易激綜合徵、炎症性腸病、腸菌群失調、小腸吸收不良等。一般認為和感染、免疫遺傳、環境、食物過敏、防禦功能障礙及精神因素有關。
1.過敏因素
過敏性病變,受個體差異影響。主要是腸道性過敏,偶爾也累及皮膚。有些人對魚類、蝦、蟹、牛乳等高蛋白食物產生過敏,這些異體蛋白進入人體產生大量的組胺物質,引發過敏性反應。過敏性反應,是受致敏物質刺激,自身免疫引起的反應,激發大量免疫細胞凝聚、均集結在消化道黏膜表面,從而引起黏膜表面水腫、充血及滲液等炎症發生。
2.感染因素
一般認為都與感染有關,每當發病時,使用抗生素都能有不同程度控制病情和治療的效果,說明該病有致病菌的作用。
3.濫用抗生素
濫用抗生素,導致腸道菌群失調,或出現耐抗生素菌株而引起的腸炎。
臨床表現
1.慢性腹瀉
腹瀉程度輕重不一,輕者每日排便3~4次,或腹瀉便秘交替出現;重者可每1~2小時一次。部分患者可有夜間腹瀉和(或)餐後腹瀉。直腸嚴重受累時,可出現里急後重感。糞質多呈糊狀,混有大量黏液,甚至帶膿血。
2.反覆腹痛
腹痛多為慢性,時輕時重,有時腹痛先於腹瀉,有時伴有發熱、噁心、腹脹、食慾減退等症狀,腹痛可為臍周或左下腹。
3.其他表現
偶爾表現為關節炎,虹膜睫狀體炎,肝功能障礙和皮膚病變。由於長期發作,患者往往表現為體重減輕和面色蒼白,在疾病活動期腹部檢查時結腸部位常有觸痛。可能有急腹症徵象伴發熱和腸鳴音減少的現象,在急性發作或暴髮型病例中尤為明顯。
檢查
1.纖維結腸鏡檢
診斷上主要依靠結腸鏡檢,因為90%~95%患者直腸和乙狀結腸受累。鏡檢中早期病變可見腸黏膜有多發性糜爛或淺表性潰瘍,可看到充血、水腫的黏膜,脆而易出血。在進展性病例中可看到潰瘍,周圍有隆起的肉芽組織和水腫的黏膜,貌似息肉樣,或可稱為假息肉形成。在慢性進展性病例中直腸和乙狀結腸腔可明顯縮小,為明確病變範圍,目前常用結腸鏡作全結腸檢查,同時作多處活組織檢查以便與克羅恩病性結腸炎鑑別,組織活檢病理診斷是慢性結腸炎的“金標準”。
2.氣鋇灌腸雙重對比造影
在鋇灌造影中可見到結腸袋消失,腸壁不規則,假息肉形成以及腸腔變細、僵直。有腹部徵象的病例忌作鋇劑灌腸檢查,而應作腹部X線平片檢查,觀察有無中毒性巨結腸、結腸擴張以及膈下游離氣體徵象。
3.糞便檢查
大便常規見紅、白細胞及少量膿細胞,檢測糞毒素,並進行需氧菌和厭氧菌的培養,便培養無痢疾桿菌及阿米巴原蟲,若能找到致病菌,是慢性結腸炎診斷的重要依據之一。
4.血液生化檢查
可見電解質紊亂,常有低鉀、低鈉及低蛋白血症,血清蛋白可低於30g/L,白細胞計數可高達2萬以上,且以中性細胞為主。
治療
(一)治療原則
積極尋找致病原因,保護胃黏膜、對抗病原體、消除腸毒素、改善症狀、對症治療、防治復發。慢性期以保守治療為主,爆發型或內科治療效果不佳的病例可採取外科手術治療。
(二)中醫辨證論治
1.毒熱熾盛、清濁不分
濕熱較重,調治失宜,濕熱蘊毒,阻滯中焦,清濁不分,泄瀉無度,毒熱入於營血,證見高熱、煩渴、尿短赤、傾瀉暴注或蛋花樣稀便,舌質紅,脈弦數或細數。治宜燥濕清熱、升清止痢。方用葛根芩連湯加減。
2.熱盛陰耗、清濁不分
因患者素體陰虛,或於產後、術後氣血兩傷,濕熱毒邪久羈,陰血耗傷。又因大瀉之後多亡陰,致使陰虛之體日衰、毒熱之像日著,正虛而邪實,病情危篤。下午潮熱,口乾欲飲或不欲飲食,顴紅,五心煩熱,尿短赤,舌質紅,脈數。治宜養陰透熱。方用青蒿鱉甲湯加減。
3.脾虛濕盛,清濁不分
素體脾虛,濕困氣阻,脾虛濕盛,清濁不分。神疲懶言,食少納呆,口渴不欲飲,腹瀉,稀便頻作,舌苔白,脈沉細。治宜益氣健脾、滲濕止瀉。方用參苓白朮丸加減。
4.脾腎虛衰、陽虛欲脫
因傾瀉無度,多必亡陰,陰竭則無陽依附,致使陰竭陽脫。形寒肢冷,四肢消瘦,四肢逆冷,畏寒,腹脹腹腫,脈微欲絕。治宜溫中祛寒,回陽救逆。方用四逆湯和四神湯加減。
(三)西醫治療
1.內科治療
(1)臥床休息和全身支持治療 包括液體和電解質平衡,尤其是鉀的補充,低血鉀者應予糾正。同時要注意蛋白質、複方胺基酸、水溶性維生素的補充,改善全身營養狀況,必要時應給予全胃腸道外營養支持,有貧血者可予輸血,胃腸道攝入時應儘量避免牛奶和乳製品。
(2)病因治療 ①抗感染藥:根據細菌培養及細菌藥敏試驗,選用針對致病菌的抗感染藥物,如氟哌酸膠囊、環丙沙星、甲硝唑、柳氮磺胺吡啶水楊酸製劑(艾迪莎、美沙拉嗪)等,或抗生素保留灌腸,如複方諾氟沙星灌腸液。②皮質類固醇:常用藥為強的松或地塞米松,但目前並不認為長期激素維持可防止復發。
(3)對症治療 ①胃腸解痙藥,如阿托品、普魯本辛、硝苯地平等;②止瀉藥,如複方樟腦酊、思密達、洛哌丁胺等;③腸道菌群調節藥,如雙歧桿菌活菌製劑、雙歧三聯活菌製劑、乳酸桿菌等;④增加胃腸蠕動藥,如嗎丁啉、西沙比利等;⑤緩解便秘藥,如口服果導片、外用石蠟油、開塞露等。
2.外科治療
有20%~30%重症慢性結腸炎患者最終需進行手術治療
(1)手術指征 需立即進行手術的指征有:①大量、難以控制的出血;②中毒性巨結腸伴臨近或明確的穿孔,或中毒性巨結腸經幾小時治療無效者;③暴發性急性慢性結腸炎經類固醇激素治療4~5小時,症狀沒有改善者;④由於狹窄引致梗阻的患者;⑤懷疑或證實有結腸癌的患者;⑥難治性慢性結腸炎反覆發作惡化,慢性症狀持續,營養不良,虛弱,不能工作,不能參加正常社會活動和性生活者;⑦當類固醇激素劑量減少後疾病立即惡化,以致幾個月甚至幾年不能停止激素治療者;⑧兒童患慢性結腸炎而影響其生長發育時;⑨嚴重的結腸外表現如關節炎,壞疽性膿皮病、或膽肝疾病等,手術可能對其有作用。
(2)手術選擇 目前慢性結腸炎有四種手術可供選用。①結直腸全切除、迴腸造口術;②結腸全切除、回直腸吻合術;③控制性迴腸造口術;④結直腸全切除、迴腸袋肛管吻合術。
預後
1.本病遷延日久,不易根治,平時用藥可以緩解症狀,平時注意禁辛辣、飲酒、生冷油膩食物。
2.用藥難以控制,或者併發症較多,應考慮手術治療。
3.務必堅持治療,直到腸鏡報告正常,否則易復發。
預防
1.注意勞逸結合,不可太過勞累,保持良好睡眠;暴髮型、急性發作和嚴重慢性型患者,應臥床休息。
2.注意衣著,保持冷暖適宜;適當進行體育鍛鍊以增強體質。
3.一般應進食相對清淡、柔軟、易消化、富有營養和足夠熱量的食物。宜少量多餐,補充多種維生素。勿食生、冷、高脂肪油膩及多纖維素的食物。
4.注意食品衛生,避免腸道感染誘發或加重本病。忌菸酒、辛辣食品、牛奶和乳製品。
5.平時要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刺激,解除各種精神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