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炎性疼痛的突觸發育機制

《慢性炎性疼痛的突觸發育機制》是依託蘭州大學,由索占偉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慢性炎性疼痛的突觸發育機制
  • 依託單位:蘭州大學
  • 項目負責人:索占偉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個體出生後的早期,突觸大量表達包含NR2B亞基的NMDA受體(簡稱NR2B);而隨著突觸的發育,包含NR2A亞基的NMDA受體(簡稱NR2A)會不斷進入突觸、並替代NR2B。這種NMDA受體的亞基轉換,影響著突觸成熟、突觸可塑性以及學習記憶等過程,被認為是突觸發育的關鍵性事件。在脊髓背角,NR2B在突觸中的大量表達,也是組織損傷早期炎性疼痛形成的關鍵步驟。但申請者的預實驗,深入追蹤NMDA受體的長時程變化,意外發現:到炎性疼痛後期,NR2A又會不斷向突觸輸送、以替代NR2B,完成一次病理狀態下的亞基轉換,提示:組織損傷也會借用突觸的發育機制,持續慢性疼痛狀態。基於此,申請者假設: NR2A向突觸輸送、以替代NR2B,參與炎性疼痛的後期維持。本項目的目標,在於深入研究脊髓NMDA受體亞基轉換的分子機制及其與後期炎性疼痛的關係;深入探討阻斷NR2A的突觸輸送對後期炎性疼痛的抑制作用

結題摘要

個體出生後的早期,突觸大量表達“包含GluN2B亞基的NMDA受體”(簡稱GluN2B);隨著突觸的發育,“包含GluN2A亞基的NMDA受體”(簡稱GluN2A)不斷進入突觸,並替代GluN2B。這種NMDA受體的亞基重構深刻影響著突觸成熟、突觸可塑性和學習記憶等過程。本項目以CFA(Complete Freund’s Adjuvant)炎性動物為模型,觀察了在慢性炎性疼痛的不同“發育” 階段,脊髓背角GluN2B和GluN2A突觸表達的動態變化以及早期興奮性突觸傳遞的變化。結果證實:在慢性炎性疼痛的“發育”過程中,也“重現”這種與突觸發育及其相似的NMDA受體的亞基重構現象。在外周組織損傷早期,脊髓背角神經元中GluN2B大量進入突觸,參與了痛覺超敏的形成和早期維持。特異性抑制GluN2B受體可有效緩解早期疼痛症狀。而隨著慢性炎性疼痛的不斷“發育”,大量GluN2A逐漸進入突觸,並替代GluN2B,從而在疼痛的後期維持中發揮主導作用。因此,抑制GluN2B受體不再有效緩解晚期疼痛症狀。進一步的研究發現,在炎性疼痛早期,SAP102對GluN2B受體突觸輸送發揮重要作用,SAP102的SH3功能域的模擬多肽可顯著降低炎性動物的NMDAR-EPSCs幅值。而在慢性炎性疼痛晚期,在NR2A突觸表達逐漸升高的同時,PSD-95的合成也同步升高,提示了在疼痛晚期PSD-95攜帶GluN2A受體進入突觸,實現GluN2A受體對突觸GluN2B受體的替代,從而參與了慢性炎性疼痛的後期維持。本項目取得的這些成果不僅豐富了慢性炎性疼痛的中樞機制,而且可為慢性病理性疼痛不同階段治療方略的選擇提供理論指導。在本項目的支持下,取得的部分結果發表SCI論文(影響因子6.1)1篇,培養碩士研究生3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