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急性喉炎反覆發作或未經充分聲帶休息,病情遷延不愈,逐漸演變成慢性喉炎。
2.用聲過度、發聲不當、慢性咳嗽使候內肌慢性疲勞,聲韌帶膠原纖維纖維斷裂,黏膜下血管充血、出血、液體滲出增加,形成喉部慢性炎症,常見於教師、演員、歌唱家及強噪聲環境工作者等。長期持續高聲講話,過高、過長時間的演唱均可導致本病。
3.鄰近器官的感染,刺激喉部黏膜形成慢性喉炎。鼻、鼻竇、咽部、氣管、支氣管、肺等器官的感染是產生慢性喉炎的重要原因之一,其機制為:①由於呼吸道黏膜互相延續,上述各處的炎症直接向喉部蔓延;②鼻塞:經常用口呼吸,致使喉部黏膜過度乾燥;③炎性分泌物進入喉部,直接刺激喉部黏膜引起慢性炎症;④上述各處的病變,常使發聲的共鳴作用發生障礙,易致發聲不當並增加喉肌的疲勞。
4.外源性刺激性因素引起,周圍溫度過高的環境、空氣中的粉塵、環境中有害氣體、菸酒過度引起慢性喉炎。
5.作為敏感器官,喉對身體內環境的改變極為敏感。性激素水平的改變、甲狀腺功能低下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如心、腎疾病,糖尿病,風濕病等)使血管舒縮功能發生紊亂,喉部長期淤血,可繼發慢性喉炎。
6.胃食管反流或喉咽反流(詳見喉咽反流):胃液由於胃食管反流直接損傷喉部黏膜或通過神經反射引起喉部黏膜及黏膜下的慢性炎症。
7.過敏:特定的食物、氣體或藥物可引起特異性體質患者喉腔長期慢性黏膜水腫,造成慢性喉炎。
臨床表現
1.聲嘶
聲音嘶啞是最主要的症狀。初起為間歇性。如累及環杓關節,則晨起或聲帶休息較久後聲嘶反而顯著,但一般認為用嗓越多則聲嘶越重,繼之聲嘶逐漸變為持續性。完全失聲者很少見。
2.喉部分泌物增加
常感覺有痰液粘附,每當說話,需清嗓或咳嗽以清除黏稠痰液。
3.喉部常有不適感
如刺痛、燒灼感、異物感、乾燥感等。患者借咳嗽以求暫時減輕喉部不適感覺,這種咳嗽常為無分泌物的乾咳,是慢性喉炎的一個特有症狀。
4.萎縮性喉炎
可有痙攣性咳嗽,結痂為引起痙攣性咳嗽之原因,故常有痂塊或黏稠分泌物隨咳嗽排出,有時其中帶有少量血液。
檢查
喉鏡檢查:廣義的慢性喉炎,通過喉鏡檢查,按病變的程度可以分為以下5種類型:
1.慢性單純性喉炎
喉黏膜瀰漫性充血、水腫。聲帶失去原有的珠白色,呈粉紅色,邊緣變鈍。黏膜表面可見有黏液附著,常在聲門間連成黏液絲。
2.慢性肥厚性喉炎
慢性肥厚性喉炎在組織學上的主要改變是上皮的增生和變性,上皮下層常有廣泛的慢性炎症細胞浸潤。喉黏膜廣泛肥厚,呈慢性充血狀,一般呈對稱性,以杓間區黏膜較明顯。聲帶明顯肥厚,向中線靠攏時有縫隙,呈閉合不全狀。室帶常受累變肥厚而遮蓋部分聲帶。杓會厭襞亦可較正常增厚。
3.喉厚皮病
本病與咽喉反流相關。喉腔後部結構廣泛對稱性增厚,前聯合增厚的組織為白色或灰白色,質地較硬,突入喉腔。喉厚皮病是大多是在慢性肥厚性喉炎的基礎上出現的,是一種癌前病變,具有惡變傾向。
4.萎縮性喉炎
多繼發於萎縮性鼻炎及萎縮性咽炎。喉黏膜萎縮,表現為喉黏膜乾燥、變薄而發亮。杓間區、聲門下常有白色、黃綠色或黑褐色乾痂,如將乾痂咳清,可見黏膜表面有少量滲血,聲帶變薄,其張力減弱。
5.任克水腫
近年來也有學者因該病的一些獨特表現,而將其作為單獨的一種疾病從慢性喉炎的分類中劃分出來。任克水腫腫脹部位主要位於任克層,即聲帶的固有層淺層,表現為雙側聲帶全程對稱性、瀰漫性水腫,雙側聲帶形如魚腹狀或長水泡狀改變。本病與吸菸關係密切,多見於40歲以上的吸菸者,女性更為常見。
診斷
根據患者的聲音嘶啞、喉部分泌物增加、喉部不適感3個月以上的病史,結合間接喉鏡、直接喉鏡、纖維喉鏡或者電子喉鏡下見聲帶慢性充血腫脹、黏膜增厚或黏膜萎縮附有痂皮,可初步診斷為慢性喉炎。
鑑別診斷
1.聲帶良性病變
各種聲帶良性病變如聲帶小結、聲帶息肉、聲帶黏膜下囊腫、黏膜下血腫、接觸性潰瘍及肉芽腫、血管瘤、神經纖維瘤、澱粉樣變、脂肪瘤、軟骨瘤等。上述聲帶良性病變也可臨床表現為聲嘶,伴有用聲後聲嘶加重、喉部不適感及喉痛,聲嘶病史較長,病程通常超過3個月,行間接喉鏡、纖維喉鏡或電子喉鏡檢查可見相應的聲帶病變,結合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2.喉癌前病變
喉癌前病變是指一類比正常喉黏膜更易發生癌變(但非必然)的疾病,包括喉白斑病、成人喉乳頭狀瘤、喉角化症、喉厚皮病及部分慢性喉炎伴上皮不典型增生者等。喉癌前病變通常病程較長,症狀可逐漸加重,間接喉鏡、直接喉鏡或纖維喉鏡檢查可見相應喉部病變,結合病理檢查,可明確診斷。
喉白斑病是指喉黏膜上的片狀角化增生性病變,多見於聲帶。可能與吸菸、用聲不當、慢性炎性刺激或維生素缺乏相關。主要病理學變化是喉黏膜上皮增生伴有不全形化,黏膜下組織有輕度增生。主要症狀是聲嘶,喉鏡下見聲帶表面或前邊緣的前、中三分之一處有表面平整的白色斑片狀隆起,範圍局限,不易去除,聲帶運動良好。
成人喉乳頭狀瘤發病原因尚不明確,可能和人乳頭狀瘤病毒感染相關。喉乳頭狀瘤是來自喉上皮組織的腫瘤,由多層鱗狀上皮及其下的結締組織向表面呈乳頭狀突出增長,成人易單發於一側聲帶邊緣或聲帶,較易惡變。臨床表現為聲嘶,晚期也可出現呼吸困難,查體見喉部新生物,其外表粗糙,呈淡紅色。
3.喉部惡性腫瘤
喉部惡性腫瘤包括喉鱗狀細胞癌、腺癌、基底細胞癌、低分化癌、淋巴瘤等,其中以喉鱗狀細胞癌(喉癌)最為常見。喉惡性腫瘤在發病初期也表現為聲嘶、喉部不適感,查體可見喉部新生物,還應行病理學檢查進一步明確診斷。
聲門型喉癌的早期主要症狀主要為聲嘶,隨著病情發展,可出現喉異物感、咳嗽、吞咽困難、頸部淋巴結轉移等。查體可見喉部新生物,表面不光滑,隨著病情的進展可影響聲帶運動。通過CT及磁共振檢查,能夠確定喉癌侵犯周圍組織器管的情況及轉移情況。通過超聲及影像學檢查,可觀察轉移淋巴結及與周圍組織的關係。可以通過病理檢查明確診斷。
4.聲帶運動障礙
正常狀態下,包括聲帶在內的喉部肌肉由喉部神經支配,聲帶可根據不同的喉生理需要而處於不同的位置。當出現支配聲帶的運動神經發生麻痹、喉肌病變、環杓關節炎或環杓關節脫位時,聲帶運動能力將不同程度受限,聲帶將同時發生變位,表現為聲嘶。單側聲帶麻痹時,間接喉鏡、纖維喉鏡或電子喉鏡檢查可見發生病變的聲帶運動障礙,吸氣時聲帶不能外展,而健側聲帶外展正常,發聲時聲門仍能閉合;雙側聲帶麻痹時雙側聲帶運動受限,出現嚴重呼吸困難。根據患者的病史及查體表現可初步明確診斷。
5.喉結核
喉結核的致病菌為結核桿菌,原發性的喉結核少見,多由開放性肺結核經下呼吸道播散而來。主要症狀為聲嘶,逐漸加重,常伴有喉痛,吞咽時加重,間接喉鏡、纖維喉鏡或電子喉鏡檢查可見喉部黏膜蒼白,杓間區或一側聲帶局限性充血,可出現呈蟲蛀狀的潰瘍,邊緣不整齊,底部有肉芽增生,會厭及杓會厭襞可水腫,增厚,病變若累及環杓關節可導致聲帶固定。通過痰液檢查(找抗酸桿菌)、胸部X線正側位片及活體組織檢查可明確診斷。
6.其他
其他疾病在喉部的表現:如在類風濕患者中,由於自身免疫性疾病,在喉部表現為聲帶中部黏膜下呈竹節外觀的結節;在甲狀腺功能低下的患者中,由於血管舒縮功能發生紊亂,喉部長期淤血,可繼發慢性喉炎。
治療
1.去除致病因素
去除病因為治療慢性喉炎的關鍵。應積極治療鼻腔、鼻竇、口腔、咽腔病灶,全身性疾病須予治療;清除職業性致病因子,加強勞動保護;儘量避免接觸導致慢性過敏性咽炎的致敏原;戒除不良嗜好(如菸酒過度),養成良好的衛生習慣;進行適當體育鍛鍊、增強體質,保持健康和有規律的作息、保持良好的心態從而提高自身整體免疫力。
2.避免長期過度用聲
發聲休息為重要治療方法,絕對休息不語最好。若系發聲不當引起者,炎症控制後須進行正確的發聲方法訓練。
3.藥物治療
對萎縮性喉炎患者,可套用有輕微的刺激腺體分泌增多作用的含碘喉片和口服維生素類藥物。
4.局部含片、霧化吸入
局部含片、霧化吸入可以緩解喉部不適症狀。
5.嗓音治療
通過系統、科學的發聲訓練方法,糾正不正確的發聲習慣和方法,減少發音時雙側聲帶之間的摩擦來達到逐漸改善甚至治癒慢性喉炎的目的。
6.手術治療
對於慢性喉炎伴黏膜的不典型增生、喉厚皮病等癌前病變者,具有惡變傾向,如果病因治療無效,可以考慮採用手術治療。對聲帶水腫和過度肥厚者,可在手術顯微鏡或內鏡下用冷刀、雷射或等離子切除病變黏膜。聲帶雙側病變應予以分期切除,可防止出現喉粘連。[1-2]
預防
1.儘量避免急性喉炎反覆發作。
2.避免用聲過度、發聲不當。
3.積極治療鄰近器官(鼻、鼻竇、咽部、氣管)的感染,減少甚至去除刺激喉部黏膜。
4.減少胃食管反流:避免食用促進胃酸分泌的食物,如朱古力,辛辣刺激的食物等來減少喉部反流情況以減少對喉部黏膜的刺激;睡前3~4小時控制進食進水量。在慢性喉炎的一般處理基礎上可用胃酸抑制劑及胃黏膜保護劑配合治療,同時積極治療胃部疾患。
5.避免周圍溫度過高的環境、空氣中的粉塵、環境中有害氣體、菸酒過度等對喉部的刺激。
6.積極治療全身疾病,譬如過敏性疾病、類風濕等。
參考資料
1.CummingsCW,FredericksonJM,HarkerLA.Otolaryngology-HeadAndNeckSurgery.3rdedition.USA:Mosby-YearBook,1999.
2.黃選兆,汪吉寶,孔維佳.實用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學.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