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拉諾

慕拉諾

慕拉諾是位於義大利東北邊威尼斯外海的一群小島,小島間或者以橋相連,或者以舟楫相通。島上的人主要以玻璃製作為主,有成百上千的玻璃工坊,世界玻璃製造的重鎮。所謂的威尼斯玻璃(Venetian glass)其實指的就是慕拉諾水晶玻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慕拉諾
  • 斯玻璃:慕拉諾水晶玻璃
  • 小島間:以舟楫相通
  • 位於:義大利東北邊威尼斯
慕拉諾玻璃,玻璃製作歷史,第一次高峰,第二次高峰,第三次高峰,

慕拉諾玻璃

當今世界以製作玻璃產品為主的地區分別是:北歐國家、捷克義大利美國。在這些地區或國家裡,義大利慕拉諾扮演的角色格外重要,整個慕拉諾玻璃製作的歷史就像是一個引人入勝的傳奇故事。

玻璃製作歷史

根據文獻記載,慕拉諾玻璃製作的歷史起碼可推到一千多年前。但真正邁入成熟時期則是在十三世紀。

第一次高峰

幕拉諾的水晶傳奇在十三世紀時達到第一個高峰。從當時留下來的作品來看,當時玻璃製作的技術已經相當成熟。
工匠不僅製造日常生活所需的器皿,一些工具裝飾性質的玻璃馬賽克、大型雕塑及模仿珠寶的作品也紛紛出現;更可能令現代人訝異的是,當時製作出來的玻璃珠,被當作貨幣來使用,是威尼斯商人和非洲人及亞洲人貿易時的通貨。慕拉諾玻璃工藝的巧奪天工,被威尼斯政府當作是國寶,製作的技術也被視為“國家機密”;凡有工匠膽敢將這個機密 給外邦人的,其命運必然是一死。也由於製作玻璃技術的顛峰造極。慕拉諾製作玻璃的師傅也沒有今天的師傅來的自由,他們不得任意遷徙,沒有經過政府批准而擅自離開慕拉諾的也會遭到重刑伺候。
十三世紀時成熟的不僅是玻璃製作的技術,製作玻璃的工具也已定型。一直到今天慕拉諾島上的師傅有時還沿用他們祖先在十三世紀發展出來的工具。此外,玻璃業的行會也在當時成立,舉凡工坊主人,師傅和學徒的權利及義務都有詳盡的規定。
在慕拉諾的傳統中,玻璃工坊中的師傅扮演著最重要的角色,在中世紀的封建社會中,師傅和工坊主人的社會階級同屬一類,雙方往往有親屬關係。
由於義大利人家庭關係密切,有安土重遷的觀念,十三世紀以來,玻璃製作家庭的後裔子嗣有很多仍定居在慕拉諾。
從十三世紀以來,慕拉諾就沒有教授玻璃技藝的學校,玻璃製作的技藝傳授,向來是靠著傳統的口耳相傳。假如一個人要從事這一行,他在十幾歲(有時是十一、二歲)時,就要到工坊當學徒,協助師傅;只有當大夥休息停工時,學徒才有機會在熔爐邊自己摸索。有人說整個的慕拉諾其實就是一個大學校。

第二次高峰

慕拉諾玻璃製作的第二個高峰在十五世紀中葉時出現。發動點是大師Angelo Barovier發明的水晶玻璃(crystal);水晶玻璃的成分是鈉,而不是後來波希米亞所有的鉀或英國人用的鉛。水晶的出現不僅讓玻璃製品變得更玲瓏剔透、光亮鑒人,也可以讓師傅有更多的時間來處理比較不容易冷卻的玻璃素材,因而可以做出更精緻複雜的成品。除了水晶玻璃外,其他各式各樣材質的玻璃素材也如雨後春筍般的出現,各有特性的不同玻璃素材,使得師傅在擺布玻璃時,有更大的揮灑空間,這個時期的主要製品以高腳玻璃杯、宗教儀式中所用的聖杯和各式器皿瓶罐為主;這些作品的外表在師傅的巧思下,無不令人讚嘆!
十六世紀的慕拉諾在玻璃製作的技術上則大有收穫。在十五世紀以前,玻璃製作的許多技術緣起於金工。但在十六世紀國中葉時。慕拉諾師傅匠心獨運的研發出許多新的技術。其中一項新技術“filigrana”是用看起來像蕾絲般的細紋路來裝飾玻璃製品,複雜而超乎常人想像的圖案增加了玻璃製品的美觀和複雜程度;另外一項技術,是在制品中將尚未凝固完全的熱玻璃浸泡在冷水中,使玻璃表面產生破裂效果,增加玻璃作品的變化和表達能力。雕刻技術大量而廣泛的運用也從這個時期開始。凡此種種,都能豐富慕拉諾的傳統,讓慕拉諾的玻璃作品愈能凸顯它們的精緻和高雅。
十七、十八世紀,慕拉諾站在原有的基礎上繼續邁進。各式透明或不透明的玻璃原料被開發出來,師傅的巧思不斷,外加受到巴洛克式藝術風潮(Baroque),洛可可式藝術流行(Rococo)及波西米亞玻璃雕塑技巧的影響,慕拉諾的玻璃製作趨向於富麗堂皇和花巧變幻,與原來注重線條和優雅精緻的風格有所不同,這可以從水晶燈飾的製作看出一二。
慕拉諾的噩夢在1779年降臨。那年威尼斯共和國(The Venetian Republic)崩潰,法國勢力入侵;政治和軍事的變動,使得威尼斯百業蕭條,整個慕拉諾自不能倖免,玻璃傳統的存亡危在旦夕。十九世紀初葉的慕拉諾,可以說是處在風燭殘年的情況下,玻璃製作的技術不進反退,作品也乏善可陳。這種令人沮喪的情形一直延續到十九世紀的中葉,十九世紀中葉,政治狀況稍微穩定,慕拉諾的玻璃業再次萌芽滋生,有製作玻璃的傳統家庭如:Barovier,Ferro.Seguso和Tosod等等重新站起。
他們立意恢復慕拉諾的傳統,拾回老祖宗的原有技藝,是他們努力的重點。除此之外,Vincenzo Moretti 重新發現了古羅馬人製作玻璃馬賽克的技術,並將這技藝發揚光大,運用現在現代造型的作品上,對這個時期的玻璃製作風格有很大影響。

第三次高峰

慕拉諾的第三次高峰起始於二十世紀的中葉。在慕拉諾的傳統中,師傅原來扮演作軸心的角色,但Vittorio Zecchin 的出現更動了這個傳統,Zecchin本人不是師傅出身,他是畫家設計師,由他開展出來的玻璃製作流程是:設計家先設計藍圖,然後交由師傅完成。在這個製作過程中,設計師不一定會在場,所以師傅仍有相當大的空間來決定作品最後的風貌。Zecchin 帶給慕拉諾的不僅是做作流程和概念的轉變,更是製作風格的更改;在他的影響下,慕拉諾的傳統有復古的傾向,力求簡樸雅致的風格是當時作品的特色。這個時期玻璃製作的人才輩出,有名的有Carlo Scarpa, Ercole Barovier, Napoleone Martinuzzi, Flavio Poli。
在Zecchin 之後,給慕拉諾在注活水的是Egidio costantini。Costantini 在50年代做的是積極撮合藝術家和慕拉諾師傅之間的合作;這個工作由Zecchin 承先,但發揚光大的卻是Costantini。在Costantini努力經營下,國際著名的藝術家紛紛跨刀,涉入玻璃藝術的工作。原來,玻璃業一行的工藝成分較濃,傳統上藝術家不會以玻璃當作藝術表達的媒介,但在Costantini向藝術家借東風的努力下,玻璃技藝卻獲得了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發展。當時跨刀涉入玻璃設計工作的藝術家有:畢卡索、英國雕塑大師摩爾(Henry Moore),立體派創作大師布拉克(Georges Braque)、賈圖(Jean Cocteau)、夏卡爾(M.Chagall)、恩司特(Max Ernst)等人。一般而言,這些藝術家提出構想和藍圖,然後交由慕拉諾的工坊來完成,藝術家本人並不親自到工坊中和師傅溝通。如此的合作模式雖然給慕拉諾傳統帶來新的契機,但也有他的缺點。他的缺點在於:藝術家們對玻璃材質的掌握並不地道,所以他們苦心設計出來的圖樣,慕拉諾的師傅未必能夠做得出來;在藝術家不在場的情況下,師傅只好依自己的意思來處理藝術家的構想了!
針對上述製作過程的缺失,現在比較流行的方式則是藝術家或設計家到現場去和師傅當面交換意見,Adriano Berengo就是如此創作之下的翹楚。自藝術設計家和師傅合作以來,慕拉諾師傅從當中獲益最大,他們一方面可以獲得藝術家的刺激——有些藝術家對玻璃一無所知——另一方面也可嘗試傳統工藝的各種可能發展。在主導權易手很短的一段時間後,慕拉諾師傅以他們的聰慧,重新取得挑大樑子的位子;Archimede Seguso 和Alfredo Barbini先啟其端,Lino Tagliapietra續承其後。近十幾年來,慕拉諾的光榮傳統隨著經濟的蓬勃又日趨興盛的跡象。慕拉諾師傅們在美國玻璃藝術家的力邀之下,也紛紛從慕拉諾走了出來,將他們的技藝傳播到新大陸。美國近年來的玻璃藝術大師屈胡立(Dale Chihuily)對慕拉諾師傅的手藝就推崇不已,認為美國玻璃藝術的突飛猛進要部分歸功於慕拉諾的絕技。
在可預見的將來,慕拉諾的傳奇還會繼續下去。這么一個從而之地,有這么豐富的歷史傳統,還能日新又新的不斷突破。脫胎還骨但又不失本色的慕拉諾是工藝界的奇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