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慧芸

慕慧芸,環縣八珠中學教師,本科文憑,文秘專業,中共黨員,1998年參加工作,歷年擔任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並負責文科教研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慕慧芸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學位/學歷:本科
  • 專業方向:文秘專業
  • 職務:語文教學及班主任
  • 主要成就:2009年獲縣級優質課一等獎,2010年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
人物簡介
慕慧芸,環縣八珠中學教師,本科文憑,文秘專業,中共黨員,1998年參加工作,歷年擔任語文教學及班主任工作,並負責文科教研活動。
從教15年來,她始終把“教書育人,為人師表”作為工作的準則,深信自己乾的是天底下最光輝的事業。多年來,從她的眼下、手下走出去的學生已在各行各業正幹得如日中天。而她依然以三尺講台為陣地,踐行著她的人生使命。看著自己的學生奮鬥的背影,幸福的喜悅,成功的快樂,她從心底里洋溢著比學生更勝一籌的滿足感。她深信自己十五年前的選擇是正確的,說實話,在工作、生活、學習中,也曾聽到有人對教育行道和教師一職的貶斥,她也曾為自己的職業辯駁過。但後來,隨著年齡的增長和工作的順手以及弟子的輝煌前程,她再也用不著與蔑視教育行業的人爭辯,因為事實勝於雄辯。她說:“老師是高尚清廉的代名詞,是兩袖清風的自白書,老師一生只求弟子滿天下,只求為人民交滿意的答卷,要受得起“老師”的稱呼。”她又說:“老師是‘德高身正’的闡釋,是‘淵博知識’的象徵,是‘為人師表’的寫照。”十五年來,她始終如一地堅守著這個神聖的崗位,默默無聞地奉獻著自己的青春,她的人生觀永遠不會隨著新型潮流的興起而動搖,反而更堅定了她的信念——決心在三尺講台上耕耘一生,發揮綿薄之力,放射微弱之光。
她把“教師是社會的規範、道德的化身、人類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作為自己工作的標尺。她時刻踐行:自己既是學生掌握知識的傳授者,更是學生優秀品格形成的塑造者;既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引導者,又是師生民主關係的建立者;既是學生學習習慣的培養者,又是新知的開發者……總之,她努力將德、智、體、美、勞教育滲透在工作的各個方面,把“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培養全面發展的人才”作為教育的根本任務。
她說:“教師的工作水平不僅取決於教師完成工作任務的水平,更取決於教師對教育事業和對學生的熱愛程度。教師必須把威信建立在和學生長期的平等、和睦交往中,這樣才能成為學生可敬可信的知心人。作為教師,還要在學生中保持一種積極、樂觀的心態,做到情緒穩定,時時將學習的快樂和收穫的喜悅傳遞給學生,能使學生在愉快和諧的環境中健康成長,成就自我。”
下面,是她愛崗敬業和愛生如子的點滴細事。
一、她視教壇為奉獻終生的平台
她生性好學,善於鑽研,是個學習型人。除了認真乾好本質工作外,不懈自修,豐富知識,內強素質,五年內,自修完漢語言文學專科及文秘本科課程。她積極探索教改,研討教法,經常撰寫教學心得、案例、論文等,設法提升自己的教學藝術,多次為校、鄉級上示範課。2009年獲縣級優質課一等獎,2010年被評為縣級優秀教師,2011年在縣教研室組織的教學研討活動中上過語文示範課。她為人師表,德高身正,曾兩次獲“優秀共產黨員”稱號,被評為市級“師德標兵”。她教學有方,勤勉認真,成績顯著,多年畢業會考成績位居前列,連年被評為校級優秀教師,模範班主任等。她十年如一日地馳騁於自己熱愛的人生舞台上,燃燒著一顆火熱的心,釋放者擁有的能量,培育著一屆又一屆的莘莘學子——她無怨無悔。
二、她視學生為心中最紅的太陽
1.親近學生。在她的心裡,學生是一個個羽毛未豐的乳孩,在家需要父母關愛,在學校需要老師撫育。所以,每逢新學期開始,她首先與學生主動接觸,打招呼,如:馬路上碰面,她會說:“這位同學,能適應這裡的環境嗎?”……在宿舍里她會說:“同學們,你們會整理床鋪嗎?”……或詢問家庭情況等等。走在校園裡,馬路上,她會老遠為學生送去一個友好的手勢,或一個真誠的微笑,或一個讚許的點頭,學生自然會恰當地回禮。第一次往往是她主動打招呼,可從第二次開始,她再也搶不到主動的機會了。較小的或愛撒嬌的學生竟然一邊搭訕一邊偎依在她的腋下,她撫摸著學生的頭,一股暖流湧上心頭,學生與她全然忘記了所謂的“師道尊嚴”,學生像孩子,老師更像媽媽。
她從不把自己包裝成威嚴十足的、盛氣凌人的老師,但也從不失為人師表的端莊矜持,她嚴於律己,在學生面前不苟言笑,不失禮儀;在同事中不失和睦,胸懷坦蕩,在工作中謙虛謹慎,不懈鑽研。
2.尊重學生。她在工作中兢兢業業,一絲不苟,贏得學校領導的放心,同事的稱讚,家長的好評,學生的信任,所以,她常常會被“榮幸地”擔任後進班的班主任。在她的眼裡,學生都是平等的,她從不以學習成績的優劣而將學生分為好、中、差三等。她說:“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每個人的優、缺點是並存的,擅長了這方面,勢必會遜色於那方面。而且,優缺點有時會隨著外因的改變而改變,所以,我們不能片面地評價人的好壞、優劣、成敗,這是不全面的,更是不科學的”。正因為她平等對待學生,科學管理學生,愛心教導學生,所以,學生都喜愛她。她擔任九年級平行班中一個較差的班級,學生文化課基礎薄弱,思想懈怠,上進心不強,紀律鬆散,僅憑文化課升學,幾乎沒有可能,於是她鼓勵學生髮展一門特長,另尋它徑,她將自己所帶的班命名為“特長班”,其實質是為了樹立學生明確的奮鬥目標,調動學生挑戰生活的勇氣和決心。她讓每個學生都制定了切合實際的學習計畫,而且通過作文與周記時時為學生打氣、鼓勁,重溫奮鬥目標,好讓學生時刻不忘自己的諾言,而且要付諸行動。並且適時地找問題學生交談,促進心靈的溝通,激發情感的共鳴。做到動之以情,曉之以理,范之以行。學生每次與她溝通都會受益匪淺。她從不辱罵學生,更談不上責罰。她說:“學生首先是人,有思想,有理想,有信念,有尊嚴,要面子。老師必須維護學生的尊嚴,把握做人的底線。只有尊重學生,做好學生的楷模,學生自然會尊重你。”她是這樣說的,更是這樣做的。無論學生多么調皮搗蛋,狂放不羈,多么散漫無理,頑固不化,經過她的對症下藥,因材施教,準能藥到病除。
她不但能征服學生的內心,還能提高學生的成績。提起教學,她更有一把刷。她從不因學生的成績低或學習困難而惡語中傷。她說:“學生專門是來學習‘生’的,若‘熟’了,那就不用學了,既然是生的,那肯定學起來困難,正因為困難,才需要老師來指導,如果學生都會,那老師豈不成了徒有虛名。”所以,她每接觸一個班,並不急於授課,而是先和學生交流,巨觀了解班級狀況,微觀了解學生個性。在對班級和學生有了“底”的情況下,和學生一起制定教學計畫和班級管理計畫,然後在具體落實過程中也要根據學生的發展情況適當調整一定的計畫。
在她的課堂上,學生不會覺得壓抑,也不會有自卑感和膽怯感。每節課,每個知識點的傳授,她都注重情感的滲透,為人處世的教導,因為課堂教學並不是單一地傳授書本知識,更是理論聯繫實際的途徑。一個課堂就是一個大社會的縮影,一個小家庭的擴大,這裡是學生成長的空間,求知的樂園。老師作為有文化素養的人,一定要為正在成長的孩子提供和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適當地包容學生,體諒學生,這一切都是建立在尊重和善待學生的基礎上的。
為了改善班級,消除學生懈怠思想,她常常深夜不眠,仔細斟酌每個學生的特點,配置秘方,以求藥到病除。她願意這樣做,只有這樣,才覺得心裡踏實,問心無愧。在她的潛移默化下,學生自然會耳濡目染。為了在單位時間內提高學習成績,她課前認真備課,吃透教材,把握關鍵,合理分配時間,突破重難點,以求課堂效率,將學生有困難或質疑的作業在課堂內完成。從不剝奪學生吃飯和休息的時間,因為那是低效率工作,甚至會起到逆反作用。她對學生說:“遇到困難,不能膽怯,不能被困難嚇亂了心神,而應分解困難,各個擊破,這樣就會大難化小,小難化了。”她注重傳授方法,總結經驗,培養學生理論聯繫實際,學以致用的能力和習慣。
對於養成習慣較差的一班學生,她堅持率先垂範,少說多做,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去引導學生。比如:第一次吃早餐,她讓學生安靜地坐在座位上,按座次為學生舀湯,接饃,夾菜,教導他們文明就餐,第二天,第三天……到了第二周,班長主動接替了她的工作,教室里井然有序,到了第三周,副班長接了班,以後就按小組循環了。她說:“教導學生要以身作則,己所不正,焉能正人?老師尊重學生,學生定會更加尊重老師。”
3.關愛學生。國中學生還未成年,思想欠成熟,身心未定型,個性正處於叛逆階段,大多數學生也是初次離開父母,離開家庭,自理能力尚且具備一點,突然要住校獨立生活,一下子面對眾多陌生面孔和生疏環境會深感不適,此時,他們需要得到老師的關愛。有一名初一學生,名叫林霞,入校三天不到黑,就無法承受這陌生的一切,再加上學校規章制度的約束,覺得自己要崩潰了。下午吃飯時,霞孤獨地蜷縮在教室一角,傷心地哭泣,被慕老師發現了,便將其拎到辦公室詳細問詢了情況,原來學生的母親才去世一個多月,孤獨寂寞,傷心不已。於是,慕老師耐心地給予開導,並與其一起吃了一頓她親手做的家常飯。她們邊吃邊聊……飯後,她送了一張自己國中時的照片於霞,一則希望該生孤單時記得有人始終在陪伴,二則希望該生在困難時會想到有友誼之手幫助,三則希望該生在失意時會想起身邊還有一位如同媽媽一樣的老師關懷著。從此以後,霞便走進了她的心房,她對霞如同自己的孩子一樣,衣食住行,無不時時關心。
生活中也經常會有學生因勞動或活動而劃破了衣服的,丟掉紐扣的,只要她發現,一定會為其伸出力所能及的手。又如她班一名男生,名叫曹波,個性外向,愛耍酷,經常開著上衣的拉鏈。當她第一次看見時就告戒該生應衣冠整潔,並幫其拉住了拉鏈,可後來又發現該生開懷列帶,她從此再未用語言提醒過,每看見一次便主動上前為其拉好拉鏈。據她說,她親手為其拉過三次拉鏈,可以後再也沒有看見該生衣衫不整的樣子。又如,班內張貼的小報、標語、獎狀等掉下來總是無人問津,見狀,她並沒有強求學生去貼,而是等到上課前,故意在學生都拭目以待時說:“不好意思,占用大家一分鐘時間,讓我把這些累了的畫扶起來”。一次,兩次,反應能力快、覺悟高的學生自然會明白老師的用意,後來,類似的情況再也用不著她占用“課前一分鐘”了。所以,很多時候,身教甚於言教。
記得,春寒料峭的一個傍晚,她班的劉浩東同學因衣著單薄受涼而腹痛劇烈,額頭滲出了冷汗,她迅速將其扶往自己的辦公室,又是吃藥喝水,又是搬筋揉腹,長達1小時。這期間,她們談學習、說生活、暢未來……待劉某好轉後,深情地說:“老師,您太像我媽媽了”。
十幾年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怎能用語言文字來敘完。總之一句話,老師就是父母,學生就是孩子,我們要像照顧自己的孩子一樣照顧自己的學生,他們需要什麼,在我們力所能及的情況下應慷慨地伸出關愛之手。
4.資助學生。學生階段是人生中的消費階段,自己的生存本領還未練就,衣食住行等需要大人的照顧。可他們出門在外,難免會有缺這少那,手頭拮据的時候。小到一支鉛筆,一卷膠帶,一塊橡皮,一本筆記,大到教輔資料,衣服鞋襪等,慕老師或借或買,直到解決學生的困難為止。在這裡,著重說說她的三件事:一、為了調動學生學習、生活的信心,她為本班40名學生購買了統一的服飾,既解決了部分學生的困難,又表達了她對學生的關愛之情。同學們穿著這顏色鮮艷的衣服,似乎有很多感謝的話要說,但最終只凝成一個個美麗的笑容,他們把這份感激投入到努力的學習之中了。二,由於學生每天活動量大,好多學生體育課後直衝灶房,一口氣飲下一碗冷水。她看在眼裡,總覺不夠舒服,於是,為學生免費提供純淨水,希望他們別再喝生水。三,為了嚴明紀律,規範管理,她專為自己班的學生自製了學生證,既便於班級管理,也便於學校督查。
5.心有學生。嚴明的紀律是學習的保證,舒適的環境是學習的保障。要讓學生學得認真、安心,紀律和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因素。每學期初,她都要精心布置教室,為學生創造溫馨的學習環境。從“班徽”到“學習園地”到“警示語”到“班務欄”到“管理制度”到“圖書角、衛生角”……無一不從學生實際和培養目標出發。為了給學生一個舒適溫暖的家,她開夜車的經歷枚不勝數。自工作以來,她從未無辜耽誤過學生一節課。
尤其要說的是,她是一個身體狀況欠佳的人,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從頭到腳不疼的地方不多”。同志們都勸她要顧惜自己的身體,可她連手術後也不放棄工作。她說:“這是關鍵時刻,怎能放鬆(因為她帶畢業班)?當老師的,注定是任重道遠。立國之本乃教育,教育之本乃教師,教師之本乃學生。學生是學校的主人,是祖國的未來。老師的心中要永遠有學生。”是啊,學生在她心中永遠是至高無上的。
她,一位在教壇上默默耕耘,無私奉獻的鄉下教師,用執著的信念、熱情的勁頭譜寫著不朽的師魂。相信她的人生路上會灑下更多的亮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