慍色

慍色

慍色,漢語辭彙。

拼音:yùn sè

釋義:怨怒的神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慍色
  • 外文名:無
  • 注音:yùn sè
  • 釋義:怨怒的神色。
詞目,拼音,釋義,出處與詳解,相關連結,詞語“慍”解釋,拼音,筆劃,部首,解釋,

詞目

慍色

拼音

yùn sè

釋義

慍色:怨怒的神色。

出處與詳解

怨怒的神色。
1、《論語·公冶長》:“令尹 子文 ,三仕為令尹,無喜色;三已之,無慍色。”
2、漢 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草創未就,會遭此禍,惜其不成,是以就極刑,而無慍色。”
3、《舊唐書·苗晉卿傳》:“ 晉卿 性謙柔,選人有訴訟索好官者,雖至數千言,或聲色甚厲者, 晉卿 必含容之,略無慍色。”[1]
4、《西湖佳話·白堤政跡》:“是時宰相無力,沒人解救,遂謫遷為 杭州 刺史。 樂天 聞報,畧無慍色。”

相關連結

面有慍色:臉上露出怨怒的神色。

詞語“慍”解釋

拼音

yùn,

筆劃

9

部首

忄 部首筆劃: 3

解釋

1: 慍 yùn 怒,怨恨:慍色、慍容、慍怒、慍惱、人不知,而不慍。 筆畫數:12; 部首:忄; 筆順編號:442251125221
2: 慍 yùn 【動】 (形聲。從心,昷(wēn)聲。本義:含怒,生氣)
〖irritated;angry〗 慍,怒也。——《說文》
慍,恨。——《蒼頡篇》
舞斯慍。——《禮記·檀弓》
注;“猶怒也。” 慍而不出。——《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憂心悄悄,慍於群小。——《詩·邶風·柏舟》
慍怍(慍怒);慍恚(怨恨惱怒) 羞,害羞〖shy〗 引得些鴛鴦兒交頸和鳴,忽的見了,慍的面赤,兜的心疼。——元·關漢卿《金線池》
慍惱 yùn'nǎo 〖irritated〗心中不快而生氣 慍怒 yùn'nù 〖beinwardlyangry〗惱怒 慍怒的神色 慍容 yùnróng 〖lookofresentment〗憤怒的神色 慍色 yùn'sè 〖lookofresentment〗怨怒的神色 面露慍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