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谿村(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慈谿村)

慈谿村(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慈谿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慈谿村,位於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作為宋元古戰場周邊幾大皇族村之一,慈谿村立村至今有580多年歷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慈谿村
  • 別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古井鎮
村莊簡介,歷史文化,所獲榮譽,

村莊簡介

慈谿村坐落在美麗的銀洲湖畔,位於崖山楊太后行宮“慈元殿”8公里處,古井鎮南偏西2.3公里,有慈谿、慈佛、安山3條自然村,全村人口3400多人,海外人口達4000多人,村民70%姓趙。
據史書記載,公元1277年,南宋王朝危難之際,宋宗室商王趙元份十世孫——建安郡王趙必迎,受命護送皇室成員南下,招募兵馬與元軍決戰。郡王意圖行動時,父病逝,守孝三年。1279年南宋戰敗覆亡,郡王得悉宋亡後含恨避居山野。其子孫輾轉遷往三江、睦洲鎮。至明朝正統年間,郡王五世孫趙士斌由睦洲鎮遷往古井鎮的慈谿村,遂成慈谿趙姓始祖。

歷史文化

祠堂是慈谿村最具文化特色的標誌之一。宋室親臣趙公祠(本厚堂)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為該村開族宗祠。本厚堂規模恢宏,坐東北向西南,為一路三進,現存前院、頭門、中堂、後天井、後堂及兩廊,通闊11.8米,通長57米,占地面積672平方米,建築占地面積515平方米。祠堂內壁畫保存較好,建築風格保留完整,是江門市文物保護單位,對於古建築研究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除本厚堂外,慈谿還有諸公祠,如濟泉趙公祠、勤伯趙公祠、彥富趙公祠、燕居趙公祠……這些公祠或連片成排,或散落村中,普遍建於清代鹹豐年間至清末光緒時期。此外,還有岩龍廟、文武廟、陳老官廟。慈谿村眾多宗祠家廟,是五邑地區不可多得的完整祠廟群落。它們規模宏大,木雕工藝精美,多採用歇山屋頂,體現了廣府建築的華麗風格。
除了祠堂廟觀,古井、牌樓、文昌閣、東煥樓、福音書室、亦南陽、群義英、藝林、怡雅軒、燈寮等古蹟古建築,一磚一瓦、一椽一木,都凝聚著村落歷史的印記。這些保留著較為完整的明清文化建築,如鏡子一般反映出皇族村民的生活狀況,讓人有時空交錯的感覺。
慈谿文化,源遠流長,民間風俗,豐富多彩。二月初六有“忠義誕”、四月二十七是“國母誕”、五月初一祭拜立村始祖士斌公、五月十三慣例要“接菩薩”、七月十四是孟蘭盆節……逢年過節,村內香菸繚繞,人聲鼎沸。慈谿村人通過一個接一個的集體活動,緬懷先祖,激勵後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凝聚奮進力量。
文昌閣始建於清光緒十三年(1887年)。坐東南向西北,占地面積96平方米。塔身平面為六角,直徑3.4米,邊長3.3米,首層塔身占地28平方米。磚木結構,閣身以青磚砌築,三層,通高23米。塔身以高台基承托,正面設台階。首層正門匾額為“天開文運”,兩側楹聯為“鵬起雲霄程九萬,蛟騰天水浪三千”。二層正面石匾刻“文昌閣”三字,窗戶呈方形。三層正面石匾刻“藜光”二字,窗戶呈圓形。各層檐下均有花鳥紋灰塑。閣頂為六面攢尖頂。該閣為清代文昌閣典型形制,在慈谿村屹立百年,有較高的文物和觀賞價值。

所獲榮譽

2019年,入選第六批“廣東省古村落”。
2023年3月,入選第六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