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化鎮

慈化鎮

慈化鎮位於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區西北隅,地處贛湘邊陲要衝,俗稱吳楚咽喉,為贛湘兩省三市、四縣(市、區)、八鄉(鎮)交匯處,東與本市萬載縣的株潭鎮、黃茅鎮交界,北與湖南省瀏陽市的文市鎮毗鄰,西與萍鄉市上栗縣的桐木鎮相連,南與本區的水江鄉、天台鎮、飛劍潭鄉、楠木鄉接壤,距宜春中心城區148華里。該鎮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境內山清水秀、氣候宜人、民風淳樸。管轄面積176平方公里,共有19個行政村(場)、1個居委會,另有消防、交警、法庭、司法、工商、稅務、公安派出所、國土資源所等20多個市、區駐鎮單位,總人口約12萬,素有“花炮之鄉、化工之鄉、礦山之鄉、林業之鄉”等美譽,為宜春市的人口大鎮、袁州區的經濟強鎮,是贛西北鄉鎮物資集散中心,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和區位優勢,被稱之為贛西“金三角”。

慈化鎮還是革命老區,是“湘鄂贛”蘇區贛西北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革命戰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留下了許多老一輩革命者的足跡,是宜春市第一個黨小組誕生之地,是秋收起義的發源地之一,是宜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古剎慈化寺為江南佛教大道場之一,名揚東南亞及中國東南沿海各省,被明太祖朱元璋賜封為“天下第一禪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慈化鎮
  • 外文名稱:the town of Cihua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華東贛西
  • 下轄地區:余坊、山楚、伯塘、柘塘、繼承山等19個行政村場,1個居委會。
  • 政府駐地:慈化、武東、西山、柳亭村
  • 電話區號:0795
  • 郵政區碼:336017
  • 地理位置:宜春西北,瀏陽東南
  • 面積:176平方公里
  • 人口:12萬
  • 方言贛語(宜瀏片) ,客家話(極少數地區)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慈化寺 、觀音閣、 南泉山、天龍寺、山坑水庫等
  • 機場:明月山機場
  • 火車站:宜春站(普高鐵站)、宜春西站(貨運站)
  • 車牌代碼:贛C
  • 民系:江右民系
  • 經濟發展:GDP:19.93億;財政:1.65億元
行政區劃,基礎設施,經濟發展,自然條件優越,傳統產業活躍,旅遊資源豐富,文化教育,慈化中心國小,慈化中學,伯塘中學,名勝古蹟,慈化禪寺,南泉山,觀音閣,歷史名人,風俗民情,慈化雞,肅字迎親,慈化廟會,慈化耍獅燈,

行政區劃

地理位置
慈化鎮地理位置
管轄範圍
下轄慈化、余坊、花木、花園、武東、西山、山楚、柳亭、伯塘、模山、冷水、衝下、石嶺、文豐、曾坊、石下、新塘、柘塘共18個行政村,1個林場(繼承山林場),1個居委會(慈化街居委會)。

基礎設施

集鎮建設日新月異
慈化鎮是江西省城鎮建設重點鎮。2012年以來,該鎮聘請建設規劃設計專家進行高標準設計,投巨資對集鎮進行“硬化、亮化、淨化”改造,改造升級後的慈化集鎮和伯塘新街,街道、人行道寬敞整潔,超市、專賣店比比皆是,酒店、賓館一應俱全;新城“一河兩岸”正在按規劃設計方案有條不紊地進行;繼承山隧道引水工程、伯塘自來水工程均已竣工並投入使用。慈化集鎮正逐步建設成為規劃科學、功能齊全、環境整潔、具有較強輻射能力的贛西北農村區域性經濟文化中心。
公路交通縱橫交錯
已建成使用的有:
1.南昌至上栗高速公路(昌栗高速);2.宜春至慈化二級公路(宜慈公路);3.慈化至湖南瀏陽的慈文公路2017年竣工通車;4.穿鎮而過的萬載至上栗公路(省道萬上線)16公里路面已拓寬硬化;5.上栗縣桐木鎮圳口至慈化公路新改建公路 6..全鎮村組級公路均完成全面覆蓋。 在建工路 6.楠木鄉至石下村至伯塘公路 7.伯塘至慈化鎮宜慈公路 8.其他在建城鎮道路
生活出行方便快捷
慈化集鎮距昌栗高速慈化互通出口僅4公里,可實現慈化到宜春、慈化到萍鄉、慈化到瀏陽1小時生活圈;集鎮至柘塘、集鎮至新塘、集鎮至花園三條鎮村公交已開通運行。
社會事業蓬勃發展
光榮敬老院、社會福利院、中心衛生院完成了改造升級;中、國小教學樓拔地而起,教學設施完備,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固定電話遍及全鎮,移動、聯通信號塔架設多座,實現了無線通訊信號無盲區覆蓋,境內移動4G網路已完成相對全面覆蓋;以養殖戶為基礎、加快生豬等養殖基地建設規模,以西山雙孢菌栽培基地建設為示範、引導農民建立特色蔬菜基地,以一個百畝高產油茶示範基地、繼續搞好退耕還林和造林開發工作,確保青山常在,綠水長流。
電力供應穩定充沛
慈化110kV新建變電站已經投入使用,項目毗鄰慈化鎮高速出入口,主變容量2×40MVA,本期110kV出線2回,分別至株潭1回(線路路徑長18.5km)、至遼市1回(線路路徑長27.7km)。可保證工業生產生活大量供電且穩定。
袁州康立醫院投入使用
袁州康立醫院座落在城區省道旁,是一所集醫療、康復、健康體檢為一體的綜合性醫院,也是慈化鎮第一家民營性質綜合醫院。投資3500萬元,是按照二甲醫院標準建設的,可開放病床200張,有員工100餘名,其中正高職稱1名、副高職稱6名、中級職稱15名。
科室設定有門診、急診、icu、內科、外科、婦產科、兒科、眼耳鼻喉。
城市綜合體開建
總投資3億元的城市綜合體——天慈廣場,規劃總用地面積81585平方米。其中地標綜合體占地面積42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8000平方米、地下一層(建築面積6275平方米、車位120個)、地上十三層。集購物、餐飲、娛樂、健身、住宿、休閒等為一體,設有酒店、停車場、大型超市、百貨、精品店、兒童娛樂園、KTV、電影院、水上樂園、時尚餐廳等多個業態,其中酒店部分按三星級標準設計,客房136間(套),包含多功能宴會廳、會議室等相應的配套設施、設備。

經濟發展

市委批示:奮力把慈化鎮打造成為區域中心鎮
2018年11月29日,市委書記顏贛輝在調研時候強調要奮力把慈化鎮打造成為區域中心鎮。
會上市住建、規劃、國土等部門圍繞慈化鎮建設區域中心鎮提出了大量建設性的意見和建議。

自然條件優越

森林覆蓋率達60%以上,主要有萬畝繼承山(因1976年毛主席逝世當年造林而取名)、萬畝毛竹山(主要在柘塘、花園村)、萬畝油茶山(主要在西山、山楚、武東村)。還有煤炭(在山楚、新塘、曾坊、石下村一帶)、建築灰岩(主要在余坊、武東、西山村)、磚瓦粘土(主要在柳亭、伯塘、文豐、西山村)、鈷礦(新塘村)、金礦(山楚村)等多種礦產資源。是萬(載)上(栗)公路沿線六鄉鎮最具資源優勢的大鎮。

傳統產業活躍

慈化是“花炮之鄉”,現有花炮企業85家,年產花炮一百五十多萬箱,是慈化的主導產業,涉及機械、運輸、材料、加工等行業,從業人員近三萬人、惠及千家萬戶,產值超六億元、占全鎮總產值的百分之七十,是慈化的經濟支撐;慈化是“化工之鄉”,有大小膠粘劑廠20多家,年產量逾萬箱、產值達五千多萬元,產品暢銷國內外;慈化也是“礦山之鄉”,現有煤礦7家、機磚廠10家、採石廠11家、石粉廠81家,年產值超億元;慈化還是“集貿之鄉”,在每年為期半月的農曆“9·19”廟會期間,來自湖南、浙江、江蘇等省及周邊地區的貨源、客源蜂擁而至,各種貨攤擺滿街頭巷尾,商品琳琅滿目,人流量一天少則上萬、多則幾萬上十萬,人山人海,熱鬧非凡。
2017年全鎮實現財政收入1.6544億元,國民生產總值19.93億元,固定資產投資1.6億元,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7100元

旅遊資源豐富

有被明太祖朱元璋賜封為“天下第一禪林”的慈化寺,始建於宋乾道二年(1166年),歷史上規模最大時占地6萬餘平方米,有殿堂10座、東西24寮,禪房、齋堂總計2000餘間,歷經宋、元、明、清四朝,是江南佛教大道場之一,曾與五台山、廬山、九華山等佛教道場齊名,名揚東南亞及中國東南沿海各省。慈化還是革命老區,是“湘鄂贛”蘇區贛西北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革命戰爭中發揮了積極作用,留下了許多老一輩革命者的足跡,是宜春市第一個黨小組誕生之地,是秋收起義的發源地之一,是宜春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現尚存新四軍通訊處舊址、東門哨所、柯武東烈士墓等歷史遺址。
慈化鞭炮(部分樣品)慈化鞭炮(部分樣品)
慈化鎮黨委、政府班子為慈化前途而憂、為慈化發展而謀、為慈化事業而乾。在宜春市委、市政府開展的“謀發展、比實幹、爭先進、促升級”解放思想大討論活動中,更加強烈地感受到為慈化作貢獻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對慈化鎮如何在千帆競發的新一輪大發展中贏得發展先機、促進發展提速進行思考謀劃,提出了發展環境升級、城鎮建設升級、經濟產業升級的戰略目標。
一、發展環境升級——以幹部過硬的作風培育淳樸的民風,合力營造發展環境優良的和諧慈化
發展環境的好壞,可以說是衡量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好壞的晴雨表。發展環境,最核心的是人文環境;除硬體環境之外,發展環境的問題,說到底是人的問題。這個“人”有兩方面的人,即幹部和民眾,但關鍵在幹部。
新一屆慈化鎮黨委高度重視幹部隊伍建設,帶出了一支作風實、能力強的隊伍。但新的發展大勢對幹部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求在思想上提升集體觀念。在幹部隊伍中開展“提升集體榮譽感”主題教育活動,提出“我是慈化形象”的理念,讓我們的幹部以事業興旺和社會安寧為榮、以主動作為和敢於擔當為榮,多思有益之謀,多說有益之言,多做有益之事,讓有害發展的念頭泯滅在思想上,讓傷害幹群關係的言論關閉在嘴巴里,讓妨害工作的行為停止在執行前。二是要求在工作上提升執行能力。慈化鎮人口多,地域廣,工作點多、面廣、線長,各方面工作任務重,壓力大,慢不得,拖不得,折騰不得。必須做到“言必行,行必果”,“令行禁止”,“抓鐵有痕”,“不折不扣”,“克難攻堅”,“雷厲風行”,這才是我們正確的選擇。三是要求在廉政上增強自律意識。要在三個方面築牢防火牆:為民辦事、為商服務是職責所在,要心甘情願,不附加任何條件,堅決杜絕“索、拿、卡、要”;一個人時要慎獨,人前人後要一樣,陽光操作不僥倖;視聲譽為生命,淡泊名利,守住清貧,耐住寂寞,身正節潔。具備這種作風的幹部隊伍將更能適應新的發展環境。真正在思想上、工作上、廉政上做到了,新的導向就樹立了,民眾一定會看在眼裡、記在心裡,民眾就會按規矩做事,就會對幹部尊重、對法律敬畏。這樣一來,民眾受到了教育,民風得到了淨化,整個社會環境必定朝著安定祥和的方向發展。眾望所歸,眾心所向,黨委、政府的威望高了、凝聚力強了,何愁民風不淳!何愁環境不優!何愁事業不旺!
二、城鎮建設升級——以新舊“雙城”的驅動做大城鎮的規模,傾力塑造城鎮功能提升的幸福慈化
慈化鎮黨委、政府拿出的城鎮建設總體規劃,不僅高起點、高標準,而且科學、可行,舊城的大力改造和煥然一新,新城的強勢啟動和建設場景,充分體現了新一屆黨委、政府的謀事合力、發展魄力、實幹能力。
近兩年來,“雙城”驅動戰略的高位推進,為慈化鎮城鎮建設長遠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慈化鎮城鎮建設升級騰飛插上了雙翅。再看,有宜慈公路、萬上公路、昌栗高速三條交通線的貫通,試想這將對慈化鎮的未來產生何等重要的意義、帶來何等重大的機遇?簡而言之,三條大道就是三條經濟大動脈。立足當前,放寬視野,展望未來,慈化將朝著三個方向奮進:向宜春中心城區的後花園奮進,向湘贛省際明星鎮奮進,向全國產業增長極奮進。重點把握三大城建領域:一是做美做優舊城區。增強功能,加強管理,鑄造品位,讓慈化人民看到家門口嶄新的城市、享受到城鎮化的優越性,提振全鎮人民加快發展城鎮經濟的信心力。二是做大做實新城區。拉開框架,鋪開路網,打牢基礎,讓慈化人民看到黨委、政府推進城鎮化的決心與魄力,增強全鎮人民積極參與城鎮建設的支持力。三是做活做強商居業。引進地產,搞活商貿,強化功能,讓慈化人民感受到城鎮化的必然趨勢和新的發展方式,增強全鎮人民主動融入城鎮生活的向心力。城鎮生活,人心所向,人民所盼,新舊“雙城”必將構築慈化人民的幸福家園。
三、經濟產業升級——以勇於開拓的精神推動產業的轉型,借力打造經濟板塊凸顯的品牌慈化
(一)力促傳統產業升級。慈化鎮花炮和煤炭兩大支柱產業和傳統產業,支撐並引領慈化經濟多年來蓬勃發展。作為資源型的煤炭產業,能走多遠、能否持續,可以預見。而可持續發展的花炮產業,大有可為,有空間,有前景。新一屆黨政班子對花炮產業很有頭腦,在規範發展、安全發展和有序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但對於企業本身的能力來說,慈化鎮花炮企業絕大多數處於低端水平、花炮產品絕大多數處於下游層面,轉型升級的領域很廣。一是嚴控小廠,培育大企,引導一批花炮企業發展成為規模以上企業;二是穩定傳統產能,發展科技產品,助推一批花炮企業朝著高標準、高附加、高效益的方向轉型;三是整合原材料市場要素,促進新材料套用,發展一批花炮原材料企業,致力於打造湘贛花炮原材料交易中心。
(二)力促旅遊產業升級。慈化鎮擁有三大旅遊資源:一是禪宗文化游。經歷了千年滄桑的慈化寺文化積澱厚重,不但殿門、禪房、齋堂等古建築群多,而且萬人床、千人鍋、出木井、白牛墓、天空來書、鼻涕鐘等文物古蹟也多,並且個個有傳說、處處有故事,將其與觀音閣、天龍巖寺、吳太仙廟等寺廟串聯,修復打造成特色鮮明的“天下第一禪林”禪宗文化聖地旅遊景點;二是紅色革命游。以邊區工農革命舊址為主線,以柯武東烈士墓為重點,挖掘紅色革命資源,在“柯武東烈士墓”原址規劃新建“柯武東烈士紀念館”,修繕東門老街“新四軍通訊處舊址”,重建東門“哨台”,重現宜春農村最早建立的中共慈化支部、慈化人民紅色革命歷史,打造慈化愛國主義教育紅色旅遊基地;三是南泉山景區游。南泉山享有“名山僧占滿,問景數南泉”盛名。以南泉山為重點,開發“龍巖瀑布”、“爐嶺曉煙”、“月沼連香”、“蘭山聳翠”等景點,並與“觀音洞”整體規劃開發,形成南泉山自然風光游。然後將禪宗文化、紅色舊址、自然風光三大旅遊品牌整合包裝,打造“多彩慈化一日游”,融入全市旅遊產業圈。
(三)力促園區經濟升級。當前,慈化鎮園區經濟僅表花炮產業有一些小範圍、小片區的聚集發展,其他產業園區基本還沒有。隨著三大交通動脈的連通和市區工業用地瓶頸的制約加劇,慈化鎮發展園區經濟將迎來難得的機遇。一是規劃工業園區。慈化鎮黨委、政府依託昌栗高速和宜慈公路的建設契機,決定在昌栗高速慈化互動口附近的區域規劃5~10平方公里的工業用地,以承接新一輪產業轉移大潮。二是引“鳳”歸“巢”。據不完全統計,截止2013年,慈化在外創業、務工人員達3萬多人,不乏有資金、有技術、有信息、有能力之人,利用“地緣、鄉緣、親緣”,引“鳳”歸“巢”,回鄉創業,以“人氣”聚“財氣”,以“財氣”壯“底氣”。三是借“雞”取“蛋”。充分利用園區平台和城鎮商居,大力發展“飛地經濟”、“樓宇經濟”和“總部經濟”,迅速緩解財稅壓力,做大地方經濟總量,保持經濟社會快速持續健康發展。
[註:以上版塊內容大部分摘錄《大慈化 大有可為》(作者:袁州勇子)、《關於慈化鎮發展升級的思考》(作者:慈化鎮黨委書記萬全紅、副書記劉未生)作品。]

文化教育

慈化鎮採取“開門辦校”的方式,通過向上爭一點、政府出一點、老闆捐一點、學校擠一點多渠道籌措資金,進行校園建設和教學設施的改善,使得中、國小校園面貌煥然一新。僅2006—2008年三年間,通過“開門辦校”方式向上立項爭資170多萬元,鎮政府出資近千萬元,老闆捐資110多萬元,學校擠資20多萬元。惠及國小11所、中學2所(慈化中學,伯塘中學)。在惠及的13所學校中,有6所新建了學校教學樓,有7所學校得到辦公設施的捐贈捐助。全鎮中國小硬體、軟體建設均得到前所未有的加強。

慈化中心國小

位於慈化集鎮外郊,原名玉山書院,始建於同治八年(1869年),已有140多年校史,為慈化第一所學府。後幾度易名,數度變遷,在2007年開始啟動整體搬遷工作,歷經數年,於2011年秋搬入新校。新校占地面積60畝,建築面積約11000平方米,由行政樓、教學樓、禮堂、食堂、教工宿舍、4x100米塑膠標準跑道(田徑場)組成,總投資1300餘萬元。裝配了圖書室、閱覽室、音舞室、美術室、多媒體室、實驗室、儀器室、體育室、語音室、棋類室、手工室等專用教室,並配置了現代化教育教學設備。現有37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942人,在編教職工83人,教師學歷達標率為100%。
2000年以來,學校先後獲得袁州區“辦學水平評估優秀(A)級學校”、 “素質教育示範學校”、“全區創五好基層關係先進集體”、“先進少先隊大隊部”等榮譽;先後獲得宜春市“標準化學校建設優秀單位”、“文明單位”、“素質教育示範學校”、“電化教學示範學校”、“學校管理優秀學校”、 “安全校園學校”、“教師遠程培訓先進單位”等榮譽;2000年被省教育廳授予“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2011年青年教師朱文君、曾祥志獲得“江西青年五四獎章”,並評為“江西致敬”年度人物;2012年被評為“江西省中國小平安校園示範學校”。同時,慈化中心國小已建成全國第一批鄉村學校少年宮,建成全省農村國小唯一一所“江西省中國小校一級圖書館”,並成功申報和啟動“國家電影學校”項目,已邁入“江西省一流農村國小”行列。

慈化中學

建校於1956年。坐落在慈化鎮南一公里處,與聞名的慈化寺僅一牆之隔。優美的校園環境,濃郁的文化氛圍,精良的現代教學設備,良好的校風和學風,在全區農村中學中享有較高盛譽。2001年11月被省教育廳評為“江西省現代教育技術示範學校”。校園占地40餘畝。擁有教學樓和綜合樓各一幢,配套齊全的微機室、語音室、多媒體、圖書室、實驗室、音樂教室、桌球室等,以300米環形跑道為主體的運動場,建有籃球場、排球場等各種體育設施。學校還十分重視綠化美化工作,強化環境保護意識,校園綠化覆蓋率達65%,四季花木掩映。
慈化鎮
學校現有教學班29班,在校學生2100餘人,教職工近100人。慈化中學始終是高標準、嚴要求,以“爭做全市農村中學排頭兵”為目標,全校師生齊心協力,團結拼搏,共創慈中美好未來。

伯塘中學

坐落於慈化鎮東北部,創建於1965年,占地面積18畝,建築面積7556平方米,教職員工88人,其中大專以上學歷的80人,開設28個教學班,在校學生1500人左右。長期以來,學校堅持“以德立身、以身立教、以質立校”的辦學理念,秉承“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訓,形成了科學民主的管理機制、紮實雄厚的師資力量、張馳有度的教學風格。
修葺一新的伯塘中學修葺一新的伯塘中學
學校硬體配套設施日趨完善,教學大樓、學生公寓、教師住宅風格獨特,數理生化實驗室、多媒體教室、微機中心、語音室一應俱全。在教育方面,注重培養學生的做人與做事的思想理念,傳播優良道德文化,組織開展“文明禮儀之星”、“最美中學生”、“好人文化進校園”等活動,把教育教學貫穿於課堂教學的始終,收到了良好的素質教育效果,該校老師王茂華火海救人的英勇事跡,就是學校“德育”教學的典型教材。
四十多年風雨霜雪,半個世紀坎坷顛簸,伯塘中學一路滄海桑田,終於走進了壯麗輝煌的新時代。2004年在全區辦學水平綜合評估中被區文教局評為先進單位;2009、2010、2011連續三年學校工作被區文教局評為先進單位;2011、2012年被袁州區委評為“優秀黨支部”;2013年被慈化鎮評為“綜治管理先進單位”。

名勝古蹟

慈化禪寺

舊況
慈化禪寺,簡稱“慈化寺”,由北宋袁州府宜春縣石里鄉太平里(今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余坊村)普庵禪師(1115-1169)於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創建於袁州南泉山下,因而也稱南泉寺、袁州開元寺,歷經宋、元、明、清四朝,已經有900多年歷史,多次得到皇帝詔封御題。慈化寺鼎盛之時建有10座殿堂,共2000多間房屋,占地6萬多平方米,納僧千名,被明太祖朱元璋賜封為“天下第一禪林”。
元朝至元壬辰(1292年)春,寺罹烈火,化為灰燼。時有普庵五世孫慈昱明照大師,主持大都(北京)慶壽禪寺,道德昭彰,名揚京城,宣授紫衣,屢加封贈。成宗元貞元年(公元1295年)欽奉歸慈化寺主持。
元朝大德四年(1300年)春,又遭火毀。元朝大德五年(1301年),慈昱明照大師進京奏帝,敕建大慈化禪寺。是年冬,廣購土地,大興土木,建有普光明殿、無量佛殿、五如來殿、四天王殿、雨華堂、達本堂、方丈、浴堂、鐘樓、鼓樓、天輪殿、地輪殿、選佛場、梅檀林、藏經閣、四關(東曰朝宗、西曰西來、南曰南泉、北曰拱北)、東西二山門、24寮、小圓堂、大圓堂、東庵、西庵、觀心堂、圓通閣、桂輪堂、香林書院,開清水河,建東西清水河廟,豎石塔二座(內藏真經於左右),建丹墀、僧堂、庫房、永鎮山門、四齋閣、日月二台、四圍街道、東西兩廡、廊楹千數,以及倒栽柏亭、坦和造諸塔寺。占地百畝,納僧盈千。成為江南地區最大的寺院,一時朝佛之人,北至京城,南及廣西,西至四川,東及台灣,熙熙攘攘,摩肩接踵。
寺內則綠樹成蔭,四通八達,梵吹之音,燈燭之具,晝夜不絕,是慈化寺歷史上的全盛時期。時人描寫道:“普庵大士開山祖,山色泉聲似西土;道成留與坐禪身,名軋羲娥共今古;每年朝禮秋三月,不異靈山大會時;修廊夜點萬枝燈,齋廚日辦千人供;庭前柏樹手親栽,願力宏深許再來;須知五百年間事,優缽曇花一度開。”
明朝太祖洪武十八年(1385年)賜建龍亭,書“天下第一禪林”,世稱“天下大慈化”即由此而來;明朝正統十年(1445年),英宗賜額“南泉山大護國大慈化禪寺”;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憲宗增賜額“廣慈護國大慈化禪寺”。成化二十三年丁未孟秋六日,寺遭烈焰焚毀,化為灰燼。
明朝弘治七年(1494年)十一月,重建普光明殿。其南為敕賜坊,坊南有池若干畝,植蓮,殿北為定光塔,莊嚴華美,覆以定光殿。塔之北為禁鐘亭,內置鼻涕鐘。亭之北為萬佛閣、雨華堂。堂之左為達本堂,右為英雅堂。自雨華堂以北,架百餘楹,後轉以高牆。
明朝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僧聞秀赴京奏請藏經,揭榜治癒神宗皇后目疾。次年回慈化,敕賜全藏687函,賜金75兩,敕二道,撥宜、萍、分、萬四縣三年賦稅重修藏經閣,建東西24寮。
清朝順治元年(1644年),廟宇佛像毀於兵禍,清朝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重建,清朝乾隆二十年(公元1755年),僧明遠募修。嘉慶間復修。
建國初,慈化寺僅存山門、普光明殿、無量佛殿、東七寮、定光靈瑞塔、圓通閣等。“文革”中,毀定光靈瑞塔、圓通閣、石雕觀音等。今尚存《敕賜南泉山宗譜》一、二卷、《普祖錄驗記》、《釋迦如來密行化跡全譜》、《普庵手書加頌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千人鍋、鼻涕鐘等文物。明代編纂的慈化寺寺志——《南泉慈化寺志》,分為上下兩卷,192頁,為全球孤本,由福建省圖書館收藏。
現狀
1992年著手修復慈化禪寺;1997年恢復禪宗祖庭慈化寺;2004年5月28日,宜春市政府正式將慈化禪寺移交給佛教界,由僧眾自主管理;2006年2月,慈化禪寺大雄寶殿全面開始重修,重修慈化寺一期規劃總投資約2300萬元,將按照明代時期廟宇建築風格重修;2008年1月5日,慈化禪寺隆重舉行紀念普庵禪師誕辰890周年暨大雄寶殿落成慶典法會,來自全國各地的數千人參加了慶典活動;2010年10月24日,在普庵祖師光明殿前盛大舉行“江西宜春慈化禪寺第二屆佛教音樂會暨普庵祖師誕辰896年紀念法會”。
慈化寺雖經數百年流衍變故,已不再有九殿二十四寮的宏大規模,但舊址猶在,遺蹟歷歷,依稀讓人想見當年天下大慈化寺的風采。如今的慈化寺已修復一門、一樓、二殿、二塔,大門上保留了過去“盛跡紀南泉,天下名山推第一;圓音嗣西竺,宣陽法旨闡無雙”的楹聯;複製了明太祖“天下第一禪林”的御題。普興明殿、大雄寶殿、萬佛樓氣勢雄偉,氣氛肅穆。寬闊的山門前,兩座精巧的牛角塔分列左右,直指蒼穹,引人駐足仰望。正門牆上,嵌有皇封“敕賜南泉”匾,門樓上有相傳為仙家呂洞賓所書“海闊天空”四個鎏金大字,氣勢懾人。前殿中央,安放著一尊巨大的慈化寺開山祖師普庵高僧佛像,姿勢端莊,神態慈祥。1995年以來,前來慈化寺燒香拜佛者絡繹不絕,香客遍及福建、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台灣、浙江等地。
住持妙安法師住持妙安法師
2006年12月,慈化寺被江西省人民政府列為江西省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6月,經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宜春慈化寺傳說”被列入第三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2013年,慈化寺寺志——《南泉慈化寺志》入選第四批《國家古籍珍貴名錄》(名錄號10325)。該寺現由中國佛教協會理事、江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宜春市佛教協會會長、江西佛學院副院長妙安法師住持。歡迎海內外朋友來慈化寺瞻仰先賢,禮佛觀光。
2014年12月4日,福建省晉江東石鎮郭岑村334名信眾冒著嚴寒,驅車千里到袁州區慈化禪寺朝禮普庵祖師,受到慈化禪寺兩序大眾熱情接待。
2015年10月25日,南昌近百位義工,乘車約5小時,不辭勞累辛苦,來慈化寺打掃衛生。為迎接普庵祖師九百年誕辰紀念日,他們打掃了萬佛樓、大雄寶殿、普光明殿,經打掃後慈化寺煥然一新,內外相應,清淨莊嚴。
2015年11月17日--23日,中央電視台老故事頻道《故鄉》欄目組深入袁州區拍攝禪宗文化系列紀錄片之《守望宜春》。深入慈化寺拍攝並了解歷史詳情,自此“天下大慈化”進入了螢幕,走進了更多人的視野,900年前的故事就此展開。

南泉山

南泉山風光秀美,詩云:“名山僧占滿,問景數南泉”。“南泉八景”向負盛名,如“龍巖瀑布”、“爐嶺曉煙”、“月沼連香”、“蘭山聳翠”等景點,現存“登南橋、南嶺下、南泉關”等地址。明朝袁州知府朱華吟“蘭山聳翠”詩云:
蘭山萬仞秀鐘靈,黛色常凝似擁屏。
無柳與人游系馬,有松借鶴立梳翎。
雲收屹屹連天碧,雨過峨峨拔地青。
永鎮南泉增勝慨,王維筆健畫難成。
(清)黃兆祥題南泉八景:
古有南泉古有關,頻頻車馬過南山;
停驂若問長安路,只在行人往返間。
在南泉山上,有一處距今三千年左右的天然洞穴,俗名“觀音洞”。據考古人員稱:“這是江西省迄今發現的第一處商周時代的洞穴遺址。”此洞穴高出地表面約25米,系岩溶洞穴,縱深百餘米,東西貫通有洞口,內有井、石柱子、七層樓、水田、半邊豬等景觀。

觀音閣

觀音閣相傳為宋代普庵禪師弟子圓通法師所建,以供奉觀音菩薩為主,故又名圓通閣,整組建築縱列為山門、前院、前殿、中殿和後殿。山門正上方直額:“圓通閣”,下橫額:“即是南海”。山門石柱上楹聯云:
觀音閣規劃圖觀音閣規劃圖
何須叩普陀,法雨頻來三千界;
即此是南海,慈雲遍覆十二洲。
後殿供奉觀音大士神像,法相莊嚴,每逢農曆9月19日,此地都舉辦觀音閣廟會,會期近半月。屆時,除毗鄰地區萬載、瀏陽、萍鄉外,還有遠道而來的福建、湖北、江蘇、安徽等地香客來朝,焚香禮拜,貿易交流,熱鬧非凡。

歷史名人

禪宗大師---普庵祖師
普庵禪師(1115-1169年),北宋袁州府宜春縣石里鄉太平里(今江西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余坊村)人,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出生,俗姓余、字印肅。二十歲禮壽隆賢和尚出家,二十八歲受甘露大戒於袁州開元寺,九年後入湘訪溈山牧庵忠禪師開悟,紹承禪宗臨濟之法系。1166年鄉人請他主持原南泉山上的慈化院,並籌建慈化寺。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跏跌而逝,時年五十五歲。
普庵祖師普庵祖師
普庵禪師於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主持慈化院,宋孝宗乾道二年(1166年)創建慈化寺。1166年,普庵以原寺所處“地氣索莫”難成氣候,決定另擇新址重建梵宇,一日來到南泉山,忽見一人身高八尺,紅髮披肩,蒼髯掩口,普庵問:“爾何方神祗?”那人道:“小神奉玉帝之旨,守護此地,候普庵僧五百年矣。”普庵笑道:“貧僧正是普庵。”於是普庵在南泉山開基興工建寺,兩年後寺成,今慈化寺址便是800餘年前之舊址。
據說,普庵禪師得道開悟從《華嚴經》而來,當他讀至“達本情亡,知心體合”時,遍體流汗,豁然大悟,曰:“我今親契華嚴境界矣。”元代大詩人虞集游慈化,感普庵閱《華嚴經》而開悟,吟道:“爐香滿室雨垂簾,借得方床午睡酣,泉上老龍還記取,山翁曾此聽華嚴。”
普庵禪師是一位具大神通力的禪者,雖出身自禪宗,但卻活用一切上乘密法,故有禪宗的蓮花生大士之稱。他不僅神術高超,其佛學功底亦不比尋常,著有《普庵印肅禪師語錄》,又名《普庵至善弘仁圓通智慧寂感妙應慈濟真覺昭貺慧慶護國宣教大德菩薩實錄》,明永樂二一年(1423)序刊,三卷。主要輯錄其上堂語、小參、示眾法語、文疏、歌頌、贊等。一卷首附有明成祖的實錄、年譜、悟道因緣、塔銘、御製序等。收入《續藏經》第二編第二十五套。明成祖朱棣嘆《普庵語錄》為“其精深也,非想像之可求;其神妙也,非虛空之可似”。明進士鄒元標讀之,認為其“直接如來正宗”。
普庵禪師還精通梵文,他以梵文拼音為咒,由許多單音參差組合創作了漢傳佛教唯一咒語《普庵咒》。《普庵咒》旋律自然,猶如天地人相互的交融,令人自然進入清淨空靈的境界,並能與普庵禪師有求必應的菩薩精神感應道交,念誦起來非常靈驗。此咒有“普安十方,安定叢林”的神力,可驅除蟲蟻、蚊蚋不生、消災解厄、鎮煞安胎、驅邪除穢、逢凶化吉,常予持誦可令風調雨順、五穀豐登、六畜繁殖、萬事如意。在中國內地,90%的佛教信眾知道《普庵咒》,70%的僧侶常誦《普庵咒》,而在海外和中國的道教信眾中,95%的人知道普庵和《普庵咒》。在台灣地區,許多人象供奉媽祖一樣供奉普庵禪師。《普庵咒》不僅是著名的佛教咒語,同時也是古琴著名曲目,在《神奇秘譜》中是不同於《釋談章》的獨立曲目,近代著名古琴演奏家溥雪齋是演奏《普庵咒》的代表人物。
普庵禪師圓寂前,曾花費5年功夫,刺血泥金,書寫了一部《金剛經》。該經全長1850公分,寬35公分,共兩萬餘字,經書由普庵禪師親自作序,並總注頌,全經32相,每相首、尾,普庵禪師均有“加頌”偈語,充分體現了一代高僧對佛教真經的超然領悟和深湛的禪宗思想,是普庵禪師的心血結晶,也是他對中國佛教文化作出的重要貢獻。真實地反映了當時佛教禪宗祖庭——宜春乃至全國禪宗文化的盛況,是研究中國佛教文化的一份彌足珍貴的歷史資料。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大師在寶峰看後為《普庵禪師手書加頌金剛經》題詞:“普庵祖師示有情,刺血手書金剛經;四相皆空無為理,六塵非有本來人。”《普庵禪師手書加頌金剛經》這一歷經數百年的孤本,在妙安法師的提倡和努力下,及四眾弟子的支持,此經終於影印成功,廣為流通。這部供奉在慈化寺的血書《金剛經》與珍藏在臨江慧力寺的蘇東坡手書《金剛經》碑,都是江西境內極負盛名的佛寺鎮寺之寶。
普庵禪師手書加頌金剛經普庵禪師手書加頌金剛經
普庵禪師圓寂後,因“靈驗”護國有功,宋、元、明各朝曾七次詔封,分別為:宋嘉熙元年(1277年)五月詔封為“寂感禪師”;淳佑三年(1250年)加封為“妙濟禪師”;寶佑三年(1255年)十二月加封為“真覺禪師”;鹹淳五年(1269年)四月加封為“昭貺禪師”;元大德四年(1300年)七月加封為“大德禪師”;皇慶元年(1312年)三月初二日加封為“惠慶禪師”;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十二月十三日加封為“至善宏仁、圓通智慧、寂感妙應、慈濟真覺、昭貺惠慶、護國宣教、大德菩薩”。明永樂皇帝評說普庵:“萬行圓融,六通具足,端嚴自在,變化無方,哲學悟於群迷,普利益於庶類,如溥甘霖於六合,膏澤均沾,猶現滿月於千江,光輝旁燭。”
抗元英雄---彭瑩玉
彭瑩玉(?—1353),又名彭翼、彭國玉、彭明、彭和尚、彭祖師,元末民變領袖,南方紅巾軍起義領袖之一,宜春袁州慈化人。其祖、父都是慈化寺附近農民,彭瑩玉一出生便被“舍與”慈化寺一彭姓和尚為徒,10歲入慈化寺為僧。當時,白蓮教風行民間,民眾多藉此進行反元秘密活動,彭瑩玉也加入白蓮教組織,不久就成為當地白蓮教教首。他精通醫術,經常為寺院附近及慕名而來的民眾治病,遂以行醫為掩護布道,宣揚“彌勒佛下世、改換乾坤,世界光明大同”的教義。民眾紛紛回響,信徒漸至數千人,彭瑩玉被尊稱為“彭祖師”。
彭瑩玉彭瑩玉
元順帝至元四年(1338)正月,彭瑩玉與其弟子周子旺組織5000餘名信徒發動武裝起義,推舉周子旺為首領,號為“周王”。起義者胸、背各寫一個“佛”字,以祈求彌勒佛保佑。不久,袁州路官軍大舉鎮壓,起義失敗,周子旺被俘遇害。彭瑩玉由信徒們掩護,輾轉逃匿到淮西。繼續傳布教義,發展了大批信徒。其信徒多以“普”字記名。如周普勝,趙普勝(即“雙刀趙”)、李普勝(即“李扒頭”)、項普略(即項甲)、歐普祥等,被稱為“彭黨”,後多為元末紅巾起義軍的領導人和重要將領。彭瑩玉奔走於江淮、江西、兩湖各地傳教,組織反元活動。至正八年(1348),他在瀏陽、萬載等地活動,訊息泄露,遭官軍追緝,只得遠避麻城等池。
至正十一年(1351)夏,彭瑩玉號令其徒眾在今安徽巢湖一帶發動起義,與北方韓山童、劉福通領導的潁州(今安徽阜陽)起義遙相呼應。稍後,彭瑩玉的弟子、麻城鐵匠鄒普勝擁戴羅田布販徐壽輝為首領,在蘄水(今湖北浠水)起義,建立天完政權,徐壽輝稱帝,鄒普勝任太師。起義軍以紅巾裹頭,燒香聚眾,故稱“紅巾軍”,又稱“香軍”。
至正十二年春(1352),彭瑩玉部將李普勝、趙普勝先後攻占無為、含山,又合兵渡長江,連克繁昌、銅陵、池州、安慶、湖口諸城,斬殺江西行省平章星吉。各地人民紛紛加入起義軍,一時聲勢大盛。與此同時,彭瑩玉到達蘄水,徐壽輝拜其為軍師。不久,彭瑩玉、項普略率領紅巾軍一部東征,連克江州、南康、饒州、徽州、信州等城。六月,起義軍攻破昱嶺關,七月十日奪取江南重鎮杭州城,彭瑩玉就任江南行省參知政事。彭瑩玉攻占杭州,元廷大為震驚,急令大將董摶霄率部反攻。七月二十六日,彭、項敗出杭州,引軍北略,連下湖州、常州、江陰、京口、江寧等城,直逼戰略重鎮集慶(今南京市)。十一月,起義軍遭元將也先貼木兒、三旦八、佛家閭等部合擊,彭瑩玉、項普略率部突圍至徽州休寧縣境,又遭到達魯花刺八失麻失里所率地方武裝的截擊,項普略被俘遇害。彭瑩玉召集部眾奮勇攻破休寧縣城,又乘勝占領徽州城。趙普勝聞訊,率部由湖口馳援,起義軍一度控制了徽州及周圍的蕪湖、廣德、淳安等地。
至正十三年初(1353),元軍重新奪取徽州,彭瑩玉率部轉進江西。其時,徐壽輝部將歐普祥正在圍困袁州城,彭瑩玉率部將況普天、閔總管前往匯合,攻克瑞州(今高安)城。同年十一月,江西右丞火你赤(一譯和尼齊)督部圍攻瑞州。彭瑩玉率眾奮力御守,終於城陷被俘,不久被殺害。其他被俘將士及眷屬同時被害。
彭和尚(《倚天屠龍記》銀屏形象)彭和尚(《倚天屠龍記》銀屏形象)
彭瑩玉曾多回在武俠小說中出場:在《倚天屠龍記》出現,為明教五散人之一;在《萍蹤俠影錄》被提及,為朱元璋張士誠師父,著有《玄功要訣》傳世,隔代傳人為張丹楓;在《錦衣夜行》中隱士身份出現,他隱居青州,人稱「彭老太公」,是白蓮教淮西香壇首領,主人公夏潯的妻子彭梓琪就是他的曾孫女。
彭和尚與劉福通均為元末抗元真正之英雄,與朱重八(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相比毫不遜色。彭瑩玉是南方紅巾軍的傑出領袖,他有著推翻元朝黑暗統治的信心;有著組織民眾和宣傳民眾的豐富經驗;有著在困難條件下堅韌不拔的毅力;有著在勝利條件下繼續戰鬥的頑強意志。他身上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優秀品質,彭瑩玉的赫赫聲名將永遠留在廣大農民心中。
南征北戰---李輝
李輝(1913一1948),袁州區慈化鎮冷水村人。1930年參加革命,同年5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曾任鄉團支部書記、赤衛隊文書、區少先隊隊長、少共慈化區委書記等職。1931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次年1月,任宜萍縣少共隊長,7月任少共宜萍縣委宣傳部部長。1933年7月,任少共宜萍縣委書記後,為粉碎國民黨對蘇區的圍剿,親率幹部深入被敵占領的蘇區,發動民眾,參加了“少共國際團”。1934年1月,宜萍根據地全部被敵人占領。3月,任宜萍工作委員會主任,領導四路工作組回宜萍根據地重新開展工作,恢復黨的組織。5月,縣委書記犧牲後主持縣委工作。1935年3月後,曾任紅十六師政治部宣傳科科長、組織科長兼黨委書記、中共湘鄂贛省委辦事處秘書。經歷了艱苦的三年游擊戰爭。抗日戰爭爆發後,奉中共湘鄂贛省委指示回宜春開展抗日救亡活動,恢復發展黨的組織。年底,任中共萬載中心縣委書記。1938年2月,任新四軍駐宜春慈化通訊處主任,並秘密建立了中共宜春縣委。1939年1月,任中共贛西北特委書記,以通訊處主任的公開身份,領導贛西北地區的抗日救亡活動。7月,任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部長兼社會部部長。1941年12月,抵延安,入中共中央黨校學習,參加了延安整風運動。1945年,出席中共“七大”。抗日戰爭勝利後,調東北工作,任中共岫巖中心縣委書記兼鐵梅支隊政治委員,領導岫巖等6縣工作。1946年1月,任中共莊岫地委書記。5月,任遼南軍區副政治委員兼獨立師副政治委員。1947年8月,兼獨立第一師政治委員。1948年,任東北野戰軍第五縱隊第十三師政治委員。1948年9月,率部參加遼瀋戰役。後參加平津戰役,12月3日以身殉職。後被追認為革命烈士。遺骨安葬於河北省石家莊華北軍區烈士陵園。
李輝烈士像李輝烈士像
戎馬一生---張興華
張興華(1912一1992),袁州區慈化鎮西山村柴家沖人,出生在一個貧僱農民家庭。由於家境貧窮,11歲時就外出幫人放牛、做木工、當礦工等。1927年,毛主席領導秋收起義時,在家鄉縣蘇六大隊任戰鬥班班長,參加了打土豪分田地、打富濟貧等革命活動。1928年入團,1929年參加紅軍,1930年10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張興華參加革命60餘年來,有30多年是在軍隊戒馬倥傯的戰鬥生涯中度過的。從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到1958年轉業,三十年來,經歷了井岡山紅色根據地的建設鬥爭,參加過三次攻打湖南長沙和江西贛南一至五次反“圍剿”戰鬥,經歷了二萬五千里長征、八年抗日戰爭、三年解放戰爭以及援越抗法等戰爭,總計參加“四渡赤水、四戰四平”等大小戰爭數百次,南起珠江、北到松花江、東至泰山、西到巴彥喀拉山,行軍線穿越了大半箇中國,足跡遍及祖國的大江南北。
在黨和人民的培養教育下,張興華由一名普通的農民青年,逐步鍛鍊成長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一名指揮員。1931年進入江西瑞金紅軍學校學習,隨即調紅一方面軍(即中央紅軍)紅三軍團司令部任指導員,1932年調紅三軍團司令部通訊連任連長兼黨支書。抗日戰爭時期,歷任中央軍委通訊警衛連連長、八路軍總部通訊營副營長、抗大第一大隊第二隊隊長兼指導員、抗大五分校副校長、蘇北阜東縣總隊總隊長(獨立團團長)、新四軍三師司令部偵察科長及作戰科長。解放戰爭時期,歷任某騎兵團團長,7縱隊120師58團團長、130師副師長、132師師長,第四野戰軍48軍143師師長。
解放後,1949年11月兼任韶關軍分區司令員,1950年5月奉命赴越南任越南陸軍學校軍事顧問分團團長兼黨委書記,1953年以後歷任某陸軍學校黨委書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步兵預備學校校長等職務。1958年5月,奉中央軍委命令,帶領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步兵預備學校全體官兵集體轉業,創建了雲貴高原上第一座氮肥廠——駐昆解放軍化肥廠,並擔任廠長。1965年後歷任雲南省經委副主任、省重工業廳副廳長兼副書記、省化工廳副廳長兼副書記等職務。大躍進後,遭受打擊,尤其在“文革”當中,倍受迫害,關押長達六年之久,1992年7月病逝。張興華在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戎馬生涯、出生入死、忍辱負重,為國家的解放和建設事業立下了汗馬功勞。
早殞將星---柯武東
柯武東烈士柯武東烈士
柯武東(1905一1930),安徽合肥(今肥東縣)人。自幼讀私塾,後因家境貧寒,中途輟學。1922年投考軍閥安徽警務處警察教練所,畢業後當警察,繼而在直魯軍閥畢樹澄部謀職,曾任教導營代理營長。1927年春,毅然離開舊軍隊。不久,他在上海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經常奔走在蕪湖、合肥,鳳陽等地,進行革命活動。1928年,受黨組織的委派返回家鄉合肥,發展黨的組織,開展鬥爭。與共產黨員崔筱齋、張開泰在合肥聯絡失學進步青年,以換帖結拜弟兄的名義,在城內組成了“十人團”,四處張貼革命傳單、宣傳革命道理。他多次去上海匯報工作,接受任務。同年7月,去湖南參加平江起義。1929年秋冬,在江西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參加紅軍。不久,任中國工農紅軍獨立二團團長,轉戰於江西省安福、分宜、宜春3縣交界地區,出其不意地打擊國民黨地方武裝和地主豪紳的反動勢力,保衛革命根據地和蘇維埃政權。同年冬,隨軍到達彬江,消滅了駐紮於此的國民黨保全團,繳獲槍15支,鎮壓了當地劣紳,並開倉放糧,賑濟貧苦民眾。1929年底,和李紹九率領紅軍獨立二團、三團,在吉安北部與國民黨軍隊作戰數次,連戰皆捷,特別是峽江之役,殲敵千餘人,繳獲大批槍枝彈藥。1930年1月,紅軍獨立二、三、四團及騎兵連,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六軍,他任紅六軍軍委委員和第一縱隊司令,併兼任第三支隊長。1930年六七月間,第六軍改編為紅軍第一軍團第三軍,任第三軍第一縱隊司令。1930年8月,為粉碎國民黨湖南省主席何鍵部隊對紅軍的“圍剿”,紅一軍團進入湖南,乘何部尚未覺察之機,於8月20日,分兵3路進攻文家市。他率領的第一縱隊擔任花園(慈化境內)一線的正面進攻任務。由於敵人居高臨下,多次進攻未能奏效,損失嚴重。於是,他親率80餘名戰士向敵陣地發起新的攻擊,迅速占領了高升嶺,消滅了全部敵人。在他指揮部隊繼續進攻時,不幸被敵擊中腹部,他手捂傷口,鎮定地指揮到戰鬥勝利結束。在送往慈化後方醫院途中光榮犧牲。後黃公略上報毛澤東、朱德,經二人一致決定,將慈化區蘇維埃政府改名為“武東區”(現為慈化鎮武東村)。其犧牲後被安葬於慈化鎮,其墓政府多次予以修葺,現保存完好,已成為當地中、國小學生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感動中國---王茂華 譚良才
王茂華烈士王茂華烈士
王茂華,1983年11月生於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石嶺村,中共黨員,生前系袁州區慈化鎮伯塘中學教師。1999年以全鎮第三名的成績考入宜春職業技術學院普通師範專業班,2002年畢業回家鄉衝下國小任教,次年調入慈化鎮伯塘中學任教語文科目。期間,通過自學考試獲得南昌大學本科文憑。
譚良才,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冷水村村民,1966年4月出生,國中文化,2010年7月入黨,中共十八大代表。
2010年3月21日14時50分許,宜春市慈化鎮伯塘村一棟民房發生火災,房內6名孩童被困火中。青年教師王茂華與其岳父譚良才聞訊後,三次沖入火海,成功救出6名小孩,而王茂華、譚良才卻被嚴重燒傷,王茂華全身燒傷面積高達98%左右,譚良才燒傷面積也達85%左右。由於傷情嚴重,當天下午,王茂華、譚良才被送到就近的瀏陽市人民醫院搶救,4月1日轉入武漢市第三醫院進一步治療。2010年5月2日凌晨,王茂華由於特大面積深度燒傷,引起嚴重燒傷膿毒症、多臟器功能衰竭,不幸在武漢市第三醫院去世,英年27歲。同年7月29日,其岳父譚良才轉入宜春市人民醫院繼續接受治療,10月19日康復出院。
王茂華、譚良才火海救人的英雄壯舉,受到了黨中央、地方各級政府和各級新聞媒體的高度關注。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宣傳部部長劉雲山,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委員劉延東先後在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上作出批示;原江西省委書記蘇榮、宜春市委書記謝亦森等領導先後接見了英雄家屬;人民日報、新華社、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江西日報、江西電視台等中央、省級媒體先後報導了王茂華、譚良才先進事跡,各級媒體報導達700餘篇。
譚良才被授予“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榮譽證書譚良才被授予“全國見義勇為英雄”榮譽證書
江西省人民政府和宜春市委、市政府先後印發表彰和學習王茂華、譚良才同志的決定,號召全社會向兩位英雄學習。王茂華、譚良才被評為“全國見義勇為英雄”、“中國好人榜好人”、“江西省見義勇為標兵”,併入選中央電視台2010年度“感動中國”十大人物。王茂華還被江西省民政廳批准為“革命烈士”、共青團江西省委授予“江西青年五四獎章”、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追授予“全國模範教師”、宜春市委、市政府授予“見義勇為英雄模範”和“優秀人民教師”、宜春市團委、市青年聯合會聯合授予“宜春青年五四獎章”。譚良才被評為“全國道德模範”、“江西省十大井岡之子”、“因公傷殘人員”,在2012年6月1日江西省黨代會上,當選為江西省出席黨的十八大的42位代表之一。
英雄讚歌英雄讚歌
2010年度中央電視台感動中國人物王茂華、譚良才頒獎辭:烈火是一場生死攸關的測試,生命是一道良知大愛的考驗,你們用果敢應戰,用犧牲作答!一對狹義翁婿,火海中三進三出,為人們講述了什麼是捨生忘死,人間摯愛!

風俗民情

慈化雞

相傳很多年前袁州慈化有個窮書生,在外求學回家過年,途中風雪交加感染風寒,到家後老母親問他:“想吃什麼?”他說:“沒胃口。”老母親聽後想了一陣,把過年殺好的雞與泡辣椒、大蒜、生薑燒成一鍋。當雞燒好時散發出一股開胃的香味,窮書生問老母親:“娘,您燒的是什麼菜?好香啊!”老母親趕快盛了一碗酸椒雞湯送上,書生喝完時胃口大增說:“再來一碗”!當兩碗雞湯下肚後,窮書生已是滿頭大汗。第二天,書生的風寒好了,才想起昨天喝的酸椒雞湯還能治風寒。三年後,窮書生做了官再次回到老家,母親卻已離開了人世,當回味當年母親炒的酸辣雞時,瞬間心酸淚流。為了紀念母親、懷念家鄉,故將此酸辣雞取名為“慈化雞”。
慈化雞慈化雞
慈化雞歷史悠遠,原汁原味流傳至今。每逢秋收時節,當地農民把秋辣椒洗淨、涼乾、拌鹽,裝入瓷器罐填實壓緊,用稻草把罐口封嚴,再倒放在盛有水的器皿中(器中之水起密封作用,因會揮發需經常加水,不得乾涸。否則,罐中辣椒會腐敗變質),約過一月左右就成泡辣椒(因其是倒放而制慈化方言叫“pu辣椒”,也稱酸辣椒);有的將涼乾拌鹽的秋辣椒切碎,用自製的老米醋拌勻裝罐密封后做成醋辣椒。然後,用自製的泡辣椒或醋辣椒與當地土雞一起烹調,製作一道酸鮮可口、味美獨特的風味農家菜,專門用來招待家裡的貴客。現宜春大小酒店飯莊都廣為烹飪製作,是一道不可多得的傳統菜餚,深受廣大食客的喜愛。
泡辣椒泡辣椒
主 料:老母雞或鉗雞(閹割後的公雞)
配 料:山茶油(或食用調合油)、食用鹽、蒜段、薑片、泡辣椒(或醋辣椒)
製作方法:先把雞煮八成熟,冷卻後砍成塊備用。將鍋燒燙後倒入適量山茶油(或食用調合油),待油燒開冒點菸(食用調合油九成油溫)後,放入雞塊爆炒一分鐘,下泡辣椒(或醋辣椒)、少許鹽後再爆香一分鐘,倒入原汁雞湯或開水蓋鍋煮熟,起鍋前放入薑片、蒜段翻炒均勻,出鍋即可。
菜餚特點:色澤紅亮、口味鹹鮮酸辣、回味無窮,是典型的下飯菜。(轉載:江西電視台都市頻道 宜春旅遊政務網)

肅字迎親

中國漢族的婚嫁迎娶禮儀,無不以“喜”字以示吉慶。而慈化寺周邊地區,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卻是“肅”字迎親的習俗,即在花轎諸迎娶吉祥物上張貼一“肅”字。這個習俗的形成來之於慈化禪寺普庵祖師。
民間傳說中,普庵禪師印肅是個亦道亦神仙的聖人,尤以驅妖魔、救婦女的故事居多,特別是拯救新娘的故事,流傳甚廣。據說,湖南瀏陽文家市有一戶人家娶親,抬回來的是一頂空轎。請來印肅,印肅畫靈符,念咒語,雷劈了一棵大樟樹,從樹中救出了被妖精擄去的新娘。
“肅”字迎親,起源於“印肅跟花轎”的傳說。相傳,從前慈化有個漂亮妹子嫁到模湯,一路吹吹打打路過慈化寺,普庵禪師印肅睜開慧眼,見轎中有兩個新娘,知有妖精作祟。於是悄悄跟隨花轎,一直跟到模湯,轎到新郎家,掀開轎簾,見有兩個一模一樣的新娘,不知所措。眾人發現普庵禪師也隨轎而來,一齊求救。普庵說:“把左邊的新娘牽去拜堂。”接著手舉佛帚,口念咒語:“一豎乾坤大,橫擔日月長,南蛇轉北斗,右滅鬼神王,普庵來到此,萬煞盡歸藏。”假新娘就地一滾,嚎嚎怪叫,現出了九尾狐的原形。後來人們迎親為了護轎鎮妖,就把普庵禪師印肅的名字貼在轎上。以防不測。這就是“肅”字迎親的由來。
袁州慈化一帶的舊俗,男方迎親時,只在轎門上寫半個“肅”字,以免妖精識破。轎到女方,新娘上了轎,關上轎門,再由女方家請道士將半個“肅”字補齊,妖精就不敢進入轎中禍害新娘。
過去,“肅”字迎親的風習不僅盛行於袁州慈化一帶,而且西至萍鄉桐木一帶,東至萬載、上高一帶,均很流行。後來,此俗在袁州、萍鄉、萬載一帶漸次淡化,反而在上高一帶一直傳承至今,形成了一種具有上高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
上高“肅”字迎親的一般規式是:男方迎親花轎未發之前,請當地“斯文”掌筆,在大紅紙上寫一斗大的“肅”字。寫時,一邊運筆一邊念咒,咒詞為:“一豎山河動,橫擔日月明,左撇星斗見,右拖鬼神驚,普庵來到此,諸煞盡消藏。”咒詞念完,字也寫完。但“肅”字的中間一豎,不得出頭,留待女方填補。不出頭的“肅”字寫好後,掛在轎頂,然後花轎才能出發。轎到女方,女方又請當地“斯文”在“肅”字頭上添上一筆,才能送新娘上轎。其規式與袁州舊俗只是略有不同而已。
如今,婚娶迎親坐花轎的少了,但上高民間“肅”字迎親的習俗沒有改變。如果你在上高的縣城街道或鄉間公路上,看見汽車車頭上貼著一個堂堂正正的“肅”字,那一定是迎親的隊伍。(轉載:宜春傳媒網)

慈化廟會

傳說農曆九月十九日是觀音娘娘的生日,在每年這天前後近半月的時間裡,宜春市袁州區慈化鎮都要舉辦盛大的集會——慈化廟會,以此來紀念這位大慈大悲、救苦救難、普度眾生的菩薩。
據考證,慈化廟會已有八百多年的歷史,舊時的廟會是在普庵禪師圓寂之時,各路香客集聚慈化寺朝拜供奉祖師,許願、祈福、禱太平。有記載曰:是日,披緇者、秉樂者、爇香羅拜者如雲如林,車馬駢填,商賈矓聒,徵逐者如市,場景恢宏。既有“何殊函谷玉門所,不讓都城市井間”的經濟繁榮,又有“十洲仙客留詩別,四海高人下榻逢”的文化盛況。
而今的慈化廟會,來自湖南、浙江、江蘇等省及周邊地區的客源、貨源蜂擁而至,不僅慕名而來燒香拜佛的香客熙熙攘攘,而且禮佛觀光的遊客和物資交易的商客絡繹不絕,人流量一天少則上萬、多則幾萬上十萬,人山人海、比肩接踵、水泄不通。各種貨攤擺滿街頭巷尾,商品琳琅滿目,目不暇接。叫賣聲、吆喝聲、歌舞聲不絕於耳,此起彼伏,熱鬧非凡。男女老少像過節似的精神抖擻、意氣煥發,從她們開懷的笑聲里聽得出豐收的喜悅,從他們肩挑手提的包包里看得出生活的富裕。
在慈化寺、觀音閣里,香菸繚繞、鐘聲悠揚、人頭攢動,普庵菩薩、觀音娘娘正雙手合一饒有興趣地俯看著五顏六色的人群,流露出欣慰羨慕的神情。此時此刻,禮佛的人們少了迷信寄託,多了虔誠敬畏,已不再是單純的保佑平安、期盼多子多福,一定程度上是為了享受禪宗文化的薰陶,祝福美好幸福的未來。
慈化廟會,好一派喜慶祥和、太平盛世的現代版《清明上河圖》景象。

慈化耍獅燈

舊時春節,過了“上七”(正月初七以前稱“上七”),慈化民間各姓族操練過拳術的青壯年,常常組織獅燈隊,外出耍獅燈。這裡的鄉俗是:只耍本姓戶,不走外姓家。
獅燈是用竹條扎就,糊上多彩紙的一個獅頭,其頸部縫上一塊長幅黃布,將一個操持人遮掩起來。獅燈隊至多不超過十人:一人專事前導,一人耍獅頭,三人負責樂器(鑼、鼓、鈸),一人肩兵器(棍子、大刀等),其餘一二人攜雨具等。
前導一手打著皮籠(即燈籠),一手提著竹籃。皮籠是用蔑制骨架、紙糊外表成的,長尺半、直徑約六寸,上書顯眼的紅色姓氏,籠內可安放點燃的蠟燭。竹籃里放著用紅紙寫就的拜年貼,貼上寫“即日獅燈一架,恭賀新禧”等字樣。
獅燈隊一行人快進屋場時,便熱熱鬧鬧敲起震耳又有節奏的鑼鼓來,用來傳報信息。這時前導特意高舉皮籠朝前起。屋場裡的同姓人家,都打開大門,帶上紅包(內裝禮儀錢)和鞭炮,在門首迎接。打皮籠的人一進門,就拱手高喊:“恭喜,恭喜,拜年!”隨即遞上拜年貼。戶主接過拜年貼右,便把紅包塞在打皮籠人手裡,並“噼哩啪啦”的放起鞭炮。接著耍獅頭的人晃動著獅頭,走到戶主家神榜前搖幾下獅頭,表示向祖宗及戶主全家拜年。然後在鑼鼓聲中退出來,再另往一家。
如果時至中午或近傍晚,屋場裡的人就會留宴留宿,熱情招待。耍獅燈的人在宴宿前要擇一場地,搬出棍子、大刀等武器,敲起鑼鼓,向主人表演拳術,以示敬意。表演拳術時,多以小孩開場。表演者赤裸上身,左手握拳,右手五指併攏蓋左拳,拱手沿周走一圈,向觀眾敬禮。敬禮時,絕不能翹起拇指,否則會被人認為“目中無人”而受到指責。接著在鑼鼓中表演拳術,玩耍兵器和對拳,場面緊張熱烈。
正月十五元宵節,是獅燈收場的一天,各姓氏獅燈都要到慈化街上來熱鬧一番。各路獅燈從四面八方向慈化街匯集,但必須耍“上水燈”,即由下而上,每架獅燈都得從東門下街進城,挨家挨戶到西門上街,再折向街後的中山亭廣場上。這一天,慈化街熱鬧非凡,鑼鼓聲,鞭炮聲,震天價響,不絕於耳。沿街商戶,迎來送往,應接不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