愾

kài ,<書>憤恨,如同仇敵~(大家一致痛恨敵人)或嘆息的意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愾
  • 部首:忄
  • 部外筆畫:4
  • 總筆畫:7
部首筆畫,詳細釋義,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常用詞組,字源演變,

部首筆畫

部首: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
7
筆順:
捺捺豎撇橫橫折
編碼:
CJK 統一漢字
U+5FFE
五筆:
NRNN
倉頡:
POMN
鄭碼:
UMY
四角:
98017

詳細釋義

愾1 kài ①<動>憤恨;憤怒。  諸侯敵王所~——《左傳·文公四年》 ②<動>滿。  身以及身,子以及子,妃以及妃,君行此三者,則愾乎天下矣。——《禮記
愾2 xì ①<動>嘆息的樣子。  ~,大息也。——《說文》  ~我寤嘆。——《詩·曹風·下泉》  ~然心有聞乎其嘆息之聲。——《禮記·祭義》  見魏武帝遺令,~然嘆息,傷懷者久之。——《文選·陸機·吊魏武帝文》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卯集上】【心字部】愾 ·康熙筆畫:8 ·部外筆畫:4
《廣韻》喜夷切《集韻》馨夷切,𠀤音咦。《廣雅》喜貌。
又《字彙》與忔同。
(愾)《唐韻》《集韻》𠀤許旣切,音欷。《說文》太息也。《詩·曹風》愾我寤嘆。◎按陸德明音義本作苦愛反。
又《廣韻》苦蓋切《集韻》《正韻》丘蓋切,𠀤音磕。《博雅》滿也。《禮·祭義》出戸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太息之聲。
又《集韻》口漑切,音慨。《玉篇》怒也。《左傳·文四年》諸侯敵王所愾,而獻其功。《注》愾,恨怒也。
又《集韻》許訖切。與迄同。《爾雅·釋詁》至也。本作迄。或作愾。《禮·哀公問》君行此五者,則愾乎天下矣。〇按《說文》從心從氣,氣亦聲,故許旣切最近。

說文解字

【卷十】【心部】愾
大息也。從心從氣,氣亦聲。《詩》曰:“愾我寤嘆。”許旣切

說文解字注

(愾) 大息皃。大各本作太。皃各本作也。皆誤。今正。古無太息連文者。淺人為之也。口部嘆下曰。大息也。大息者、呼吸之大者也。呼、外息也。吸、內息也。曹風下泉。愾我寤嘆。嘆或作嘆者、誤。箋雲。愾、嘆息之意。許雲大息者謂嘆。雲皃者謂愾也。祭義曰入戸而聽、愾然必有聞乎其嘆息之聲是也。若哀公問則愾乎天下矣注云。愾、至也。此叚愾為訖。從心。氣聲。許旣切。陸引說文火旣反。十五部。詩曰。愾我寤嘆。

常用詞組

【同仇敵愾】tóng chóu dí kài 全體一致地抱著對敵人的仇恨和憤怒。 我有軍備,我自整之。乃~之軍國民,非殘屠同胞之劊子手也。——《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論中國之前途及國民應盡之責任》  望見穿上制服的人,就發生~之心,馬上想動手收拾掉他。——瞿秋白 《亂彈·狗樣的英雄》  ﹝人民﹞為了抗日救國的偉大事業,正在~,英勇奮戰,抗擊 日本 侵略者。——郭澄清 《大刀記》  讀者大眾的對於某一作者,是未必和‘批評’或‘批判’者~的。——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五論“文人相輕”--明術》  【敵王所愾】dí wáng suǒ kài 謂把天子所痛恨的人作為自己的敵人而加以討伐。 諸侯~——《左傳·文公四年》  爾諸將尚迪果毅,一乃心力,各以其兵,~——《宋史·度宗紀》

字源演變

金文大篆(西周先秦)→小篆(秦西漢)→隸書(東漢)→章草(東漢西晉)→狂草(唐)→楷書(唐)→宋體(宋)
大篆大篆
小篆小篆
隸書隸書
章草章草
狂草狂草
楷書楷書
宋體宋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