愧恨,漢語辭彙,拼音kuì hèn,指因羞愧而自恨;慚愧悔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愧恨
- 拼音:kuì hèn
- 外文名:[be ashamed and remorseful]
- 注音:ㄎㄨㄟˋ ㄏㄣˋ
- 釋義:指因羞愧而自恨;慚愧悔恨。
解釋,出處,
解釋
1、慚愧怨恨。
2.慚愧悔恨。
出處
漢·趙曄《吳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光心氣怏怏,常有愧恨之色。”
《晉書·王渾傳》:“﹝王渾﹞意甚愧恨,有不平之色。”
《太平廣記》卷二六引唐·薛用弱《集異記·葉法善》:“其僧愧恨,赴海而死。”
宋·葉適《序》:“余笑曰:‘罷是,則門戶冷落,患復不亟爾。’達文頗愧恨。”
清·吳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回:兒子不能掙得一絲半栗孝敬父親,倒要破費了父親的產業,實在不可自比於人,心裡愧恨之極!
曹禺《北京人》第三幕:“文清愧恨地低下頭,緩緩朝臥室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