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歐洲債務危機

如果歐洲債務危機最終沒有引發第二波全球金融危機的話,這場局部地區的危機恰好給中國提供了內省的好機會──重視地方債務和銀行信貸風險、反思地區不平衡背景下統一貨幣政策的危害等。


歐洲債務危機首先可以轉移全球的注意力,讓中國鬆一口氣,至少在月底即將召開的G20會議上,坐擁2.5萬億美元外匯儲備的中國會擁有更大的話語權,不會因為人民幣匯率問題而飽受各方指責。
從經濟層面上,中國可以看成是一個類歐元區的國家。比如,各地經濟發展不平衡、勞動力市場由於戶籍管制並未完全開放等。歐洲債務危機至少給中國帶來兩點啟示:一是地方債務和銀行信貸風險。在危機之前,中國落後地區的地方財政已經入不敷出,靠中央財政的轉移支付過日子。在危機過程中,這些地區又大力吸納銀行信貸大搞基礎設施建設,這同歐元區的貧窮國家在危機期間通過財政赤字拉動經濟如出一轍。在危機後半段,一旦銀行利率上揚,這些地區的債務風險也將最先暴露,好在中國有強大的中央財政作為支撐。二是統一貨幣政策的風險。在各地發展不平衡的背景下,統一的貨幣政策並不足取,應該探索區域化的貨幣政策,特別是存款準備金率和信貸控制等,更要根據不同區域區別對待。雖然目前中國的貨幣政策也有差別化,比如存款準備金率上調時,地震災區的金融機構享有豁免,但這只是一種應急而非制度化的操作。
歐洲債務危機除了可促中國內省外,還有助於增加中國政府在調整國內政策上的靈活度。目前中國最大的國際壓力來自於人民幣匯率問題,而隨著歐元的貶值,至少來自歐洲國家的壓力會有所減輕;同時大宗商品價格的下跌,也讓中國不必非常急切地通過人民幣升值來緩解輸入性通脹。
中國的國內壓力在於經濟復甦不穩和通貨膨脹的矛盾。歐洲債務危機的爆發似乎更是讓中國政府難上加難,市場的衣服被染了咋辦預期也出現了分化。但對於決策者來說,這種市場預期分化的局面,恰恰有助於實現理想的政策效果。
從中國政府領導人最近的表態來看,也許他們更擔憂的是通貨膨脹,因為出口引導的復甦畢竟並不符合中國擴大內需的目標,而通貨膨脹引發的社會不穩定更為政府重視。因此,如果中國政府在此時繼續選擇緊縮貨幣政策,或許是意料之外,但卻在情理之中。
中國既要感謝歐洲債務危機的警示作用,也要感謝其給中國國內政策調整帶來的靈活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