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替代裝置

感覺替代裝置是一種可以讓盲人產生視覺的裝置,可用聲音將眼前的一切帶入盲人視覺皮質,從而讓盲人“看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感覺替代裝置
  • 特點:盲人產生視覺
  • 研發時間:二十世紀九十年代
  • 研發人:皮特·梅傑
研製歷史,工作原理,

研製歷史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荷蘭研究人員皮特·梅傑博士便發明了“感覺替代裝置”,這種裝置可把目標的位置和外貌轉化成清晰的聲音。使用者經過簡短培訓後,就能學會表現人或物體形狀和位置的“音景”,甚至閱讀文字報告。
2012年初,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埃米爾·阿米迪博士領導的科研團隊開發出可用聲音將眼前的一切帶入盲人視覺皮質,從而讓盲人“看到”的類似於眼鏡的“感覺替代裝置”。這些特別聲音事實上能刺激先天失明者的視覺皮質,從而使他們有機會看到事物。

工作原理

研究顯示,視覺皮質把整理後的目標信息送進兩條平行路徑。腹側枕顳路徑的主要功能是處理物體的形狀、特點和顏色等信息。背側枕頂路徑則負責傳輸物體位置和坐標等視覺數據。核磁共振掃描顯示,使用感覺替代裝置的盲人刺激了這些路徑,使他們有機會擁有正常視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