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而後動

感而後動,《禮記》關於知與物關係的觀點。出自《禮記·樂記》。人初生時是平靜的,這是天賦的本性;“感於物而動”,意為感應外界事物,使內心活動起來,這是人本性的一種表現。“物至 知(智)知”,意為事物來到之後,心智就能對它有所知覺、有所認識;認識事物之後,“好惡形焉”,意為人的好惡之類的情感就會表現出來。強調人的認識和情感是“感物而動”的結果,對“精合感應”及“知與物接”學說的提出有一定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感而後動
  • 出處:《禮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