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理知·自我認知

感知·理知·自我認知

《感知·理知·自我認知》是一本北京日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陳嘉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感知·理知·自我認知
  • 作者陳嘉映
  • 出版社:北京日報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22年1月
  • 頁數:312 頁
  • 定價:58 元
  • 裝幀:平裝
  • ISBN:9787547741139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 哲學家陳嘉映先生新近思考力作。陳老師精研現象學、語言哲學,善於從小詞的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學問題,並終通達他一直在思考的問題,也就是那個古老的蘇格拉底之問:“人應該如何生活?”本書正是陳老師結合當今時代,從感知、理知等概念辨析角度入手通達這一哲學之問的力作。
★ AI時代,我們如何思考人的位置以及人與世界的關係。在今天科學一往無前的時代,人工智慧在很多方面已經超越了人,我們應該如何看待人在世界中的位置,以及人存在的意義,作為長期關注科學與哲學關係的哲學家,陳老師在本書中給我們提供了另一種思考視角:從感覺開始,連著理解自己來理解世界,連著理解世界來理解自己。
★如何認識自我,“我該怎樣生活”,本書是送給今天有道路沒方向一代的一味清醒劑。今天的社會,所有的一切都被明碼標價;今天的一代,從小無不處於競爭的環境中,我們的人生道路變多了,卻失去了人生的方向。在今天這個有道路沒方向的時代,本書可謂一味清醒劑,讓我們更清楚地認知我們自己,去明確我們應該走的人生路。
★ 如何更好地在這個世界生活,本書在談的問題也是我們人人都在面對的問題。不管是研究現象學、語言哲學、科學哲學還是倫理學,“人應該如何生活”始終是陳老師思考的核心。人與動物有何區別?人的可貴之處在哪裡?面對今天這個理知落幕的時代,我們應該如何更好地在這個世界生活?本書或許提供了你在尋找的回答。
★ 既面向專業讀者,也面向一般大眾,一位不斷深入前沿研究的哲學家將他的思考聊給我們聽。本書基於陳老師今年春季的系列課程“感知與理知”整理而成,不僅涉及陳老師一直在思考的主題,而且涉及科學特別是認知科學的發展研究,同時保留講座的語言風格以及問答環節,以通俗易懂的語言將抽象的哲學問題聊出來。
“感知”“理知”“自我認知”是著名哲學家陳嘉映先生長期思考和研究的主題。秉持一貫的論述特點,在本書中,他從精微的概念辨析入手,去分析哲學中此類論理詞背後的理路,進而拆掉概念的圍牆,將其貫穿、打通,讓我們看到它們之間的聯繫,以及與我們生活的聯繫。不管談感知、理知還是自我認知,他總是連著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在談,連著整個時代、人類經歷過來的一個個時代在談。
在今天這個理知落幕的時代,面對技術化、數位化的大形勢,如何認知我們在世界中的位置,如何認知我們自身在人之中的位置,本書提供了一個深入而又有新意的視角,讓我們對這個世界重新產生感覺,更有力量去應對當下的問題。
這不是艱澀的哲學論文,也不是一部研究性著作,而是一位始終關注人在世界之中如何生活的哲學家將他的多年思考以易懂的方式聊給我們聽。

圖書目錄

導 論
論理詞
兩分不是分類
知的兩分
感知舉例
理知舉例
既可以感知也可以理知
兩分都只開了個頭
狐狸會推理嗎?
章 視覺及其他:五官之覺(上)
感覺等詞語跟外文詞不一一對應
視覺的優先地位
認知語彙多半是視覺語彙
看達乎事物本身
whatness和thatness
聽覺
味覺
嗅覺,兼談意識研究
第二章 觸覺/身體知覺:五官之覺(下)
多種多樣的觸覺
客觀、旁觀
視角問題
親密、切身
人分視覺型和觸覺型
認知與反應,以及藝術
用手摸是主動探究
感覺到疼痛,疼痛才存在
對象的獨立存在vs感知它它才存在
“外部世界問題”
存在與實在
眼睛不感知自身
檢查自己的眼睛,兼及貝克萊
手確定對象時也在感知自身
Zuhandenheit
第三章 統覺及其他
不限於特定感官的感覺
籠統的感覺
預感、感覺與意義、判斷
因果感知
時間感知、記憶
你怎么知道她是你媽媽?
一個與所有問題
第四章 感覺與料理論
感知的生理機制
生理學裡沒有感覺
機制探究是希臘興趣
我們到底看到了什麼?
直接感到和間接感到
在有意義的地方看
種種看錯
分析與周邊環境
感覺的生理機制理論 vs感覺與料理論
生理學之為機制理論
形上學:把哲學混同於科學理論
第五章 聞知與他心
聞知
聞知的源頭
語言能否傳達感知?
感受不同於甲蟲
我們可以了解他人的感受
需要自己先有感受,然後連著他那個人了解他的感受
你我感到的是同樣的酸嗎?
描述感受與表達感受
第六章 語言之為理知與感知的交匯處
對應與成形
語詞給出所是
語詞是感知與理知的交匯
反心理主義
維根斯坦的“語詞體驗”
貝多芬的形象
語詞形象
語詞形象與語義條件有相似之處
第七章 推知
語言使得推理成為可能
一般事實
系統的形式化程度高低不一
語義推理和數學推理各有千秋
狐狸會推理嗎?
感知是整體的,推論是分步驟的
美元與密碼,以及用法
abcdef轉寫成“我看到那兒有一個黑斑”不是翻譯
理解數學公式
經驗理解與專業領域內的理解
感性—知性—理性
無感的推理
外部之知與內部之知
第八章 感-知與感受
西方認識論的興趣在知而不在感
確定性
公共性
感本身就是知
預感與反應
感受
第九章 系統理知
怎樣推論出地體是圓的?
系統理知——以幾何學為例
系統知識 vs當用之知
理知時代
哲人
理知時代落幕
第十章 認知世界與認知自我
“認識你自己”
你的認識是你的一部分
不能單從視覺來思考自我認知
觸覺進路
認識人在世界中的位置
自我認知作為主題
自我認知天然正確?
自欺
自我禁止
自我認知是痛苦的
面具
自我建設
第十一章 自知與信心
自我認知作為自我的一部分
兩類認知
稟賦
信心和決心

作者簡介

陳嘉映,現為首都師範大學哲學系資深教授。曾任教於北京大學、華東師範大學。研究領域為現代西方哲學,包括現象學(尤其是海德格爾哲學)、語言哲學(尤其是維根斯坦哲學)、科學哲學、倫理學等。主要著作有《海德格爾哲學概論》《哲學·科學·常識》《說理》《簡明語言哲學》《何為良好生活》《價值的理由》《走出唯一真理觀》《從感覺開始》等,編著有《<存在與時間>讀本》,編譯有《維根斯坦讀本》,譯有《存在與時間》《哲學研究》《感覺與可感物》《哲學中的語言學》《倫理學與哲學的限度》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