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天大帝

感天大帝許遜,字敬之,晉代著名道士,南昌縣(今屬江西)長定鄉益塘坡人,道教淨明道、閭山派尊奉的祖師,許遜於晉太康元年(280年)出任旌陽(今屬四川)令,人稱許九郎、許旌陽、旌陽祖師、感天大帝,又稱許天師、許真君,道教四大仙師之一。

潮汕地區供奉的感天大帝指的是伯益,俗稱伯爺,伯公,伯爺公,老伯公,感天大帝廟遍布潮汕大地,伯爺信仰十分興盛。伯益亦作伯翳、柏翳、柏益、伯鷖,又名大費。《史記·秦本紀》記載是五帝中顓頊的後代,嬴姓的始祖。

基本介紹

  • 本名:許遜
  • 別稱:許真君、許仙、許旌陽、許天師
  • 字號:字敬之
  • 所處時代:晉朝
  • 出生地:江西南昌
  • 出生時間:239
  • 去世時間:374
  • 主要成就:斬蛟龍治水、開創淨明道
  • 職業:道教祖師
  • 宗教信仰:道教
  • 稱號:神功妙濟真君 忠孝神仙 感天大帝
許遜,伯益,

許遜

許遜聖像許遜聖像
許遜信仰唐朝時開始興起,在宋朝被朝廷所倡導,宋真宗大中祥符三年(1010年),將西山游帷觀升格為玉隆宮。宋徽宗時上尊號為“神功妙濟真君”,南宋時,“真君垂跡,遍於江左湖南北之境,因而為觀府、為壇靖者,不可勝計。”。
在台灣流行的閭山派道教,也奉許遜為始祖,尊之為“閭山教主許真君”。傳說中,閩東一帶的女神,閭山道教三奶派的宗師“臨水夫人”,就是在閩江底的神秘世界閭山,拜許遜為師的。
在某些道教流派中,許遜與張道陵、葛玄、薩守堅共為四大天師。江西南昌民眾及許姓人士,常視許遜為保護神。

伯益

相傳大禹帝重用伯益,《辭海》載:“伯益。‘益’一作‘翳’。亦稱大費,古代贏姓各族的祖先。相傳善於畜牧和狩獵,被舜任為虞。他為禹所重用,助禹治水,有功,被選為繼承人。禹去世後,禹子啟即繼王位,與啟發生爭奪,為啟所殺。一說由於他推讓,啟才繼位。”潮汕傳說,伯益主持開山辟路時,制服了“山中王”老虎,讓這獸王乖乖聽話,便產生了“伯公無點頭,老虎唔敢食人”這句俗話。民眾把他稱為“感天大帝”。因伯公是老虎的“剋星”,所以潮汕古代民眾為防虎害,確保人畜平安,常在山下築“伯益公廟”,廟內主奉伯益神像,其造型是白須、持劍、騎虎的雄姿。伯公廟還由華僑傳到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
潮汕著名學者蔡起賢先生曾應邀為汕頭金園區大窖老伯公廟撰匾、聯時,就書匾:“功侔大禹”,聯云:“感應正神寵靈大窖,天恩賜福惠我丞民。”匾點明伯益功勞接近大禹,聯以伯益外號“感天”為冠首,撰得高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