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我們有話要說:崔躍松真情演講錄》我們沒找到路,不等於路沒有。眼睛能看到的地方叫視力,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眼光。《愛,我們有話要說:崔躍松真情演講錄》是由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愛,我們有話要說:崔躍松真情演講錄
- 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
- 頁數:232頁
- 開本:16
- 作者:崔躍松
- 出版日期:2011年4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7539636645, 9787539636641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2011年4月23日上午,崔躍松《愛我們有話要說--崔躍松真情演講錄》新書發布會暨簽名售書會在合肥逍遙津公園舉行。該書緊緊扣住“愛”的主題,根據崔躍松多年真情演講潤色而成,由時代出版傳媒股份有限公司旗下的安徽文藝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崔躍松 青少年教育工作者。轉眼間,不惑之年就被甩在了後面。現在到各處講學,在村民小組上過課;去國務院裡訓過學,“六方會談”時給釣魚台國賓館幹部職工搞講座;國家機關、中科院研究生院及全國70多個城市數百次響起嘶啞的聲音……
人生啊,就是一個個小故事!
人生啊,就是一個個小故事!
圖書目錄
自序
我們沒有藉口
第一章 我們缺的不是錢
差距在哪裡?
思路決定出路
我們到底是誰?
我們都在找
第二章 國情,不是理由
觀念嘛東西?
心態咋回事?
工作意味著責任
敢拼才會贏
抱團打天下
第三章 再“牛”也要講“禮?
穿著打扮長臉
舉止言談加分
待人接物顯貴
第四章 我們到底忙什麼
有東西誤導我們
是導演不是演員
每個人都有路可走
敢問路在何方
兩條腿走路
第五章 會講,也是硬道理
講話有學問
重在講什麼
手法少不了
非一日之功
我們沒有藉口
第一章 我們缺的不是錢
差距在哪裡?
思路決定出路
我們到底是誰?
我們都在找
第二章 國情,不是理由
觀念嘛東西?
心態咋回事?
工作意味著責任
敢拼才會贏
抱團打天下
第三章 再“牛”也要講“禮?
穿著打扮長臉
舉止言談加分
待人接物顯貴
第四章 我們到底忙什麼
有東西誤導我們
是導演不是演員
每個人都有路可走
敢問路在何方
兩條腿走路
第五章 會講,也是硬道理
講話有學問
重在講什麼
手法少不了
非一日之功
文摘
曾經懷著沉重而又崇敬的心情聆聽抗震救災英模報告會。說心裡話,這是一場感人至深、催人奮進的報告,在場內陣陣熱烈的掌聲中,我看到許多聽眾在默默地抹著眼淚。但是與之不相和諧的是,靜靜的會場內時不時地傳來刺耳的手機鈴聲,每每響起,總是有很多人不約而同地扭轉頭循聲望去,有人鄙夷,有人嘆息。不可思議的是,坐在前兩排的一位像是一個很了不起的領導模樣的人幾次手機鈴聲響起,他拿起手機不僅不及時摁掉,還端起來眯眼(可能是眼睛不太好)細瞅著來電顯示的號碼,任其發出刺耳的響聲。我很受不了,真恨不得上前奪下手機將它摜掉,但畢竟已是四十幾歲的人了,這一點點的涵養還是有的,沒辦法,還得一次又一次地“欣賞”那悅耳又令人難熬的音樂聲。不過我在心底也在一遍又一遍地想,我不知道他是什麼單位的領導,說不定也經常在單位給同志們講要構建和諧社會。但願不是,要不然連一個小小的會場都和諧不了,還奢談什麼社會和諧?在報告會開場前,針對這場如此莊重的會議,組織者還專門要求關上手機,可就是有些人我行我素。對這種人的行為我只能理解為——該同志位置重要無法關機,又用不習慣靜音或振動模式。
無獨有偶。2008年5月22日至25日,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了中國田徑公開賽,這是“好運北京”系列測試賽中的一項。雅典奧運會冠軍劉翔首度亮相,受到中國觀眾的熱捧,鳥巢內座無虛席。然而讓人遺憾的是,當劉翔完成男子110米欄比賽後,大部分觀眾隨即退場,造成了之後的比賽冷場。這場測試賽,既測試了比賽水平,也測試了中國觀眾的素質。鄧亞萍感到不好意思了,6月10日,她面對中外媒體呼籲:“奧運會時中國是以東道主身份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觀眾的表現是衡量東道主表現最重要的指標。我們在很多國家參賽時,當地的觀眾都給予了我們非常熱烈的掌聲。如今奧運會在我們國家舉辦,我們應該用同樣熱烈的掌聲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運動員,鼓勵他們賽出水平。”
鄧亞萍的呼籲很及時,也很必要,但這種提醒的確讓人很悲哀。如今走到國內的任何一個公共場所,提示語隨處可見,充耳可聞:銀行櫃檯前的“請在黃線外等候”;公車上的“請給老人、孕婦讓座”;馬路邊的“請勿隨地吐痰”;會場內的“請不要吸菸”;高等學府的食堂里,總能見到“請不要浪費糧食”;公園的草坪上,隨處可見“草兒青青,腳下留情”的話語;公共廁所里,幾乎每一個便池上都寫著“請將手紙扔進紙簍”,“來也匆匆,去也沖沖”;開各種會議,在開始的時候,總是聽到主持人強調“現在開會,不要講話,不要隨意走動,請將手機調成靜音或振動”……
實際上,儘管有這么多提示,仍有一些人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提醒有時毫無用處。
問題出在哪裡?很多人認為這些都是小事!
經常聽人說,不一定要做大官,但一定要幹大事。我不禁在想,何謂大事?事又能大到何種程度?也許正是這樣的人適合幹大事,不應該像我這般只能幹小事的人在這樣的被稱作很小的事情上屢屢計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有些人開始喜歡說大話,而且大言不慚。也許會有很多人不願意承認,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已經是一部分人習以為常的事了。有些人在生活中用真名字講假話,在網路上用假名字講真話。
生命就是故事,不在於有多長,而在於有多精彩。有人計算,人的一生除了吃飯、睡覺,只有一萬多天,問題是有的人實實在在地過了一萬多天,而有的人只活了一天,然後重複了一萬多次。我深知自己這輩子是注定做不了大事的,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甚至就是小事,自己也不一定能幹好,比如給領導寫講話稿,比如抹抹桌子、掃掃地。儘管我十分清楚,應該只為
做好小事,就是在公眾場合自覺做到不大聲喧譁,不隨地吐痰;離開家門時很普通的那一聲“爸媽再見”;住賓館,時間再緊再忙也應鋪疊好被褥(儘管有人會說這樣做服務員快下崗了),將洗漱用品擺放整齊;上廁所,一定要及時沖水;上下電梯,要知道女士優先的禮儀;家住樓上,不要把濕拖把放在陽台上;夜深人靜時回家,關鐵門時要輕輕地;開車上下班,請禮讓斑馬線,雨天開車要儘可能地放慢速度,以防泥水濺到路人的身上;與人交往,極力以誠待人,熱心相助,對那些對自己有誤解,甚至是有成見的人要學著寬容,不去計較得失,不去理論恩怨。要知道,手套可以牢牢套住別人的手指,但同樣也會被別人牢牢地掌控。攥著的拳頭,手裡只有空氣,若是張開五指,卻可以觸摸整個世界。
聯繫自己,也陡生感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展示良好的自我,將心比心,值得深思——唱不好讚歌,討不好別人歡顏,生性耿直不會拐彎,有時甚至會讓人不痛快。但不管如何,我將心到力到功夫到,盡力做好小事情,讓自己的人生不要重複得太多,並儘可能地精彩一些。
因工作關係,我屢屢在外傳播文明,既傳道授業也好鑽牛角尖兒。授課內容再大,我也只會以小見大。我不會去講“核心價值體系”,因為本人水平實在有限,不僅自己不太懂,還總擔心全國可能會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理解不了這類詞。現實一點,就我的水平我就給聽眾講“做人”,講“凡事要以他人為中心”。孩提時代,就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為人民服務”,但是至今我似乎真不明白“人民”是誰。身邊的人,比如家人,比如同事,他們到底是不是人民?如果算是,我們應該如何去對待他們?如果為了家人、為同事又算不算為人民?
我們應該對人民真誠,對他們呵護,對他們關愛,可現實中許多人已經習慣了聽這些口號,卻不願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在我們認為完全正確、很有必要的思維中,有沒有冷靜地去思考很多時候我們工作的效果究竟怎樣?正如我們有些大會的講話稿,花了很大力氣去準備,結果又有幾個人會後還能夠記住?這種作風,人民會怎么看?P3-5
無獨有偶。2008年5月22日至25日,在國家體育場鳥巢舉行了中國田徑公開賽,這是“好運北京”系列測試賽中的一項。雅典奧運會冠軍劉翔首度亮相,受到中國觀眾的熱捧,鳥巢內座無虛席。然而讓人遺憾的是,當劉翔完成男子110米欄比賽後,大部分觀眾隨即退場,造成了之後的比賽冷場。這場測試賽,既測試了比賽水平,也測試了中國觀眾的素質。鄧亞萍感到不好意思了,6月10日,她面對中外媒體呼籲:“奧運會時中國是以東道主身份接待來自世界各地的運動員,觀眾的表現是衡量東道主表現最重要的指標。我們在很多國家參賽時,當地的觀眾都給予了我們非常熱烈的掌聲。如今奧運會在我們國家舉辦,我們應該用同樣熱烈的掌聲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優秀運動員,鼓勵他們賽出水平。”
鄧亞萍的呼籲很及時,也很必要,但這種提醒的確讓人很悲哀。如今走到國內的任何一個公共場所,提示語隨處可見,充耳可聞:銀行櫃檯前的“請在黃線外等候”;公車上的“請給老人、孕婦讓座”;馬路邊的“請勿隨地吐痰”;會場內的“請不要吸菸”;高等學府的食堂里,總能見到“請不要浪費糧食”;公園的草坪上,隨處可見“草兒青青,腳下留情”的話語;公共廁所里,幾乎每一個便池上都寫著“請將手紙扔進紙簍”,“來也匆匆,去也沖沖”;開各種會議,在開始的時候,總是聽到主持人強調“現在開會,不要講話,不要隨意走動,請將手機調成靜音或振動”……
實際上,儘管有這么多提示,仍有一些人視而不見,充耳不聞,提醒有時毫無用處。
問題出在哪裡?很多人認為這些都是小事!
經常聽人說,不一定要做大官,但一定要幹大事。我不禁在想,何謂大事?事又能大到何種程度?也許正是這樣的人適合幹大事,不應該像我這般只能幹小事的人在這樣的被稱作很小的事情上屢屢計較。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起,有些人開始喜歡說大話,而且大言不慚。也許會有很多人不願意承認,口是心非、說一套做一套已經是一部分人習以為常的事了。有些人在生活中用真名字講假話,在網路上用假名字講真話。
生命就是故事,不在於有多長,而在於有多精彩。有人計算,人的一生除了吃飯、睡覺,只有一萬多天,問題是有的人實實在在地過了一萬多天,而有的人只活了一天,然後重複了一萬多次。我深知自己這輩子是注定做不了大事的,文不能安邦,武不能定國,甚至就是小事,自己也不一定能幹好,比如給領導寫講話稿,比如抹抹桌子、掃掃地。儘管我十分清楚,應該只為
做好小事,就是在公眾場合自覺做到不大聲喧譁,不隨地吐痰;離開家門時很普通的那一聲“爸媽再見”;住賓館,時間再緊再忙也應鋪疊好被褥(儘管有人會說這樣做服務員快下崗了),將洗漱用品擺放整齊;上廁所,一定要及時沖水;上下電梯,要知道女士優先的禮儀;家住樓上,不要把濕拖把放在陽台上;夜深人靜時回家,關鐵門時要輕輕地;開車上下班,請禮讓斑馬線,雨天開車要儘可能地放慢速度,以防泥水濺到路人的身上;與人交往,極力以誠待人,熱心相助,對那些對自己有誤解,甚至是有成見的人要學著寬容,不去計較得失,不去理論恩怨。要知道,手套可以牢牢套住別人的手指,但同樣也會被別人牢牢地掌控。攥著的拳頭,手裡只有空氣,若是張開五指,卻可以觸摸整個世界。
聯繫自己,也陡生感悟。如何在紛繁複雜的社會中展示良好的自我,將心比心,值得深思——唱不好讚歌,討不好別人歡顏,生性耿直不會拐彎,有時甚至會讓人不痛快。但不管如何,我將心到力到功夫到,盡力做好小事情,讓自己的人生不要重複得太多,並儘可能地精彩一些。
因工作關係,我屢屢在外傳播文明,既傳道授業也好鑽牛角尖兒。授課內容再大,我也只會以小見大。我不會去講“核心價值體系”,因為本人水平實在有限,不僅自己不太懂,還總擔心全國可能會有三分之二以上的人理解不了這類詞。現實一點,就我的水平我就給聽眾講“做人”,講“凡事要以他人為中心”。孩提時代,就知道毛主席他老人家的“為人民服務”,但是至今我似乎真不明白“人民”是誰。身邊的人,比如家人,比如同事,他們到底是不是人民?如果算是,我們應該如何去對待他們?如果為了家人、為同事又算不算為人民?
我們應該對人民真誠,對他們呵護,對他們關愛,可現實中許多人已經習慣了聽這些口號,卻不願用實際行動來踐行。在我們認為完全正確、很有必要的思維中,有沒有冷靜地去思考很多時候我們工作的效果究竟怎樣?正如我們有些大會的講話稿,花了很大力氣去準備,結果又有幾個人會後還能夠記住?這種作風,人民會怎么看?P3-5
序言
從古至今,從小到大,我們的學習、生活和工作都被各種各樣的“藉口”包圍著。“太忙了”、“太難了”、“差不多”、“可以了”、“不著急”、“沒辦法”、“不怪我”、“又不關我事”等等這些話語.我們習以為常,且耳熟能詳,或許我們已經習慣了這種類似的“藉口”。
我們找到了藉口,在享受了藉口帶來的短暫快樂之後,起初還有點後悔.有點自責。可是,時間一長,重複的次數一多,也就變得無所謂了,原本有點良知的心變得越來越麻木不仁了。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工作態度和負責精神,歸根結底都離不開“沒有任何藉口”這六個擲地有聲的字眼。
藉口是拖延的溫床,也是讓自己把自己變得高大起來的資本,使人養成辦事拖拉、疲沓的壞習慣,於是,工作態度變得馬虎,原則問題也被置之不理,一顆責任心更是被蹂躪得殘破不堪。我們越來越習慣於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藉口上,而忘卻了自己的身份和責任!
……
我還要感謝眾多的各類媒體,雖然我才疏學淺,貌不驚人,卻有全國那么多的聽眾喜愛我,是你們宣傳了我並給了我大量的信息和新鮮的案例……
有人說我爽,我也真爽,在呼倫貝爾、在烏魯木齊,我的豪放令人感佩。他們一個勁地誇我,夠朋友夠義氣夠兄弟,說我簡直就是北方人。我相信,無論是哪裡的人,做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做人就是給自己的明天買保險。我寫下這本書,就是要回報我親愛的朋友們,並向大家學習,好好做人。
面對失敗時的兩種選擇,決定了一個人以後的成功與否。一個是為了下一次的成功去總結失敗的教訓,從而找出成功的辦法;一個是為自己的失敗找尋一大堆的藉口與理由,來解釋自己的失敗,好像失敗總是別人的過錯,或是不關自己的事,這種怨天尤人、推卸責任的態度是在逃避現實。
拋棄尋找藉口的習慣,我們就會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得大量解決問題的技巧。即使最終失敗了,也能汲取教訓,把這次的失敗視為朝向目標前進的奠基石,而不讓藉口成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我一直在默默地想,自己到老的時候最後悔的會是什麼呢?提醒自己有些能改變的,一定努力實現,不能留下遺憾。生命短暫,不找藉口,盡力讓自己無悔無憾!
崔躍松
2011年1月
我們找到了藉口,在享受了藉口帶來的短暫快樂之後,起初還有點後悔.有點自責。可是,時間一長,重複的次數一多,也就變得無所謂了,原本有點良知的心變得越來越麻木不仁了。無論是為人處世,還是工作態度和負責精神,歸根結底都離不開“沒有任何藉口”這六個擲地有聲的字眼。
藉口是拖延的溫床,也是讓自己把自己變得高大起來的資本,使人養成辦事拖拉、疲沓的壞習慣,於是,工作態度變得馬虎,原則問題也被置之不理,一顆責任心更是被蹂躪得殘破不堪。我們越來越習慣於把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如何尋找一個合適的藉口上,而忘卻了自己的身份和責任!
……
我還要感謝眾多的各類媒體,雖然我才疏學淺,貌不驚人,卻有全國那么多的聽眾喜愛我,是你們宣傳了我並給了我大量的信息和新鮮的案例……
有人說我爽,我也真爽,在呼倫貝爾、在烏魯木齊,我的豪放令人感佩。他們一個勁地誇我,夠朋友夠義氣夠兄弟,說我簡直就是北方人。我相信,無論是哪裡的人,做人永遠是第一位的,做人就是給自己的明天買保險。我寫下這本書,就是要回報我親愛的朋友們,並向大家學習,好好做人。
面對失敗時的兩種選擇,決定了一個人以後的成功與否。一個是為了下一次的成功去總結失敗的教訓,從而找出成功的辦法;一個是為自己的失敗找尋一大堆的藉口與理由,來解釋自己的失敗,好像失敗總是別人的過錯,或是不關自己的事,這種怨天尤人、推卸責任的態度是在逃避現實。
拋棄尋找藉口的習慣,我們就會在工作和生活中獲得大量解決問題的技巧。即使最終失敗了,也能汲取教訓,把這次的失敗視為朝向目標前進的奠基石,而不讓藉口成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我一直在默默地想,自己到老的時候最後悔的會是什麼呢?提醒自己有些能改變的,一定努力實現,不能留下遺憾。生命短暫,不找藉口,盡力讓自己無悔無憾!
崔躍松
2011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