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從懂孩子開始

愛,從懂孩子開始

《愛,從懂孩子開始》是由羅靜寫的關於愛孩子要從了解孩子開始的親職教育方面的書。中國婦女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書名:愛,從懂孩子開始
  • 作者羅靜
  • ISBN:978-7-5127-0606-4
  • 類別: 親職教育
  • 頁數: 276
  • 定價:38.00元
  • 出版社中國婦女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3.10
  • 裝幀:平裝
  • 開本: 170×240 1/16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編輯推薦,圖書目錄,前言,

內容簡介

無論我們生活在地球的哪一個角落,對孩子都擁有同樣的愛。然而,因為不懂孩子,很多父母往往在用一種錯誤的方式表達著愛。
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體能、智慧型和心理應平衡發展,即三維平衡。而其中對心理能力的培養更是重中之重,但卻常常被廣大父母忽略。本書著力於幫助父母構建孩子安全感、意志力和目標感這三方面的心理能力。在此過程中,父母還可以從書中學習愛的技巧、接受愛的訓練,真正找到走進孩子內心世界的鑰匙,因為只有如此才能與孩子進行真正意義上的溝通!
通過“懂”,讓孩子們更快樂、更幸福地成長,正是早期教育的意義所在!

作者簡介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兒童發展心理學博士、博士後
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學普及工作委員會委員
中國優生優育協會理事
積木寶貝國際早教副總裁兼首席教育官
山西電視台少兒頻道特邀嘉賓
黑龍江廣播電台母嬰頻道特約嘉賓
《我和寶貝》雜誌專欄作家
北京晨報》教育專欄作家
《營養與優生》雜誌專欄作家

媒體推薦

女兒小寶給我帶來了從未有過的幸福,同樣也讓我感受到媽媽是一個最具挑戰性的角色!我深感當媽媽的確不那么簡單。羅靜博士的這本書,能幫你找到做媽媽的智慧和從容。媽媽們加油!
——陶虹 著名影星
羅靜有發展心理學的學術背景,加上豐富的早教實踐經驗,賦予了這本書與眾不同的實用價值和可讀性。全書深入淺出,好書共享之!
——梅建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教授
愛是本能,但是否“愛得對”則是一條漫長的學習和修煉之路。面對孩子,每位父母都應該從“懂”開始,然後才找到正確的方式“愛”,最後才談得上“教育”。從這本書開始,我們一起來讀懂孩子,學習愛吧。
——鐘煜 《我和寶貝》主編
案例很精彩,文章可讀性也很高,全是“乾貨”,是性價比特別高的一本書,很適合0~6歲孩子的家長及早期教育工作者!
——劉昭華 愛奇藝網站主編

編輯推薦

三維平衡早教理論創始人羅靜博士的首本力作,解析0~6歲孩子的心理成長,助力孩子未來!
著名影星陶虹重磅推薦的一本透析早期教育本質的好書!
羅靜博士的300場全國巡迴早教巡講,場場爆滿,座無虛席!
愛奇藝網站《靜觀育兒》視頻專欄同步線上,點擊量超過百萬!
近300個真實案例,深度解讀孩子成長中的心理問題。

圖書目錄

上篇 安全感,給孩子一座最堅實的靠山
引言:安全感是什麼
Part 1 你的愛,孩子安全感的源泉
黏媽媽的孩子,安全感不足
孩子在探索,父母要守護
愛的撫觸:皮膚上的安全感
Part 2 海綿一樣的孩子,吸收並反映你的情緒
壞情緒的小孩都是父母一手培養的
別讓孩子成為親密關係困難戶
Part 3 家庭是愛的容器
做個構建孩子安全感的智慧媽媽
做個積極介入孩子成長的智慧爸爸
別讓隔代教養消費孩子的安全感
中篇 意志力,讓孩子成長為完整的自己
引言:意志力是什麼
Part 4 請尊重“地心說”期孩子放大的意志
“對付”叛逆期的孩子,小意思
有了“我”,孩子才有了“心機”
父母們,是時候扔掉你的分離焦慮了
Part 5 讓孩子做自己
放手讓孩子自己成長
與自我意識萌發期孩子溝通的法則
衝突:孩子自我成長的黃金機會
Part 6 讓孩子學會Hold住
父母要引導孩子的自我控制
有需求,要恰當地表達出來
面對危險,讓孩子保護自己的身體
下篇 目標感,黑夜中指明方向的北極星
引言:目標感是什麼
Part 7 告訴孩子,“你可以”
別讓孩子在通往膽怯的路上越走越遠
向因不自信導致的拖拉說“不”
幫孩子建立規則意識
Part 8 讓孩子知道,“我很好”
別讓畸形的自尊心傷害孩子
比出來的自尊毫無意義
勿因孩子撒謊而誤傷他的自尊
恰當的愛,成就孩子的自尊心
Part 9 培養同理心,加強目標感
懂愛的孩子才有同理心
要自我,不要自私
附錄:要為上幼稚園做的心理準備
後記:我們都是愛的守望者

前言

一本書和它背後的故事
我是一個女人,是一個妻子,是一位媽媽,是我父母的女兒。在所有這些角色之後,我才是一位早期教育工作者。
自從有了開心,我就變成一個極容易流淚的女人。上天賜予我的這個小姑娘是個快樂的天使。小小的腦袋上“站”著根根直立的頭髮,頭頂頭髮稀少,腦前方的頭髮茂密且直挺,黑眼珠大大的,一笑眼睛就變成了月牙兒。
我同意育兒名博博主王人平先生在描述自己的育兒心路時,用的這么一個詞:“自我救贖”。養育孩子,對父母而言,更像是一次重生。對女人而言,尤其如此。
小的時候,我父親一直在外地學習。等我上國小,他好像才正式成為家庭的一員。記憶里,他對我的要求很嚴。我曾經認為,我是怎么長大的他可能都不知道。他一直稱呼我“兒子”,我認為這是他不接納我的原因。
客觀來講,我對父親有一種崇拜感。他的醫術很好,中醫功底深,為家鄉人醫治過很多疑難雜症,讓我覺得神奇,但除此無他。我和我父親一直不親,並且一直對他想要把衣缽傳承給我的意願表示反感。
有人說學習心理學的人分為兩種,一種是天生好奇心特別重,一種是自己心理上有著某種問題或欠缺。而我就屬後者。
這么多年來,媽媽一直陪著我成長,除此之外也一直有長者為我引路。我認為自己很幸運。只是,在我生命早期,父親的長時間缺席造成了我生命的缺失。很長的時間裡,我不知道該如何和他人,尤其是異性建立良好的親密關係。也為此,我一直苦苦尋找心靈的平衡與自我的完整。
這不是一條容易的路。因為我們人生最重要的階段是與父母一起度過的,所以無論你走到哪裡、走多遠,你身上都帶著原生家庭的烙印。
從2007年起,父親的身體開始出現問題,隔三差五的要住院。因為我孕期反應特別嚴重,媽媽當時專門在北京照顧我。在我懷孕5個月的時候,父親突然打過來一個電話,說自己不舒服,已經住院了。我媽對我說:“那我回去吧,你就別跑了。”我內心有些賭氣,當時還想,父親肯定又不聽話,累倒了,我肯定不回去。但後來,我每天都給媽媽打電話發簡訊,告訴她不要擔心自己,好好照顧父親。僅僅半個月後,媽媽就從老家回到了北京。後來我才知道,其實父親那時已經因為腎衰竭離開了人世。
因為我懷孕,所以我是最後一個知道的;因為我懷孕,所以沒有見到父親最後一眼;因為我懷孕,所以我不能太過傷痛;因為我懷孕,所以要忍著!
父親就那樣走了。在我不能悲傷、不能憤怒的時候,他就那樣走了!當我出了月子,我會看著開心熟睡的樣子靜靜地流眼淚,靜靜地想念他。那時候,我差點兒得了產後抑鬱症。
事實上,直到今天我才有勇氣寫出這些文字。寫出這些,不為別的,只想讓更多的父母們,以及即將為人父母的人們,在愛的路上,少走像我這般的彎路。或者,至少不要讓我們的孩子,再複製上一代的人生。
在孩子看來,如果你離開我,就是你不愛我。正如我當年對父親的成見:他不在我身邊,所以他不愛我。以至於“父親”二字,成為了我生命里永遠的遺憾。
如今,工作再忙,我和老公也會確保和女兒在一起的時間,假如因為工作要離開一小段時間,我們也會提前做足功課,並且堅決不把工作帶回家去。我出差的時候,無論出發前還是回家後,她表現得都很淡定,只是抱著我仔細看看,然後緊緊抱著我的脖子,再給我一個又大又甜的笑臉。
其實,父母和孩子生活在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裡。作為父母,很多時候都會和孩子對峙,明明為孩子著想,最終卻鬧個衝突收場。這就是你不懂孩子、不知道怎么愛孩子。
所以,守望愛,是我寫《愛,從懂孩子開始》這本書的初衷。
醞釀了很久,也在實踐中和很多的媽媽有過大量的溝通。“愛,要從懂孩子開始”,不是一句簡單的口號。實在是看見太多、聽到太多,也經歷了太多,最終有感而發。所以,這不是一本我關起門來謅出的一本書,而是廣大父母們共同創作的書。
我的導師曾經告訴我,人生中很多東西都都讓你留有遺憾,而你必須要帶著這些遺憾繼續趕路,因為生活必須向前。沿途中會遇到焦慮、擔憂等各種負面情緒,所有這些都沒有關係,千萬不要捂著它,要讓它見光。所有問題,一定都是有辦法解決的,不管是什麼樣的辦法。
誰都有懵懂、衝動的時候。生命也因此豐富多彩。但是,每一階段的人生都需要總結。自己要給自己成長的機會。很多時候,不是別人不給你機會。而是自己不給。
所以,我給自己這一次機會。
希望你們也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