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與教育:好孩子不孤獨

愛與教育:好孩子不孤獨

本書緊跟當前影響孩子心理健康的社會熱點,以獨特視角分析孩子形成孤獨心理之成因。以親職教育為主要切入點,著重分析了父母在親職教育即孩子成長過程中的重要作用。讓這些社會中的“問題兒童”能夠回歸到正常生活軌道中來,健康快樂的成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與教育:好孩子不孤獨
  • 書名:愛與教育:好孩子不孤獨
  •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 頁數:213頁
  • 開本:16
  • 定價:32.00
  • 作者:盧銳
  • 出版日期:2013年9月10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210061076
  • 品牌:遷安市鑫橫豎圖書銷售有限公司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好孩子不孤獨》真正了解“問題兒童”的內心世界。真實事例、客觀分析,幫助孩子徹底擺脫孤獨! 孩子孤獨、自私、厭世、膽小、冷漠、自閉。。。這一切,都可以解決!父母要做的就是,讓孩子重新認識自己,認識真正的自己,找回屬於孩子的天性。讓他們勇敢的去戰勝孤獨的心理,尋找自己的夥伴和友誼。孩子的童年應該由孩子做主。孤獨並不是終點,孩子,你未來的路很長。即使孩子並不孤獨,家長也應該學會怎樣去發現孩子真正的內心世界。

作者簡介

盧銳,湖北黃石人,畢業於華中師範大學,先後供職於湖北長江出版傳媒集團、荊楚日報社等多家文化機構,長期從事圖書、報刊的策劃、編輯及宣傳推廣等工作。近年來,著力於兒童心理研究,發表《兒童成長心理分析》等多篇論文,同時參與“星星的孩子—全國孤獨症兒童夏令營”、“孤獨的孩子需要愛”等公益活動,被稱為“孩子們的真正朋友”。本書內容即是作者多年活動走訪之經驗集結。

媒體推薦

《好孩子不孤獨》:真實事例分析,幫助家長充分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獨特視角觀察,網路最具代表性的兒童心理健康熱點話題。孩子是初升的太陽,他們的健康關係著國家的未來,而孩子的孤獨問題日益成為孩子健康成長中的絆腳石,對此,我們理應高度關注並用實際行動幫助他們度過難關,一切關心孩子下一代健康成長的人們,行動起來吧!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您的孩子孤獨嗎
1.其實,我真的想和你們一起玩——孩子的社交恐懼
2.我不喜歡說話,不喜歡溝通——孩子的溝通障礙
3.我一直都是一個人——孩子的自閉傾向
4.我喜歡坐在窗前看車流——孩子愛發獃
5.外面的世界和我無關——我的孩子很冷漠
6.孩子,別看電視、上網了——孩子對某些特定事物的依戀
7.今天很鬱悶——孩子的口頭禪
第二章 孤獨是孩子成長的絆腳石
1.我是只沒人管的“醜小鴨”——孤獨的孩子易自卑
2.我沒有朋友,沒有同伴——孤獨的孩子不合群
3.我不會,我不行——孤獨孩子的退縮行為
4.不許動我的東西——孤獨的孩子很自私
5.我的生活毫無意義——孩子的厭世傾向,脆弱的生命(主要集中於青少年)
6.這個孩子讓我頭疼——父母眼中的“問題兒童”
第三章 孩子為什麼這么孤獨
1.父母因工作忙碌而缺少對孩子的關愛
2.家庭的不和睦讓孩子手足無措
3.父母的過度干涉的束縛了孩子
4.家庭的拮据易使孩子產生自卑心理
5.現代社會的家庭模式易使孩子產生孤獨感
6.太多的誘惑讓孩子欲罷不能(網路、早戀等)
7.輕視——父母無意的傷害
第四章 用親情溫暖孩子的心
1.忙碌的你請給孩子多一點關愛
2.溝通與分享,讓孩子張開翅膀
3.請不要把工作的不順心發泄給孩子——孩子不是你的出氣筒
4.營造積極活潑的家庭環境——讓家庭成為孩子的快樂小天地
5.給孩子“示愛”的機會——您的接受是對孩子的肯定
6.找到與孩子相處的“優質時間”
第五章 讓孩子找到迷失的自己
1.鼓勵孩子做自己喜歡的事,開發孩子的興趣
2.關注閃光點,樹立孩子信心,讓他們走出自卑泥潭
3.自我認知,讓孩子了解自己
4.自我控制,讓孩子學會控制自己、支配自己
5.把需要給孩子,讓你的孩子主動起來
6.避免在不必要的比較中喪失自我
7.人生不能完美,讓孩子學著給自己一個定位
第六章 幫孩子擺脫壓力,調整心態
1.孩子不是你的私有財產,給他們空間
2.別戴有色眼鏡看孩子,別給孩子貼標籤
3.別把自己的願望強加在孩子身上
4.不要讓過度的嘮叨成為孩子的負擔
5.寸有所長——看到孩子的長處,您的賞識讓孩子成長
6.傾聽孩子的心聲——幫孩子排憂解難
第七章 鼓勵孩子尋找友誼,融入社會
1.幫孩子克服“社交恐懼”,不要讓他們成為籠子裡的小鳥
2.鼓勵孩子尋找知心朋友
3.鍛鍊孩子的語言能力,架起孩子溝通的橋樑
4.正確對待孩子的早戀——不是所有和異性的交往,都叫早戀
5.幫孩子融入社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
第八章 孩子,勇敢的走出來,相信自己
1.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讓孩子學會獨立
2.人生是不能被他人保證的——讓孩子掌控自我
3.孤獨不是終點,孩子,你未來的路很長

序言

現代社會孩子的孤獨之觴
這是一個最好的時代,我們的社會蒸蒸日上,一片繁榮景象,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日益富足。但對於孩子來講,這似乎又是一個最壞的時代,他們正承受著越來越多來自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面的壓力,幼小的肩膀背負著太多的期許,他們其實無力承受。現代社會,孩子過得並不輕鬆,越來越多的心理問題壓得他們透不過氣來,而孩子的孤獨問題日益成為孩子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
孤獨感是指因離群而產生的一種無依無靠、孤單煩悶的不愉快的情緒體驗。人都是喜歡和他人接觸,喜歡和他人在一起的,有一種合群的傾向,這是人的社會屬性決定的,孩子的天性尤其如此。
對於孩子來講,他們渴望得到父母、老師的鼓勵和支持,渴望和同伴、同學們一起玩耍,這是他們的合群傾向,他們希望步入社會,接觸社會,最後融入社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社會人,這是他們不斷走形成熟的過程。但是,隨著現代社會的日益發展,越來越多的孩子卻不能真正的融入這個社會,他們游離與社會之外,不和外界接觸,不和別人交往;他們自卑、害羞,不會使用語言區表達自己;他們被人排斥,孤僻自閉……他們是一群孤獨的孩子,是一群折翼的天使,是遙遠天邊那顆略微暗淡的星光。
2011年7月,筆者曾參加過一次全國青少年夏令營活動,接觸到各色各樣的孩子,他們或多或少的存在著心理上的疑惑。
有一位高中畢業的孩子讓我印象深刻。有一天,他找到我,鼓起勇氣對我說了這么一番話:我今年高中畢業,在這所高中讀了整整六年書,可卻沒有交到一個真正的朋友,在這個學校里,沒有人關心我的生活,我的情感,所有的一切都只是成績。每天我都一個人上學,一個人放學,我從不參加學校里的任何集體活動,如足球比賽、籃球比賽、班級聚會等,我覺得沒有人願意和我說話,我不願意一個人傻坐在那裡,這會讓我感覺到很窘迫,我害怕別人發現我的窘迫而嘲笑我。回到家裡,我也不會感到自由和輕鬆,我的父母都不能理解我,只是一味的逼著我學習,給我灌輸著考不上好大學就沒有好未來的思想,我和他們根本沒有共同語言,面對他們的嘮叨,我總是把自己所在自己的房間,一個人的時候我才能感到些許的放鬆。其實,我想找個人說說心裡話,但我卻找不到。沒有人知道,也沒有人在意我的感受。我以為自己再也無法忍受這樣的現實,我幾乎快要發瘋了。
一個孩子向我說過這樣的傾訴:“我在學校一份朋友也沒有,只能把話悶在心裡,或對日記傾訴……我害怕這樣的孤獨。”
這是一群被孤立的孩子,他們渴望朋友,渴望同伴,渴望得到應有的重視,但是,外界似乎有意無意的排斥他們,忽略他們,最後導致了他們的孤獨。我們把這種情形稱作被動孤獨。此外,還有一些孩子經常的表現出沉默寡言、性情孤僻、游離於集體之外的症狀,凡是集體的遊戲或活動,各種評比、比賽等等,他們都不感興趣,情願一個人獨自玩。在外界看來,這群孩子顯得十分的冷漠,他們總是獨來獨往,除了父母,他們很難不和別人說上一句話,他們認為,自己的快樂和孤獨與別人無關,都是自己的,但同時,他們的內心卻又非常痛苦。他們說:“我是一個獨來獨往的人,在其他人眼裡,我是不合群的,我的歡樂是自己的,孤獨也是自己的。我不想麻煩別人,也不願別人來打擾我。”
以上的這兩種情形都是人際孤獨,它不同於天生的孤獨症狀況,他們可以正常的生活,只是在處理其他人和外界的關係時,他們顯得力不從心和極不情願,因此而形成一種離群索居的性格。
2007年,由李瀚洋先生編著的叢書《傑出青少年要培養的75種心理素質》中提到了美國的一個著名的心理實驗:
1954年,美國心理學家做了一項實驗,來驗證人到底能承受多少孤獨。該實驗為了製造出極端的孤獨狀態,實驗者將參加測試的學生關在有防音裝置的小房間裡,讓他們戴上半透明的防護鏡以儘量減少視覺刺激。接著,又讓他們戴上木棉手套,並在其袖口處套上了一個長長的圓筒,為了限制各種觸覺刺激,又在其頭部墊上了一個氣泡膠枕。除了進餐和排泄的時間以外,實驗者要求學生24小時都躺在床上。可以說,實驗營造出了一個所有感覺都被剝奪的狀態,結果幾乎沒人能在這項孤獨實驗中忍耐三天以上。
最初的8個小時參加實驗的學生還能撐住,之後,他們有的開始吹起了口哨,有的開始自言自語,有的開始煩躁不安。在這種狀態下,即使結束對其實驗後,讓他做一些簡單的事情也會頻頻出錯,精神也集中不起來。
堅持下去的同學,實驗持續數日後,開始產生幻覺。例如看見大隊花栗鼠行進的情景啦,或者聽到有音樂傳來等等。到第四天,參加測試的同學出現雙手發抖,不能壁紙走路,應答速度遲緩,以及對疼痛敏感等症狀。據說,試驗後3天以上的時間才能回到原來的正常狀態。
這個實驗告訴我們,人若想正常學習、工作和生活,就需要不斷的從外界獲得刺激,也就是說,人需要打破孤獨。
孤獨時一種隱性的心理狀態,很難說它是一種病,但孤獨給我們帶來了深深的痛苦。對於孩子來說,他們原本不成熟的心理正需要與外界進行交流和碰撞,這樣才能更好的成長。然而在人際交往中,越來越多的孩子表現出與其年齡不符的孤獨感,它已經成為困擾青少年心理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
孤獨的孩子猶如被遺棄的天使,本該快快樂樂、無憂無慮的生活在這個美好的世界,沐浴著初升太陽給他們帶來的溫暖,但他們卻只有一個人在徘徊,他們與別人分割在兩個世界,沒人能走進他們,多彩的世界是別人的,他們喜歡躲在自己編造的網中,沒有興趣愛好,只有空虛寂寞,一開始,他們或許並不會承認,自己與別人是一樣的,時間久了,他們習慣了自己的網中世界,承認了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並認為自己將會一直這樣孤獨下去。孩子對孤獨感有恐懼到習慣到麻木,這是一個可怕的變化,這會讓孩子徹底的沉淪於寂寞這個巨大的黑洞中,無法自拔。
現代社會的孩子正處在這樣的一個十字路口中,這個社會為孩子的成長提供了太多的便利,這是我們樂意看到和接受的,但是,這個社會又似乎太過複雜,有太多的負擔和包袱壓在了孩子的身上,讓孩子找不到解脫的出口,長期處在這樣的壓力之下,孩子得不到很快樂和成功的人生體驗,這時,他們會感覺到自己是失敗的,而這種苦悶和挫敗感則是孩子走向孤獨的一個開端。
現代心理學發現,處在青春期的青少年們是一個極度矛盾的個體,一方面,他們的自我意識在不斷的增強,他們渴望與別人交往,渴望得到友誼,如果生活中他們能順利的找到自己的朋友,建立友誼,這就有助於滿足他們自我意識的膨脹,在需求得到滿足的情況下,他們才在正常的軌跡下成長。但是,如果他們建立友誼失敗,人際交往受挫,他們的交際需求沒有得到滿足,他們就會感到強烈的孤獨感,進而可能發展為封閉心理。在這種心理的引導下,孩子們變成了一個封閉的個體,使得他們與外界的聯繫中斷了。他們不願將自己的內心秘密告訴別人,但內心深處實際上是他別渴望別人能真正的了解自己。這是青少年心理發展過程的一個衝突。心理學家埃里克森曾說過:孤獨感和自我意識是青少年成長過程中的兩大因素,但他們確實如此的矛盾。如何解決這個矛盾,成為引導孩子健康成長的一個關鍵。然而,現代社會的急速發展使得孩子的孤獨心理不斷增多,這是廣大家長乃至整個社會都必須要面對的課題。
孩子是初升的太陽,他們的健康成長關係著我們國家的未來,而孩子的孤獨問題日益的成為孩子健康成長過程中的絆腳石,對此,我們理應高度關注並能夠給出實際的行動去幫孩子度過這個難關。
一切關心下一代健康成長的人們,積極行動起來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