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絲美拉達(愛絲美拉達)

艾絲美拉達(法國浪漫主義小說《巴黎聖母院》中的人物)

愛絲美拉達一般指本詞條

艾絲美拉達(Esmeralda)是根據法文émeraude(綠寶石,祖母綠)這個詞的變音而成的,部分版本也有譯作愛斯梅拉達的。前面有定冠詞,表示獨一無二,若意譯,即“綠寶石姑娘”、“翡翠女”。艾絲美拉達是法國文學名著《巴黎聖母院》中的女主人公,她是一名純潔、美麗、善良的吉卜賽女郎,被無情的命運女神捉弄,愛上了不該愛的英俊卻放浪輕浮的軍官,最後葬身於當時水深火熱的社會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艾絲美拉達
  • 外文名:Esmeralda
  • 其他名稱:綠寶石姑娘、翡翠女、女巫等
  • 登場作品:《巴黎聖母院》
  • 生日:十五世紀(具體不詳)
  • 年齡:被處死時約17歲左右
  • 性別:女
  • 家鄉:蘭斯
  • 創作時間:1831年
  • 摯愛:弗比斯·德·夏多佩
  • 被摯愛:卡西莫多
  • 母親:帕蓋特·香花歌樂女(麻袋女)
  • 寵物:山羊加利
  • 初登場:“以吻還擊”(“以德報怨”)
  • 死法:被施以絞刑處死
  • 陪葬者:卡西莫多
  • 丈夫(?)格蘭古瓦,“摔罐成親”婚期四年
人物形象,優點,缺陷,外貌,遺物,陪葬者,人物經歷,作品介紹,

人物形象

優點

(1)善良
當詩人格蘭古瓦即將被乞丐王國絞死的關鍵時刻,她毫不猶豫地以願意和他結婚的方式救下了詩人。卡西莫多因為搶劫失敗,被皇家衛隊逮捕,被綁在烈日下的恥辱柱上受鞭打示眾時,他渴求圍觀的人群給他一點水喝,卻無人理睬,只有艾絲美拉達幫助他。
(2)不屈於強權
艾絲美拉達與卡西莫多艾絲美拉達與卡西莫多
克洛德為了得到她,用盡手段,想盡一切辦法,哪怕用生命威脅她都沒有辦法使她屈服。
(3)天真單純
遇到了自己所愛的人,便不顧一切地無怨無悔地愛上了對方。毫無條件的付出,甚至親眼見他和一位年輕的小姐在一起,也自我安慰是他的妹妹。依然對這樣虛幻的愛情忠貞不渝。
(4) 形成對比
反映了那時的勞動人民的各種情況和他們的高尚品質及那些所謂的宗教後面的邪惡勢力和腐敗的思想。《巴黎聖母院》電影:下方。

缺陷

艾絲美拉達的缺陷就在於她對愛情的膚淺。儘管她沒有因威脅而妥協於強迫的愛情,但是她的心儀對象卻是一個花花公子。莎士比亞在《威尼斯商人》中用匣子選親,而將愛情觀分為:重外表、重金錢和重實質三種類型,而艾絲美拉達的愛情選擇就是重外表型,是膚淺的。
這種膚淺並不僅僅體現在艾絲美拉達的愛情觀上,其中一些細節也能說明她是一個重外表的人。
比如第九章的一個描述:“有一天早上.她(艾絲美拉達)又突然發現窗台上放著一隻水晶瓶,一隻陶罐。水晶瓶樣子很美。但卻是破裂的,水從破口中流出,瓶內的花很快枯萎了 ,而陶罐雖然粗糙,但它是完好的存了滿罐水,罐子裡的花依然芬芳,艾絲美拉達拿走了那枯萎的花 ,並抱著它把它放在胸前一整天。”
生活中的艾絲美拉達對待事物常常所依靠的就是第一映像或第一感覺,儘管她對騎兵隊長弗比斯的愛中有一部分是因為弗比斯曾經救過艾絲美拉達,但是在此之前,艾絲美拉達幻想自己的白馬王子是擁有“漂亮的軍服,高雅的容貌和一把劍”的人,對弗比斯的愛當然會有一見鐘情的意味。
卡西莫多不止一次的對艾絲美拉達說過她與弗比斯的愛情就是一種浪費,卡西莫多曾對艾絲美拉達說過,她愛弗比斯,愛的只不過是一個軍官的官服而已,這種愛正是將自己的“愛和美得寶藏浪費在一個愚蠢的誇張的人的身上”。當艾絲美拉達跪在屋頂上,把胳膊痛痛苦的伸向廣場叫著弗比斯的名字,渴望弗比斯出現在自己的面前時,卡西莫多痛苦的說道:“見鬼!就得像那個樣子!只要外表漂亮!”
而且卡西莫多為了不讓艾絲美拉達的單相思陷得太深,就用歌唱的方式對她說過:“別望著臉型,少女啊,要望著心靈。漂亮少男的心往往醜惡……”這就是加西莫多的成熟之處,而艾絲美拉達的愛情觀卻顯得那么幼稚,那么膚淺,追求內心崇高的加西莫多和單單注重外表的艾絲美拉達就形成鮮明的對比,這也就是一種美醜對照原則的表現,他們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交織,相互依存。這也是雨果的高明之處,將美醜對比以顯性和隱性兩種模式放在一起,將矛盾的哲學意味完美的表現出來。(佚名)

外貌

文中描述:
姑娘的個頭兒並不高,但身材苗條,亭亭玉立,顯得很高。她的肌膚微黑,不過可以想見,白天看來肯定閃著金光,極為漂亮,就像安達盧西亞或羅馬女子那樣。她的纖足也是安達盧西亞型的,穿著秀美的花鞋,顯得那么纖巧,那么相得益彰。
她腳踩一條隨隨便便鋪在地上的舊地毯,跳舞蹈、旋轉、翻飛,旋轉過程中每當她青春煥發的臉容閃過你面前,她那對黑色大眼就向你射出一道電光.
不能一下子肯定地看清楚這個女郎究竟是人、是仙還是天使.

遺物

一串念珠樹果實的項鍊,一個鑲綴綠玻璃的絲綢小香囊,已經打開,裡面空無一物。

陪葬者

陪葬者為卡西莫多,證據如下。
證據:(文中描述)
至於卡西莫多的神秘失蹤,我們發現了下面的情況。
在這篇故事結尾的事件發生之後一年半至兩年,有人到鷹山地窟中來尋找奧利維公爵的屍體:兩天前他被處以絞刑,但查理八世恩準移葬聖洛朗墓地,與善輩為伍。他們在慘不忍睹的殘骸枯骨中尋找,發現兩具骷髏,一具以奇特的姿勢抱著另一具。其中一具骷髏是女性,上面還有白布衣裙的碎片,脖子上掛一串念珠樹果實的項鍊,下端系一個鑲綴綠玻璃的絲綢小香囊,已經打開,裡面空無一物。這些遺物毫無價值,想必連劊子手都不要。緊緊摟抱這具骷髏的另一具是男性,只見那具骷髏脊椎骨歪斜,腦袋縮進脖腔里,一條腿短一條腿長;不過,脊梁骨沒有斷裂的傷痕,顯然此人不是絞死的,而是主動到此長眠。有人要把他;摟抱骷髏拉開,他的遺骸也就立時化作塵埃了。

人物經歷

她是美麗淳樸的吉卜賽女郎,自幼被人拐騙,靠跳舞行乞謀生。一次她在巴黎街頭跳舞時引起道貌岸然的聖母院副主教弗羅洛的注意,從此陷入苦難的深淵,最終被宮廷、教會聯合送上了絞刑架。(被施以絞刑處死後被埋到鷹山。)

作品介紹

《巴黎聖母院》(創作於1831年)是雨果第一部大型浪漫主義小說。它以曲折離奇和相互對比的手法寫了一個發生在15世紀法國的故事:巴黎聖母院的副主教克洛德道貌岸然、蛇蠍心腸,先愛後恨、由愛生恨,迫害吉卜賽女郎艾絲美拉達。然而面目醜陋、心地善良、但被克洛德利用的敲鐘人卡西莫多卻捨身救了女郎。小說揭露了宗教的虛偽,以悲劇的結局宣告了禁慾主義的破產,歌頌了下層勞動人民的善良、友愛、捨己為人的可貴品質,充分反映了雨果的人道主義思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