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生學校

上世紀90年代後期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CEF)等國際組織與東亞一些國家開展了基礎教育合作項目,項目的名稱是“面向愛生的學習環境(Towards Child-Friendly Learning En-vironments)”,項目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國際教育界對此予以了充分的關注,並於2000年8月在泰國舉辦了專題國際研討會。當時,我國教育部也派人參與研討。由此,“愛生學校”的概念和思想引入國內,並把最初強調學校是“兒童友好的環境”(Child friendly environment)逐步變成了“兒童友好的學校”(childfriendly school),簡稱為“愛生學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生學校
  • 英文名:Towards Child-Friendly Learning En-vironments)
  • 類別:私立
  • 學校類型:外資
學校由來,發展狀況,學校思想,

學校由來

在2001-2005年UNICEF與我國教育部合作開展基礎教育項目的過程中,“愛生學校”成為了“貧困地區基礎教育和早期關愛”項目的一個方面,並已在內蒙古、重慶和廣西三地啟動“愛生學校”試點,試圖以教師隊伍建設為抓手來開展愛生學校的建設。實踐表明,這些試點學校通過參與項目活動和學校自主探究,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學校原有的面貌,取得了一些成果。

發展狀況

為了促進中國普及初等教育,基於以往的合作,UNICEF與我國教育部在2006-2010年間合作開展的一項教育項目是“愛生學校和學習者質量”。項目總目標是,開發出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方法,實施性別敏感、兒童為中心和參與方法為主的學校策略,促進形成有助於兒童全面發展的方法,提高學生素質、學校管理、教師素質、教師支持體系和遠程學習。
這個合作項目的開展,不僅基於UNICEF一直倡導和努力推進實施的《兒童權利公約》,同時也結合我國鞏固義務教育發展和優先關注不利地區和不利人群等實踐需求,體現了深化實施素質教育的總要求。愛生學校建設成為了本周期項目合作的主題內容。
本合作項目在2006-2007年間,通過專家研討、實踐調查、國際會議等多種形式,已經開發出了“中國愛生學校標準”,旨在使認識和建設愛生學校有可以參考的依據。這個標準包括了四個維度,在每個維度下再細化出各自的領域,進而羅列出對應的指標。這四個維度分別是:全納和平等:有效的教與學;安全、健康和有保護;參與與和諧。當前,愛生學校項目正圍繞以上四個維度,在西部10個項目省20個項目縣的部分學校中,有組織地開展實驗和試點。

學校思想

1、把握有效的教與學的理論要求
由於“愛生學校”是一個引進的新術語,很多教育人員並不了解其完整的含義。正確理解愛生學校和推進愛生學校實踐,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從愛生學校的產生和發展看,人們起初關注的是,學校中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即關注每個兒童接受教育的機會,倡導平等的、有性別敏感的公平教育,實行不排斥任何兒童的教育,即全納教育。同時,要營造一個安全、健康和友好的學習環境,為兒童提供保護。在學校教育中,需要關心學生,需要教師與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師生關係。所以,自UNICEF在1998年起把“愛生學校”術語引入中國,並開展了一些試點活動以後,參與的項目人員,包括教育行政人員、校長、教師以及一些研究人員,往往把“愛生學校”簡單地理解成是一種思想、一種理念。
確實,愛生學校旨在實現以學生為中心和實現兒童權利,它首先表現為一種現代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與當前我國提出的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也是一致的。不過,如果我們只是將愛生學校的理解停留在思想或者理念層面,則對於建設愛生學校顯然是不利的,或者說是不力的。
2、有效的教與學是實現愛生學校思想的載體
縱觀當前我國基礎教育的發展,隨著九年義務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斷提高,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逐步深化,追求優質的教育質量,成為了基礎教育發展的主旋律。這種對優質教育的追求,不僅表現在經濟發達的城市和東部地區,同時也體現在農村和西部地區。實現教育的均衡發展,不僅包括了數量的整體要求,也包括了質量內涵的共同發展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