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爾斯岩

愛爾斯岩

澳大利亞中部最知名的觀光勝地愛爾斯岩位於澳大利亞大陸中部的沙漠地區,距離愛麗斯泉西南約340公里。“愛爾斯岩”用原住民的語言稱為“烏魯魯”,該岩石周長9公里,海拔867米(地面高度348米),是世界上最大的一塊獨立的岩石。旅遊勝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愛爾斯岩
  • 地理位置澳大利亞中部
  • 長度:周長9公里
  • 位於:澳大利亞大陸中部的沙漠地區
  • 海拔:867米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發源,烏魯魯國家公園,無言的詛咒,

發源

愛爾斯岩於1873 年首先被歐洲探險家WILLIAM GOSSE所發現,他當時從遠處望到一座非常壯觀的山頭,當他走盡並攀登上岩石後,他才發現這座“山”實際上是一塊從平原大地中凸起的巨石,他感受到巨石四周神秘的氛圍,之後他讚嘆到:“當我每次看到這塊岩石的時候,就感覺到她的神奇、神秘和不可思議”,他用當時南澳大利亞殖民地總督的名字亨利-愛爾斯 (HENRY AYERS) 命名了這塊岩石。
愛爾斯岩愛爾斯岩

烏魯魯國家公園

1987 年愛爾斯岩被規劃為“烏魯魯國家公園”,並列入世界自然遺產的保護名單中。“烏魯魯”的意思是“見面集會的地方”,這裡的原住民是阿男姑人(他們自稱 Anangu,由Pitjantjatjara和Yankuntjatjara兩族構成)生活了超過數萬年的澳大利亞中部的紅色大地,由獨立居岩烏魯魯(愛爾斯岩)和群岩卡達族達(奧加斯岩),構成了這片沙漠中最美麗的景色。在原住民稱為TJUKURPA 的創世紀裡,祖先們締造了大地與山河,也制定了法律,而阿男姑族人就是被賦予維護這塊聖靈神地土使命的後繼者。1985 年當時的澳大利亞政府將烏魯魯國家公園正式歸還給阿男姑人,目前由他們負責管理。
根據地質考察,6億年前,烏魯魯所在的阿瑪迪斯盆地被造山運動往上推擠,致使原本在海底的山脈形成兩個沖積煽,到了3億年前,新的造山運動又將這兩個沖積煽推出海面,呈現90度直角拱起的是烏魯魯,而卡達族達則以20度的斜角聳立,經過日經月累的風蝕,形成今日我們所見的獨立巨岩和岩群。但是根據原住民的傳說,烏魯魯是兩個男孩在雨後玩弄泥巴所創作的傑作,對於阿男姑人而言,這個傳說並不是夢境,而是真實的故事,他們相信烏魯魯的地理環境,都是祖先們所留下的軌跡。先人們在創世紀中,一邊征戰,也一邊創造了山脈與河流,他們將能量遺留在大地上而烏魯魯正是所有能量及精神的匯集地。
當您親身接近烏魯魯時,這塊神秘又奇妙的巨岩,壯觀雄偉的氣勢令人震撼,還有她從每一個角度所表露的橘紅色曲線,也讓人著迷,無論黃昏還是清晨,烏魯魯似乎隨時都在散發不可思議的力量,也正如原住民幾萬年以來不變的信仰一般,這裡包藏了先祖們的精神和靈魂,不論您以何種心情來到這裡,都不要忘了這裡是原住民的家,必須虔誠,必須守禮,更要誠心誠意。
上海2010世博會B片園區澳大利亞館的輪廓是圓弧形的,像曠野上綿延起伏的弧形岩石。它的色彩呈橙紅色,這個極具標識性的澳大利亞館外型的寓意是“烏魯魯”巨岩。“烏魯魯”巨岩是世界上最大的單體岩石塊,周長9 公里、地上高度348 米,1872 年澳大利亞探險家發現了這塊奇岩,並以當時南澳大利亞總理亨利·艾亞斯名字命名為“艾亞斯岩” 。但是,現在越來越多的澳大利亞人愛用它的土著名字“烏魯魯”來稱呼,為的是紀念開拓進取的澳大利亞土著文明。
“烏魯魯”巨岩是大自然傑作,它的獨特形態是經過億萬年的風化侵蝕而形成的。更神奇的是“烏魯魯”巨岩會變色,它的色彩會隨光線和氣象不同而變幻萬千,令日落美景都相形見絀。
澳大利亞展館也會變色,它的外牆用特殊的耐風化鋼覆層材料製成,空氣中會產生不同程度的氧化,世博會期間,這座外牆的顏色每天都會隨著天氣情況而變化。從最初的橙色逐漸轉為火熱的赭紅,當世博會閉幕,展館將最終還原成澳大利亞中部的紅土顏色,真可謂人類科技與大自然的聯手傑作。

無言的詛咒

無言的詛咒“烏魯魯,愛爾斯岩”
這塊大砂岩形成在澳大利亞北部神聖的 Pitjautjatjara 和 Yankinytjatjara 的原住民部落之間。“愛爾斯岩”用原住民的語言稱為“烏魯魯”,這讓小康想起來前段時間南非世界盃烏烏祖拉叫法。當地對這塊岩石的傳說有很多,根據原住民的傳說,烏魯魯是兩個男孩在雨後玩弄泥巴所創作的傑作。很難想像這兩個小男孩是如何做到的,除非他們是天生的巨人族,當然這只是一個傳說。
愛爾斯岩愛爾斯岩
現如今的它是一個美麗的地方,因此,很多澳大利亞本國和國外的遊客都經常徒步旅行這個旅遊勝地。不過,離奇的是數年來,但凡遊客攀爬巨石並順手撿回小石頭之後,回到家不是發生交通意外,就是家人死亡或者失去工作,各種倒霉事連續不斷。導致現在澳大利亞政府已經決定要禁止民眾攀爬,違反禁令者無需等神靈懲罰,就會接到罰單。所以,澳大利亞國家公園很早就在巨石前面立了“不可攀爬”的字樣。但即便如此,還是有很多遊客不聽勸說非要一試身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