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憎

愛憎

愛憎,漢語辭彙。

拼音:ài zēng

釋義:1. 猶好惡。2. 指讒佞之人。謂只憑愛憎而無是非,故稱。3. 謂憎恨。

基本解釋

[love and hate] 愛和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愛憎
  • 拼音:ài zēng
  • 解釋:猶好惡
  • 典源:《韓非子·說難》
拼音,引證詳解,典源,

拼音

ài zēng

引證詳解

1. 猶好惡
①《韓非子·說難》:“故 彌子 之行未變於初也,而以前之所以見賢而後獲罪者,愛憎之變也。”
②唐 元稹 《紀懷贈李六戶曹崔二十功曹五十韻》:“投分多然諾,忘言少愛憎。”
③《明史·李默傳》:“然性褊淺,用愛憎為軒輊。”
巴金 《憶魯迅先生》:“我常常想到這個瘦小的老人,我常常記起他那些含著強烈的愛憎的文章。”
2. 指讒佞之人。謂只憑愛憎而無是非,故稱。
①《南史·任昉傳》:“ 齊明帝 深加器異,欲大相擢引,為愛憎所白,乃除太子步兵校尉,掌東宮書記。”
②《資治通鑑·魏明帝太和六年》:“﹝ 虞翻 ﹞欲諫不敢,作表以示 呂岱 , 岱 不報。為愛憎所白,復徙 蒼梧 猛陵 。” 胡三省 註:“讒佞之人,有愛有憎,而無公是非,故謂之愛憎。”
③《資治通鑑·隋文帝開皇十年》:“虞慶則等奉使關東巡省,還,皆奏稱‘鄉正專理詞訟,黨與愛憎公行貨賄,不便於民。’上令廢之。”
3. 謂憎恨
袁宏 《後漢紀·獻帝紀一》:“﹝ 董卓 ﹞刑罰殘酷,愛憎相害,寃死者數千人。”

典源

源自《韓非子·說難》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