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愛憎表
- 作者:張愛玲
- 創作年代:1990
- 作品出處:給宋淇夫婦的信上
- 文學體裁:信件
《愛憎表》是張愛玲剖析自己學生時代想法的一部“遺作”,此文的重構過程在“張愛玲誕辰95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上首次發表,全文並於台灣《印刻文學生活志》率先刊登。內容梗概張愛玲最早提及《愛憎表》是1990年寫給宋淇夫婦的信上...
《愛憎表》是張愛玲剖析自己學生時代想法的一部“遺作”,此文的重構過程在“張愛玲誕辰95周年紀念”學術研討會上首次發表,全文並於台灣《印刻文學生活志》率先刊登。內容梗概 張愛玲最早提及《愛憎表》是1990年寫給宋淇夫婦的信上,提到1937年高中畢業時在校刊填過一個調查,其中她填下“最怕:死;最恨:有天才的...
從《愛憎表》,看70歲的張愛玲如何回望17歲的自己。讀《重訪邊城》,重新認識暮年時代的張愛玲。作者簡介 張愛玲,中國現代作家。祖籍河北豐潤,1920年9月生於上海,1995年9月逝於美國洛杉磯。張愛玲深受中國古典文學影響,又接受了良好的西式教育,從而形成中西兼備的文學視野。她的作品多著眼於普通人的命運,洞察人性的...
第五章 《小團圓》 近緣作品之三——《對照記》《愛憎表》及擬寫的《小團圓》散文 什麼是《對照記》的路徑——“尋根”的強烈意願——轉變畫風:對親人“soft-focus”——“柳暗花明又一村”:寫作《愛憎表》促成了寫《小團圓》散文的計畫——“天意從來高難問”:《小團圓》小說出版——再跌宕出一個“反高潮...
《愛憎表》與張愛玲的“無可奈何”《少年中國》與波德萊爾早期接受歧義的生成 論魯迅早期啟蒙思想的內涵 批判現實主義精神的閃耀 ——論趙樹理小說藝術中被忽視的面向 論1968—1979年幹校詩文中的勞動書寫 【台港海外形聲】美國“中國學”的“地方”取向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 ——以中國現代文學研究的區域問題為例 對...
文中提到,此後又逢《愛憎表》等張愛玲早年文字陸續“出土”,旅居海外的張愛玲知曉後,對陳子善等學者發掘整理她早期作品的態度,較之從前有所轉變,由嗔怪訝異漸漸轉為默許和認同。而這一微妙的變化,以原汁原味的方式保存在她與友人的通信之中,正是人性最真實的體現,讀來真是令人感嘆。作品影響 榮譽表彰 2021年7...
人是怎么成為他自己的?——張愛玲《愛憎表》之追問 197 關於木心:因誤解而抗拒,因理解而相近 208 白先勇的“痴氣” 217 畢飛宇:路越走越寬,離人心越來越近 220 魯敏:傳奇或純真部分 233 全慧文:一個被遮蔽的女人 236 路上 黃永松:中國民間手工藝的守望者 247 “先生回來”,春風走過,大地知道 255 湯國...
一 《愛憎表》:張愛玲的民國遺恨與遺韻 二 《長恨歌》:民國上海的霞光與弧線 三 《刻骨銘心》:民國南京的風月與分裂 第七章 民國敘事的格調:與革命相向而行 一 《雁城諜影》:“嚴肅的工作”與“嚴正的擔當” 二 《紀念碑》:摩登時代的革命與跨時代的堅守 三 《長沙白茉莉》:20...
先生之畫,感情注於筆端,愛憎表于丹青。1917年,先生年不滿二十,為抵制日貨,雪國恥,漏夜製作大量宣傳畫,油印散發。上世紀三十年代的中國,備受列強瓜分蹂躪之苦,當時正值杭州湖濱新建國貨陳列館之機,先生應邀作了《越王勾踐臥薪嘗膽》的大幅油畫,色彩強烈,寓意深刻,震動杭城。新中國誕生,他畫了《中華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