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德華無花果鸚鵡

愛德華無花果鸚鵡

愛德華無花果鸚鵡(學名:Psittaculirostris edwardsii)是典型的攀禽鳥喙強勁有力,喙鉤曲,上頜具有可活動關節,喙基部具有臘膜。肌肉質舌厚。腳短,強大,對趾型,兩趾向前兩趾向後,適合抓握和攀援生活。上體和鳥翅的羽毛綠色,雄鳥的胸部及腹部為紅色,雌鳥為藍紫色。晚成雛。主要棲息於潮濕的低地森林內,開闊林地、森林邊緣地帶。食物是無花果、花蜜、昆蟲、水果等。成對或一小群一起活動,且吵雜。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飼養摘要,

外形特徵

愛德華無花果鸚鵡是較大型的無花果鸚鵡,體長18厘米,體重105克。雄鳥前額及冠黃綠色,有橄欖綠或黑棕色寬頻從眼睛橫跨枕部直達頸背,臉頰和喉嚨紅色,黃耳羽,並有密而細長的紅色和藍色羽毛混雜在脖頸部,整個上胸部藍色,上腹部紅色中央雜有黑色帶,覆羽橙紅色,翼內有寬的黃條紋。鳥喙灰黑色,眼睛紅色。雌鳥類似雄鳥,但腹部為藍紫色,上腹部黃綠色。幼鳥彩色化,和成年雌鳥相似,但黃色的臉頰具紅色斑紋。眼睛紅棕色。

棲息環境

愛德華無花果鸚鵡主要棲息於潮濕的低地森林內,開闊林地、森林邊緣地帶與人類居住地也有它們的蹤跡,活動範圍通常在海拔800米以下的地區。

生活習性

主要食物是無花果、花蜜、昆蟲、水果等。成對或一小群一起活動,且吵雜,在有果食的樹上有時會大批聚集400隻左右,行動快速敏捷,經常倒掛在樹枝間取食食物,常和雙眼無花果鸚鵡集群活動,繁殖期約在1至5月間。較無法忍受寒冷的天氣,溫度不宜低於22度。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巴布亞紐幾內亞北部與艾利安爪哇的小部分地區。
愛德華無花果鸚鵡
愛德華無花果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其繁殖較小型的無花果鸚鵡容易,但有一個相同的問題,就是幼鳥死亡率高,很可能孵出後不久即死亡,或是親鳥不餵食雛鳥,成對繁殖比較理想,對於巢箱的檢查敏感,避免時常開翻巢箱,一窩產2枚,幼鳥19天后孵化,羽毛長成約需2個月。與其它無花果鸚鵡一樣,飼養上較困難,除定量蔬果外應餵食吸蜜鸚鵡用或嗜果性鳥類用的粉狀飼料;若飼養不當,常發生不明原因而死亡的案例。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全世界總數量應超過10萬隻。該物種分布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飼養摘要

愛德華無花果鸚鵡是活潑的鸚鵡,但剛飼養時會緊張與害羞,適應期間十分敏感,建議減少不必要的打擾與不輕易改變環境,較無法忍受寒冷的天氣,溫度不宜低於22度,切勿於溫差過大或寒流時引進飼養,死亡與生病率會很高,保持環境衛生與提供營養充足的多樣性食物很重要,維他命K的攝取尤為必要,各類蔬菜水果、花蜜、種子、穀物等食物,而吸蜜鸚鵡用或嗜果性鳥類用的粉狀飼料是很好的選擇,也會大大提高其存活率,以及添加維他命的供應會使得它們較健康,因為愛德華無花果鸚鵡容易因不明死因而突然死亡,尤其是野生鳥更是非常容易發生此種情形,照顧上需多費心思。
註:愛德華無花果鸚鵡圖冊網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