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園路街道位於上海市閘北區境西南部。因境內築有愚園而得名。東起常德路,西至鎮寧路,南沿南京西路經1912弄接梅家橋,北從萬航渡路折向新閘路。面積0.69平方公里。1992年有居民13307戶,39229人。設21個居民委員會。辦事處設在愚園路167號。有商業、服務業302家,小型工廠23家,個體工商戶174戶,大都集中於南京西路、華山路和萬航渡路,鱗次櫛比,百業紛呈。12個省市29家經貿單位在境內設辦事機構。1987~1992年,街道被評為市旅遊優質服務單位。1990~1992年,街道工糾隊、治安聯防隊被評為市先進集體。1991年,靜安寺地區被評為全市最佳文明街。1991~1992年,街道被評為市三級衛生街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愚園路街道
- 地址:上海市閘北區境西南部
- 面積:0.69平方公里
- 小型工廠:23家
- 行政級別:街道
人文景觀,歷史沿革,社會事業,
人文景觀
千年古剎靜安寺,於南來嘉定九年(1216年)從吳淞江北岸遷來境內。境內浜浦縱橫,有7個自然村散布于田陌間,是龔氏等7個家族世居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公共租界擴界,和平路、田雞洪(今田基洪)以東地域屬公共租界,華界部分隸屬法華鄉。在地豐路(今烏魯木齊北路上海市第一師範附小)設有英軍兵營,工部局的靜安寺捕房設在愚園路;清廷統管全國口岸海關的總稅務司署設於赫德路(今常德路421號)。境內有教堂10所。由漢畢禮男校、漢畢禮女校、西童中學、西僑女子中學組成的西僑中學,設於愚園路404~406號。美商施高德創辦的萬國殯儀館,設於膠州路。光緒三十四年,從靜安寺站駛出上海第一輛英商有軌電車,民國13年(1924年),英商又開闢靜安寺至外灘公共汽車線路,道路交通逐步形成網路。30年代前後,中外房地產商在境內由東向西興建大批里弄住宅、沿街店面、大樓公寓,致使人口驟增,商業發展。上海解放前,靜安寺周圍已是商店林立的鬧市,主要有:號稱“遠東第一樂府”的百樂門舞廳;美商雲飛、英商泰來、華商祥生、銀色和上海出租汽車公司的分站;中國、交通、上海、新華、國華等銀行的分支機構;西區老大房食品店、亞細亞食品商店以及百貨雜陳的靜安商場和百樂商場等;愚園路段有9家理髮店,人稱“理髮一條街”。
歷史沿革
上海解放後,50年代填浜築路,共填沒大面積死水臭浜四處。70年代中期,上海市第九百貨商店舊址及其鄰近危房簡屋拆除,建成3幢高層大樓。改革開放後,市政建設和商業發展步子更快。1979年,膠州路農副產品市場開張;1984年,南京西路華山路口上海市第一條人行地道通行;1986年,上海警備區軍人俱樂部改建成多功能的雲峰娛樂中心;1987年,北京西路西端北側破牆建商業大樓及門面店鋪,不夜城等5家酒家,中國旅遊服務公司上海分公司、上海廣播電視有限公司等8家企業相繼設立;萬航渡路南端東側也闢築27間門面設金力泰商場和37戶個體戶組成的靜安商場,經營時令服裝。1988年起,經營計算機的企業在境內發展到16家。1989年,趙家橋一片舊式里弄改建成3幢高層住宅和辦公大樓;永源浜4萬餘平方米地塊改造,批租成交。1990年,拆除北京西路169米堵頭,與愚園路接通;南京酉路華山路口的21層百樂門大酒店落成;證券、銀行、信用社等金融企業增加到11家。
社會事業
街道集體經濟從1985年新辦第三產業,至1992年有27家獨立核算企業年營業額(產值)4067萬元,利潤406萬元。街道舉辦敬老院、工療站、紅十宇衛生站、醫療門診所、圖書館、文化中心、老年活動室等福利衛生文化事業單位共34個。1984年,街道被市外事辦公室作為定點對外開放單位,至1992年,共接待外賓560批,9061人次,成為海外來客了解上海民情的一個視窗。該街道老年合唱團歌舞迎客和外賓訪問居民家庭是街道接待的主要特色。境內有上海警備區等駐軍單位6處。有“教師搖籃”之譽的上海市第一師範學校、職業專業培訓中心5所、市西等中學3所、一師附小等國小5所。科研設計單位有中華醫學會上海分會、中華紡織學會、國家醫藥管理局上海醫藥設計院、上海市計算機技術研究所等。醫療單位有延安西路地段醫院等。境內革命史跡:(1)中華蘇維埃代表大會準備會議的籌備機關設在慶雲里(今愚園路259弄15號),民國19年9~10月間,周恩來在此指導起草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土地法、勞動法等法令;(2)新閘路1859號,30年代初是中共中央文庫;(3)民國33年,工人運動委員會在趙家橋路57弄14號成立,並在此籌建工人地下軍;(4)民國34年,中共上海市委副書記劉長勝寓於愚園路81號,該處也是當時中共上海市委機關;(5)解放戰爭期間,劉曉任中共中央上海局書記,寓於愚園路579弄44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