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識怪獸

意識怪獸是哥本哈根理論對量子論的解釋,由於這種解釋讓意識參與到宇宙的創建中,故人們稱之為“意識怪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意識怪獸
  • 屬性:哥本哈根理論對量子論的解釋
  • 代表人物:亨利.斯塔普
  • 類別:物理
意識怪獸的由來,意識怪獸的將來,

意識怪獸的由來

光子的雙縫干涉試驗中,當我們不去探究光子到底通過了哪條縫,它就同時通過雙縫而產生干涉,反之,它就確實地通過一條縫而順便消滅干涉圖紋。惠勒通過一個戲劇化的思維實驗指出,我們可以“延遲”光子的這一決定,使得它在已經實際通過了雙縫螢幕之後,再來選擇究竟是通過了一條縫還是兩條!
這個實驗的基本思路是,用塗著半鍍銀的反射鏡來代替雙縫。一個光子有一半可能通過反射鏡,一半可能被反射,這是一個量子隨機過程,跟它選擇雙縫還是單縫本質上是一樣的。把反射鏡和光子入射途徑擺成45度角,那么它一半可能直飛,另一半可能被反射成90度角。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另外的全反射鏡,把這兩條分開的岔路再交匯到一起。在終點觀察光子飛來的方向,我們可以確定它究竟是沿著哪一條道路飛來的。
但是,我們也可以在終點處再插入一塊呈45度角的半鍍銀反射鏡,這又會造成光子的自我干涉。如果我們仔細安排位相,我們完全可以使得在一個方向上的光子呈反相而相互抵消,而在一個確定的方向輸出。這樣的話我們每次都得到一個確定的結果(就像每次都得到一個特定的干涉條紋一樣),根據量子派的說法,此時光子必定同時沿著兩條途徑而來!
總而言之,如果我們不在終點處插入半反射鏡,光子就沿著某一條道路而來,反之它就同時經過兩條道路。現在的問題是,是不是要在終點處插入反射鏡,這可以在光子實際通過了第一塊反射鏡,已經快要到達終點時才決定。我們可以在事情發生後再來決定它應該怎樣發生!如果說我們是這齣好戲的導演的話,那么我們的光子在其中究竟扮演了什麼角色,這可以等電影拍完以後再由我們決定!
雖然聽上去古怪,但這卻是哥本哈根派的一個正統推論!惠勒後來引玻爾的話說,“任何一種基本量子現象只在其被記錄之後才是一種現象”。
我們是在光子上路之前還是途中來做出決定,這在量子實驗中是沒有區別的。歷史不是確定和實在的——除非它已經被記錄下來。更精確地說,光子在通過第一塊透鏡到我們插入第二塊透鏡這之間“到底”在哪裡,是個什麼,是一個無意義的問題,我們沒有權利去談論它,它不是一個“客觀真實”!
在惠勒的構想提出5年後,馬里蘭大學的卡洛爾.阿雷(Carroll O Alley)和其同事當真做了一個延遲實驗,其結果真的證明,我們何時選擇光子的“模式”,這對於實驗結果是無影響的(和玻爾預言的一樣,和愛因斯坦的相反!),與此同時慕尼黑大學的一個小組也作出了類似的結果。
這說明,宇宙的歷史,可以在它實際發生後才被決定究竟是怎樣發生的!
這樣一來,宇宙本身由一個有意識的觀測者創造出來也不是什麼不可能的事情。雖然宇宙的行為在道理上講已經演化了幾百億年,但某種“延遲”使得它直到被一個高級生物所觀察才成為確定。我們的觀測行為本身參予了宇宙的創造過程!這就是所謂的“參予性宇宙”模型(The Prticipatory Universe)。宇宙本身沒有一個確定的答案,而其中的生物參予了這個謎題答案的構建本身!
可以想像這樣一種情形:各種宇宙常數首先是一個不確定的疊加,只有被有意識的一個觀測者觀察後才變成確定。但這樣一來它們又必須保持在某些精確的範圍內,以便創造一個好的環境,令觀測者有可能在宇宙中存在並觀察它們!這似乎是一個邏輯循環:我們選擇了宇宙,宇宙又創造了我們。這件怪事叫做“自指”或者“自激活”(self-exciting),意識的存在反過來又創造了它自身的過去!
從哥本哈根解釋本身而言,“意識”似乎也走得太遠了。大多數“主流”的物理學家仍然小心謹慎地對待這一問題,持有一種更為“正統”的哥本哈根觀點。然而所謂“正統觀念”其實是一種鴕鳥政策,認為量子論只要在實際中管用就行了,更為關心的是一些實際問題,主要實用,就不需要這種玄之又玄的闡述! 當我們沿著哥本哈根派開拓的道路走來,但或許是走得過頭了,誤入歧途,結果發現在盡頭藏著一隻叫做“意識”的怪獸!

意識怪獸的將來

無論如何,當新物理學觸及到這樣一個“意識怪獸”的本體問題核心後,無疑也激起了許多物理學家們的熱情和好奇心。有科學家繼續探索,並論證意識在量子論解釋中所扮演的地位。這裡面的代表人物是伯克利勞倫斯國家物理實驗室的美國物理學家亨利.斯塔普(Henry Stapp),他自1993年出版了著作《精神,物質和量子力學》(Mind, Matter, and Quantum Mechanics)之後,便一直與別的物理學家為此辯論至今。這種說法也獲得了某些人的支持,2003年,還有人(阿姆斯特丹大學的Dick J. Bierman)宣稱用實驗證明了人類意識“的確”使波函式坍縮。不過這一派的支持者也始終無法就“意識”建立起有說服力的模型來,對於他們的宣稱,我們在心懷懼意的情況下最好還是採取略為審慎的保守態度,看看將來的發展如何再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