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示入眠療法

意示入眠療法是根據中醫衛氣循行經絡臟腑晝夜各二十五度主宰寤寐的理論,主要以存想、意守等自我暗示及按摩等方法誘導入睡,用以治療失眠症的一種心理治療方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意示入眠療法
  • 性質:心理治療方法
  • 出自:《內經》
  • 分類:存想入寐法、操縱入寐法等
簡介,基本內容,存想入寐法,操縱入寐法,默念松靜入寐法,摩湧泉法,注意事項,

簡介

《內經》在陰陽學說和天人相應的整體觀指導下,創立了衛氣循行經絡臟腑晝夜各二十五度以主宰寤寐生理活動的理論。《靈樞?口問》提出:“衛氣晝日行於陽,夜半則行於陰。陰者主夜,夜者臥……陽氣盡,陰氣盛,則目瞑;陰氣盡而陽氣盛,則寤矣。”又《靈樞?營衛生會》篇說:“衛氣行於陰二十五度,行於陽二十五度,分為晝夜。故氣至陽而起,至陰而止。”也就是說,人的寤寐生理活動是隨晝夜的陰陽消長變化,由衛氣的循行出入所主持。睡眠異常應主要歸咎於陰陽失調、營衛不和及神不守舍所致。後世醫家唐之孫思邈、宋之蘇軾、元之李冶、清之曹庭棟和陸以、脂等人都深知其理,並編纂了許多兼具安眠和養生作用的睡訣、睡功,對治療失眠症有一定的療效。

基本內容

意示入眠的方法甚多,本篇重點介紹幾種常用的誘導入眠方法:存想入寐法、操縱入寐法、默念松靜入寐法和摩湧泉法。

存想入寐法

睡眠時取側臥位以右側為佳,身體自然放鬆,靜心斂神,排除雜念,然後存想一縷如黃金細線般的真氣自足踵(照海穴處),沿下肢內後側足少陰腎經上行,過腰之後兩側上行的真氣會合,由脊上行頭頂,直至前髮際,再一分為二,分繞兩顳至耳前聽會穴,然後相交於人中,分別環口唇而貫入下齒齦中,複合而為一,直下咽喉,入太倉(即中脘),稍稍留置片刻不動,想像突然發出熱氣四股,青氣入肝,赤氣入心,白氣入肺,黑氣入腎,四髒氣滿,則真氣復下臍,過陰交(臍下1寸)後,歧分為二,分別下膝、臁、足背而直抵第三趾趾尖,再回折至湧泉、足踵處。一般失眠者存想5-7遍,可入睡;頑固失眠者可行10餘遍,亦可進入夢鄉。

操縱入寐法

本法包括操、縱、寓操於縱三法。
(1)操法:即集中意念於某一處,使心神斂聚而不紛馳,通過入靜的方式誘導入睡。臨床可採用諸如意守丹田、默數出入氣息、存想等方法,以排除雜念,收斂心神,造成一種單調寧靜的意境而誘導入眠。
(2)縱法:就是任其思緒自由馳騁,以求心身由輕鬆而漸趨恬靜,方能安然入睡的一種方法。上床欲寐之際,放鬆四肢百骸,任思緒漂渺遊蕩於輕鬆恬愉的境界,無需排除雜念或意守存想,而逐漸產生睡意而入睡。
(3)寓操於縱法:即揉合操縱二法之長處而成的一種誘導入睡方法。正如陸以■在《冷廬醫話》中指出:“二法之中,縱法尤妙。蓋操則心猶矜持,未極怡愉之趣,不若縱之遊行自在也。特恐稍涉妄想,即難奏效,尤當寓操於縱為佳。”其法為入睡前,既要收斂心神,勿萌雜念,又可游思於平素喜愛的國畫,遊覽過的名山大川,任心馳神往,不加干預,心漸即於杳冥之中,則不期寐而自寐。

默念松靜入寐法

入睡之前,取仰臥式,全身放鬆,微合雙眼,呼吸自如,心中默念“松”、“靜”二字。呼氣時默念“松”字,同時想像全身鬆弛,骨節皆解,如浮於水面;吸氣時默念“靜”字,想像心中一片湛靜,虛空無物。默念松靜二字時不可出聲,只要存想於心中,並隨著輕柔自然的呼吸一松一靜,交替進行,不久就會產生濃重的睡意,安然入寐。

摩湧泉法

湧泉是衛氣夜間由陽入陰之處。在睡覺前以一手握足,另一手摩擦湧泉穴,直至足心發熱或微似有汗,再換另一側湧泉摩擦。本法有滋腎水、健腰腿、增腦力、安眠的作用。對於頑固性失眠病人,在運用意示入眠法之前,熱摩湧泉穴有較好的療效。
(適用範圍)
意示入眠療法適用於失眠症、神經衰弱以及精神分裂症。

注意事項

睡眠姿勢對能否安然入睡和保證睡眠質量有相當大的關係。古代醫學的經驗和現代研究均表明,睡眠時宜採取側臥位姿勢,而以右側臥位為最佳。
對於患有失眠症的病人應避免不必要的精神刺激,增強排遣各種不良情緒干擾的能力,這是失眠症得以痊癒和好轉的關鍵。
本法介紹的各種意示誘導入睡方法,均應按照其操練方法和要領進行,堅持不懈,才能達到理想的誘導睡眠效應。
若因過飽、腹脹、便秘、尿頻、咳嗽、疼痛等因素引起失眠者,則應先治療軀體疾病,然後再治療失眠症,否則採用本療法效果不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