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態”一詞是浪子超2006年9月17日在“紅袖添香”和“原創力量文學聯盟”發表《海子,五十年後天堂再見》第一次提出來的新概念。海子開創了“濃縮的意態”詩的先河,“濃縮的意態詩歌”,“濃縮的意態詩歌”的總體特徵:“我為萬物,萬物無我”。
背景,代表人物,傳統人物,網路人物,定義,
背景
此次四探意態詩歌主要是前三次探索的基礎上,進一步梳理和總結,並增加了意態詩歌的表現手法。
需要說明的是,意態詩歌,不是我創建的什麼流派,而是我對現代詩歌的一個梳理、歸納、總結,並傳承中國律詩、絕句、詞牌等韻律的一些共同特點,找出他們共同的特徵,再給他一個合適的稱謂,僅此而已。現代有很多詩歌內涵、已經很難用朦朧詩、意象、意境、情境的特徵進行解釋。
這次所選作品作為範例的同時,也選取了網路部分有關作品,這次所選的作品作為範文,偏向說明意態詩歌現象的廣泛性和一般性,所選範例的名單:
代表人物
傳統人物
余光中、戴望舒、顧城、徐志摩、李金髮、舒婷、王小妮、龐余亮、席慕容、西川、海子、莎士比亞、薩福、尼采、阿倫茨、歌德、伊沙、哲別·赫伯特、洛夫、于堅等。
網路人物
輕柔的霞、飄飄逸塵、老船、指紋先生、白舟、叮噹的杯子、憂傷櫻桃、商略、琴石、踏秋而歌、紅茶、巫小茶、符力、古箏、馮碧落、張小美、燈燈、夏雨雪、我是壹貳、王九城、寇寶昌、池新可、羽微微、馬永波、風度飄飄、響馬堂、真的窗戶、汝非非、溫去病、心無沙漠、無忌神豬、遠行健、小鴨上架、湖北青蛙等
江蘇省作協2012首屆詩歌研討班老師及詩友部分名單:子川、汪政、胡弦、唐曉渡、張清華、錢雪冰、華子、傅強、王往、劉暢、瓦楞草、鳴鐘、梁雪波、清荷玲子、純子、許仲、鄒曉慧等
在四探的過程中,也會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歡迎詩友質疑批評指正。
定義
“意態詩歌”是指意識和存在狀態的縮寫,是指用語言以意象為介質,或描述主客體的存在狀態,並以三步格律、逢偶必韻為基本格局,一定程度上映射主體意識,這樣的過程就形成的詩歌叫意態詩歌。
“三步格律”是長短句中相同的音律(平或仄)不超過三個連續的音格。這種格律概念兼顧了古代的絕句、律詩、詞(詞牌有上千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