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通橋(湯陰縣惠通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惠通橋又名高村橋,位於湯陰縣東6公里南店村和北店村之間的湯河之上。1978年公布為湯陰縣文物保護單位。

惠通橋為三孔拱形石橋,橋長41米,橋面寬8.6米,白石結構,龍門石上下游浮雕吸水獸。惠通橋始建年代不詳,橋北有《重修惠通橋碑記》,碑文漫漶,可辨認為明代重修。解放戰爭中,中央橋孔曾被炮火炸毀,20世紀50年代補修,沿用至今。
《湯陰縣重修惠通石橋碑記》,碑文記載:“高村西去縣十里許,為南北往來所必經,行旅仕官絡繹,居人以小官路呼之,蓋亦通衢也。橋創於有明嘉靖、隆慶間,邑侯李公主之,則備極孔固,深三丈余,長十五丈,闊兩丈五尺”。李公即李芝,澤州人,解元。嘉靖40年(1561年)始任湯陰令,隆慶元年(1567年)永清人朱可進繼任湯陰令,在位三年。隆慶四年(1570年)陽城人楊枝到任。隆慶五年(1571年)恩縣人劉萬鐘接任。碑文沒有提及李芝後任,隆慶初年惠通橋可能已進入了尾聲。另外,明崇禎十年(1637年)《湯陰縣誌》:李公祠二,一在縣東高村惠通橋北。一在縣南光村鋪東,祀縣令李芝。《禮》曰“有功於民則祀之。”《湯陰縣誌》給予李芝較高評價“長厚平易,悼湯民沖疲,心存撫字。催科不事鞭笞,而賦無敢後者。城堞秋霖多頹,民苦修葺,芝易以磚,至今永賴。每進諸士,勸學會文,率多成就,士民感德,立生祠二,刻石頌焉。祀名宦”。由此看來高村惠通橋北之李公祠多半與其創建惠通橋有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