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評傳(洪修平等創作的評傳)

惠能評傳(洪修平等創作的評傳)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惠能評傳》是洪修平等創作的評傳,首次出版於1998年12月。

該書對惠能所處的時代背景、行歷、禪學思想等進行了評述。在作者看來,禪宗雖然淵源於印度佛教,卻是形成於中國傳統思想文化之中,是佛教中國化的產物,而惠能開創的禪宗南宗,是中國化典型的佛教宗派,惠能的貢獻之一,就是把佛教的中國化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並使其最終完成。這一觀點顯出作者視野之寬闊。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惠能評傳
  • 作者:洪修平等
  • 文學體裁:評傳
  • 首版時間 :1998年12月
  • 字數:34萬字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成書過程,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對惠能的生平事跡、《壇經》的形成流變、惠能六祖地位的確立、惠能禪學思想的理論淵源、惠能禪學思想的主要內容和基本特色,惠能對傳統佛教的變革與創新等都作了比較全面的分析研究,並對惠能思想的歷史地位與重要影響以及當代的“禪宗熱”等作了探討。

作品目錄

第一章 惠能禪出現時代與佛教文化背景
第二章 惠能行歷
第三章 禪宗六祖
第四章 惠能禪學思想的理論淵源
第五章 惠能思想與《壇經》
第六章 惠能的唯心禪學新論
第七章 惠能的解脫論
第八章 惠能的修行觀
第九章 惠能的變革與創新
第十章 惠能思想的地位與影響

成書過程

“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由匡亞明教授於20世紀80年代中期發起,由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組織編撰,總計200部、6000餘萬字,是南京大學文科重要的標誌性工程,凝聚了當代一批學有所長專家的集體智慧。叢書的學術顧問包括丁光訓、王元化、安子介、趙朴初、馮友蘭、張岱年、楊向奎、任繼愈、蘇步青、程千帆、杜維明等數十位學者。他們與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共同研討,從2500年歷史長河中選取了270多位不同時代、不同民族、不同領域的傑出人物作為傳主,從整體組合上奠定了中華民族傑出人物思想研究的格局。2006年,該叢書全部編撰完成,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惠能評傳》即該叢書中的一本。

作品鑑賞

該書對惠能行履中許多有爭議的問題,提出自己的看法。對於了解惠能生平的依據,該書主張主要依《壇經》,因為《壇經》的記載一般認為比較接近歷史事實,同時,也主張要重視《曹溪大師別傳》,此傳的有些記載還是有參考價值的。該書又講到,對於惠能思想的研究,不能僅僅依賴《壇經》,還有許多相關資料以及碑銘石刻等重要的參考資料,但在分析惠能的思想時,應以早出的敦煌本為主要依據,在此前提下,也參考其他本子的《壇經》。對於《壇經》突出《金剛經》而《曹溪大師別傳》突出《涅槃經》的現象,該書認為這反映了惠能門下的不同派系對惠能思想中包含的般若和佛性兩種思想傾向的強調程度的不同,也可能與惠能門下互爭正統有一定關係。對於弘忍授法衣給惠能一事,該書認為這種可能性確實存在。對於惠能得法後在南方隱遁的時間,歷史上曾經形成多種看法,該書主張三年比較恰當,這一判斷和圭峰宗密的記錄是相符的。對於皇室詔惠能一事,該書也認為大體上確有其事。該書還對不同資料中對於惠能出家時奉母的細節描述加以比較,特別說明這些資料是為了突出惠能的孝,也是中國化佛教講究孝道的特色在惠能身上的具體表現。這種理解是準確的,體現出禪宗倫理在一些基本觀念上和儒家倫理的相通性,也是回應了歷史上儒道兩家,特別是儒家批評佛教違背孝道的觀點,至於佛教之孝和儒教之孝的異同,是由圭峰宗密完成的,對佛教之孝的系統分析,則由明教契嵩完成。
對於惠能的解脫論,該書認為,在解脫論上,惠能是一個佛性論者,也就是說,佛性論是解脫論的基礎,至於惠能的具體的解脫思想,該書大致從三方面展開討論,一是檢視惠能對於解脫之境的陳述,二是分析惠能的即心即佛思想,三是研究惠能的自成佛道理念。惠能的解脫之境,以及由此體現的實現解脫的方式,該書總結為將人心、佛性與般若智慧結合起來,並將終極的解脫理想與當下的實際努力相結合,在平常的生活中依自性般若之智實現解脫。這一歸納是準確的,實際上這就是一種即人世而出世的宗教觀,強調在此岸,在現世實現解脫。惠能的即心即佛思想的意義,該書總結為通過對人人皆有佛性的強調,進一步把理想的目標落實到人們當下的現實生活之中。該書還分析比較了惠能的佛性論與傳統的中國佛教佛性論,具體地說,比較了惠能和道生的佛性論,惠能和僧肇、吉藏的佛性論,雖然篇幅不多,但卻是重要的論述。惠能的自成佛道理念,體現為自悟、自修、自度、自成,是一種自力解脫論,與淨土宗的他力解脫相反。對於惠能的這一思想,該書繼承任繼愈從中國小農經濟自給自足的生活方式角度探討其深層原因的研究思路,並加以發揮。事實也正是如此,惠能和中國文化的關係,根源就在於這種經濟生活之中。對於惠能強調的這種解脫方式的評價,該書的分析也是到位的,既看到這種佛性論體現的平等觀具有的鼓勵人們爭取平等與解放的合理成份,對於人們修身養性的可取之處,可以帶給人們的心理安慰,又指出其空想性,精神麻醉作用。因為,人的解脫問題最終還是一個社會問題,不是靠個人的修養就可以完全實現的,這需要依靠人們的社會實踐。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惠能評傳》
1998年12月
南京大學出版社
7-305-03273-5

作者簡介

洪修平,1954年生,江蘇蘇州人。1977年至1984年就讀於南京大學哲學系,獲哲學碩士學位,並留校任教。1988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哲學系,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南京大學圖書館館長、哲學系和宗教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南京大學中青年學術骨幹,併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中國社會科學院東方文化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員,西北大學兼職教授、中國人民大學兼職研究員、《中國思想家評傳叢書》(200部)副主編,以及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宗教學會理事、中國佛教文化研究所學術委員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